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已经把经济宣传推到了重要的位置上,同时也提供了搞好经济宣传的根本指导思想。这就是党的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经济宣传中如何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这里谈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报纸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担负着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团结鼓舞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任。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一篇很大的文章。当然,完成这一重任的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以为:“大题小做”即通过办专栏的形式来办报纸,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专栏是指报刊台上由若干具有共同性的稿件所组成的自成格局的局部版面。就报纸专栏而言,一般有相对固定的位置和固定的时间(如一周一期或数期)。我国现有的各级各类报纸,一般均设有一个或数个专栏。1999年12月28日,由中国记协主办的首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评选揭…  相似文献   

3.
地市报纸如何把法制宣传引向深入,更快地推动全民普法的步伐?这是大家经常思考、不断探索实践的新课题。近两年来,我们盐阜大众报开辟了“大家断案”这一专栏,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收到来稿近万篇,成为深受广大干部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人民意气风发,积极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要求在各个领域里开展兴无灭资的斗争,争取实现革命化。这种革命热情是十分可贵的。在这前进途中,由于群众的思想认识水平不一,对生活领域里的一些兴无灭资和是非的界限分不清,产生一些片面的认识或误解也是难免的,我们的报刊就有责任及时帮助读者划清这些界限。最近,看到人民日报和其他报纸利用“答读者”“读者信箱”等形式,  相似文献   

5.
深圳《晶报》“社情”专版有一个小专栏。叫“社会公德”。这个小专栏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短一篇,反映有关社会公德的一个典型事例;二是小评论一篇;三是小漫画一幅。由这三“小”组成的小专栏,占用版面小,占用读时间少。颇受市民欢迎。对新闻界同行来说,怎样宣传“八荣八耻”,经营好小专栏,也留下了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很早以来人們对文章就有一个要求:有物有序。有物是內容的問題,有序就是謀篇布局的問題了。要在有物的基础上求有序,就需要研究謀篇布局。  相似文献   

7.
配合在全省城乡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辽宁日报从六月下旬起,在第三版开辟了《忆苦思甜》的专栏,刊登村史、厂史、工农劳动群众的家史和个人血泪史等稿件,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在社会上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仅一个多月,报社编辑部收到各地寄来的家史、村史、个人血泪史等稿件近二百篇。其中不少稿件都是作者看到这个专栏的文章后,联想到自己的家史和身世深有所感而执笔写出或口述的;  相似文献   

8.
“让理论走向大众。”这是南方日报的一个响亮口号。作为具体经营理论版的南方日报理论部,我们本着这一宗旨,在配合中共广东省委中心工作,着力开展理论宣传的同时,大量利用专栏的形式向读者普及各学科的知识门类,化“雅”为“俗”。几年来,我们先后开办的一系列专栏涵盖了经济、法律、历史等领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贴近并赢得了读者。  相似文献   

9.
《我的业务工作报告》在《中国记者》第2期发表以后,一些地市报同行来信,表示对《报告》中提到的“三库建设”感兴趣。建设“三库”,即“思想库”、“资料库”、“信息库”,这是我在新闻工作中广闻、细察、躬行、深思中得来的一点认识:一个记者、编辑也好,一家报纸的编辑部也好,要发挥“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作用,要履行传播信息、反映舆论、实施监督的职能,就必须力求做到思想睿智,触角灵敏,积累丰富。“三库”说,即本于此。  相似文献   

10.
11.
我有位朋友,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浏览报纸。一日,陪他到报摊挑选报纸,有的他爱不释手,有的他扔到一边。我问他为什么讨厌那几份报?他说:“这几份报‘看人下菜碟’,太势利眼!”我是搞新闻的,很有兴趣听他对“势利眼”的解释。他边走边罗列了“势利眼”的种种表现。我归纳起来,主要“症状”是:一曰嫌贫爱富。对财大气粗的企业,腰缠万贯的大款,左一篇通讯,右一篇专访,篇幅长似“床单”;而对困难企业和下岗职工,则连一个“豆腐块”也舍不得。二曰  相似文献   

12.
一个好的栏目,相对于一张报纸或者推而广之相对于它所依托的媒介来说,较之单独的新闻消息、通讯,它的存在更像是采编人员与读者的一个固定约会,持之以恒地办好一个专栏,本身就是媒体人对读者负责任的体现,新闻要追求真正对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有价值的东西。而这些就是我们要传递给读者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普通干部,下乡期间曾当过10年的中学语文教师,回天津后又取得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秘专业的毕业证书。多年来,我一直感觉在机关的公文写作和报刊的文章中语病太多了,包括语法,逻辑两个方面。而这些似乎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我从去年开始订阅贵刊,感到贵刊在这方面是很重视的,主要体现在“语法讲座”栏办得好,特  相似文献   

14.
几年前曾见一漫画,至今记忆犹新:画面上有两人在浴室门口相遇,一人对另一人笑脸相迎曰:“×局长,您亲自来洗澡?”这实在是对“好谀者”的绝妙写照和讽剌。遗憾的是,有些新闻工作者也经常有意或无意地沾上了“好谀”的陋习。例如,1988年湖南某报就曾报道过某区长的女儿在一家工厂只当了个电工的事,其言外之意无非是:“这个区长多么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可明眼人一看则知,这是“谀  相似文献   

15.
28少花钱 办“好”事@周盛泉~~  相似文献   

16.
我们淮安报《青年宫》专栏从1985年5月开办伊始,就努力在提高可读性,增强服务性上下功夫,力争把这一专栏变成青年人的知音。做青年人的知音,首凭要平等待人。我们时刻注意以朋友  相似文献   

17.
“黄瓜种在田里,土地在李树底下,谁离得了谁啊。” 如此来解释成语“瓜田李下”,如果是一个算命先生在大街拐角处的胡乱拆字,倒也一笑罢了,但当它却是白纸黑字地印在一家报纸头版的显著位置,并就以该成语作为标题时,无论是读者,还是报人,你会是什么感觉?  相似文献   

18.
日前,笔者仔细地拜读了《新闻三昧》2001年第2期,发现贵刊不论排版上还是在内容上又有创新之举。特别在《编读往来》专栏里,4篇稿件中就有3篇编辑老师加了编者的话。好一个编者的话!字里行间充满了编者对作者殷切的希望和诚挚的感谢之情。谦虚的话语令读者感动、令作者激动,无形之中拉近了编辑与作者、刊物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进行了写作上的经验交流,激励着广大通讯员勤奋耕耘的决心与勇气。我就此  相似文献   

19.
庄电一 《今传媒》2011,19(3):117-118
本文以大量鲜活的事例,介绍了作者努力当一名新时代的"卫道士"的实践,说明记者在这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作者20多年的新闻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可以给人一些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20.
从2004年开始的今后三年时间里,浙江省为切实加强“三农”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在各级机关、事业单位中抽调高素质的干部下派到全省各地担任驻村指导员,全面开展农村工作。面对这一新生事物,我们《丽水日报》新闻编辑部以“三贴近”为指导思想,坚持地市党报为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基本定位,积极拓展党报功能,与时俱进,贴近“三农”,推出“驻村纪事”新栏目,在群众办报上作出有益尝试。目前,已收到显著效果,截止去年底,已发稿20余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