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110-113
苏联解体后中亚各国强行推广主体民族语言,限制包括俄语在内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这给国内民族关系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由于中亚各国具有独特的地缘政治特点,其语言政策受到突厥语国家和俄罗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文华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15,(1):67-70
新疆与中亚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中转站,都属于广义的中亚地区,气候与地理相似,种族和宗教也相近,且矿产资源都很丰富,又有着李白出生地、史诗《玛纳斯》、汗血宝马、东干人、阿凡提等旅游资源共通点,两地可依托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共同打造跨国精品旅游线路,建立旅游业发展定期会晤机制,通过促进跨境旅游签证便利化、修通高铁、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口碑营销等多种措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逐步实现旅游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刘旭辰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5,(1):24-26
中亚地处欧亚大陆中部,是连接东西方的陆上走廊,从古至今都是各国争夺的要地。虽然中亚五国的国情各不相同,且存有一定的差异,但在地区安全、经济合作、文化教育等方面有着大致相同的共识——希望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通过多领域多层次合作来发展多边、双边以及对外关系。作为中亚重要的地区性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在安全、经济等领域的合作理念与合作机制为中亚的一体化建设指出了新的发展目标与方向,在中亚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6,(2)
中亚国家独立后,因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先后发生了各类公共危机,为此中亚各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社会发展、思想意识、法律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治理举措,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理各类公共危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5.
全球一体化与市场化下的高教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交通及通讯技术的发展 ,世界各地的人的交往变得越来越频繁 ,不但加速了各地物品的交流 ,也强化了各地制度、生活习惯、信仰与文化的互相渗透。全球一体化 (Globaliza tion)的现象正在加剧。不过 ,交通及通讯科学技术的发展只给全球一体化带来更大的方便。全球一体化背后还隐藏着巨大的推动力 ,就是国际贸易带来的商业利益。高等教育作为一种个人追求的“渴求商品”(DesirableGood) ,存在着通过国际贸易而带来购买者、贩卖者和中介者的商业利益。每年全球到外地留学的人以 10万计 ,涉及巨额的外汇流动。世界… 相似文献
6.
全球一体化下的当代大学英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静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1)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大学外语教学面临着改革和新的挑战。本文主要从全球一体化对我国劳动力英语素质的要求谈起,进一步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三方面进行探讨,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10
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不仅使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日趋频繁,而且还促进了国际商务的飞速发展。在国际商务往来中,作为语言交流工具的英语越来越重要,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这就倒逼高职院校既要加快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速度,又要积极拓展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路径,以适应全球一体化时代的需要,培养合格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8.
刘茜雯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2,(24)
随着教育全球一体化的逐步发展,中国已有从原有单一的价值观发展到多元化价值观的社会趋势,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因此德育教育在各科教育中已经尤为重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德育在英语教育中的体现并提出了在教育全球一体化下更好的将带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德育教育融入英语教育的一些建议,即:以话题为中心讨论德育内容,结合教师亲身经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等. 相似文献
9.
基于电子政务条件下的文档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明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4):100-102
电子文档管理是电子政务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其根本目的是整合传统公文流转和档案管理流程,以形成统一的文档管理模式。电子政务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为企业的文档一体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契机。本文在概述了电子政务和文档一体化的前提下,分析了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文档一体化的基础和管理模式,提出了文档一体化管理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可选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东欧和中亚地区的社会政治与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并对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带来直接影响.本文阐述了教育改革的内容与新动向. 相似文献
11.
中亚非传统安全问题与跨国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新华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6,14(3):10-13
苏联时期,非传统安全问题在中亚地区已经存在。各国独立后,由于种种原因,这些问题进一步严重化。本文主要分析了中亚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产生,特点及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上中亚国家所进行的跨国安全合作。近年来中亚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滋长势头有所减缓,不过距完全解决还任重道远,所以中亚国家还需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力度。 相似文献
12.
张晓红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9(5):54-57
中亚是世界政治舞台上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地区。冷战结束后,美国开始把军事触角向该地区伸展,在"合作反恐"的旗号掩护下,美国军队开始在中亚地区部署。美国在中亚地区部署军事力量有多重企图,从本质上说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和霸权地位。美国在中亚的野心和军事存在不可避免地对他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中美两国在处理两国关系时不得不更加谨慎。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扰中亚五国政府的重要问题,而中亚五国的水资源问题或多或少地受到前苏联的影响。文章就是通过研究前苏联时期对中亚地区水资源管理的历史来探讨其对中亚五国水资源状况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人文因素为切入点,将中亚市场的经济因素和人文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进行专题研究,提出关于中亚市场人文因素中的民族、人口、宗教、文化教育方面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李强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3):5-9
1819年,穆尔克罗夫特出发进行第二次中亚探察。他探察的借口是到布哈拉采购种马。清政府以英国一直在广东贸易为理由,拒绝了穆尔克罗夫特借道叶尔羌前往布哈拉的请求。但穆尔克罗夫特在拉达克逗留期间,意外得到了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外务大臣写给拉达克王和锡克摩诃罗阇兰吉特·辛格的两封信。穆尔克罗夫特由此预见以后英俄两国在中亚必有一番纷争,英国政府必须预先采取一些措施阻止俄国试图从北方入侵印度的计划。 相似文献
16.
李晓伟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2(2):64-67,71
东南亚和中亚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地缘政治关系,在中国的地缘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外交关注的重点地区。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和中亚地区现有安全合作框架中起着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的作用,安全合作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未来中国与东南亚、中亚安全合作的推进还充满了不确定性,安全合作的前景受到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中国应以新安全观为指导,积极推动建立地区成员广泛认同的安全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朱新光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3):65-68
章以苏俄时期(1917-1924年)的中亚为背景,论述了英国的中亚推行干涉政策的经过,苏俄人民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粉碎了它们的干涉和叛乱,英国企图控制中亚,绞杀苏俄革命的计划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8.
作为我国西部边陲的新疆,与八个国家接壤,应该发挥向西开放的地缘优势,面向中亚、西亚国家,制订规划,明确思路,突出重点,积极开展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拓展教育国际交流的新领域,营造互利共赢的教育局面。 相似文献
19.
苏畅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2)
"中亚宗教极端势力"是中亚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独特、重要的问题.独特性在于,宗教极端主义进入中亚后,与该地区的政治、宗教、民族、文化等因素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复杂性、顽固性和普遍性;重要性在于,宗教极端势力对中亚的影响广泛而纵深:给地区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威胁;是影响中亚政局和中亚国家调整内外政策的因素之一;在人文领域,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着新一代中亚人;与"东突"分子相勾结,给中国西北安全带来影响:是中亚地区大国博弈的一个变量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苏联卫国战争前,斯大林从所谓国家安全利益考虑,对一些居住在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体采取强制迁移措施,主要迁移到中亚地区,远东地区朝鲜人就是其中之一。迁移过程中,朝鲜移民遭受很大损失,最终在中亚地区站稳脚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