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意识,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原则的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再次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改进。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意识,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原则的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再次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改进.  相似文献   

3.
一、基本思想 语文教学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就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创造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自主——创新”课堂结构,势在必行。“自主——创新”课堂教学结构,由紧密联系、逐步深入、相互促进的五大环节构成:自主性定向→探索性自学→深究性自学→创新性训练→巩固性自结。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从自学课文做起。现行语文课本,自读课文的比例非常大,目的也就是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可是,很多学生面对一篇课文,却无从下手,不知应该学些什么,不知应该掌握些什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课文的能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指导学生用如下几“招”,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促进其自学学习习惯的形成。可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十分重要。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其获得自学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王文峰 《教师》2012,(13):36-36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途径是多样的,在诸多途径中,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尤为关键。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需要我们教师教给学生自学具备的知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谓"器",就是工具。我们要求学生自学,必须让学生先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7.
自学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需要语文老师的大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要做好布置学生课前自学、鼓励学生自己讨论和优化课堂反馈、评价等工作。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要体现主体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精神得到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个性风采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扬。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9.
胡敏文 《湖南教育》2002,(11):39-39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语文活动课,强调的是“活”,强调全体学生“动”起来。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每一次语文活动课,我都精心设计活动主题。活动主题确定后,全体学生参与活动设计,包括课前的组织、策划、准备,课中的主持、实施及课后的总结评价,都由学生协作完成。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起指导和顾问的作用,给学生以极大的活动余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各方面的内在潜能。就拿“电器商品交流会”这一活动课来说,学生先三人一组或四人一组到平和堂、东塘、友谊、阿波罗等大商场去搜集、调…  相似文献   

10.
刘书伦 《山东教育》2006,(11):33-33
我在语文教学中是这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 一、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本身要认识到“学生是主体”,还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这是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下边谈谈本人的做法,与同仁交流。一.让学生自主朗读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只有在熟读、精读的基础上,才能  相似文献   

12.
<正> 语文素质教育注重知识的学习,更强调语文能力的培养,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与个性。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语文素质教育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语言实践活动是完成语文学习基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许多教育工作者对语文的功能有了新的认识,不但重视语文的工具性,更重视语文的人文性,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多种创造和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但是现在仍然有一些学校和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灌输,片面追求考试的高分数和升学率,而忽视对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和个性品德等方面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也不认真研究和考虑学生心理上的需要,从而引发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严重的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14.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崭新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要求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以"读书为主",以"自学为主",让学生有所发展。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  相似文献   

15.
郑红 《学语文》2006,(6):52-53
语文审美教育是语文素质教育倍受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美育的实施.必须尊重学生的审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心理因素,在审美体验过程中,发展人文素养.从而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个性的自由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言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要求在教育战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的地位。即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就必须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以上是《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时提出来的。而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培养自学能力。促进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大多是从学会质疑开始的。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意识,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原则的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再次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改过程中,学生和教师角色的变化成了了大亮点,笔者阐述了通过对学生的信心、自学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来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朱秉金 《广西教育》2009,(25):45-45
语文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不但对学好其他科目十分必要,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要真正把语文学好,单靠课堂上的40分钟还远远不够,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的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