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民歌作为民族音乐的代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江苏民歌体现了江南地域文化特色。青少年学习本土民歌能够更好地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热爱本土文化。学生通过学唱江苏民歌能进而关注民歌文化、感受民歌音乐特点(曲调、语言、节奏等)、体验民歌的自然与纯朴。  相似文献   

2.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民族音乐的一种类型,是劳动人民用智慧创造出来的文化瑰宝,它既反映了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和审美积淀,也体现了各民族艺术的精华。文章根据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及要求,结合实践,将优秀的传统民歌引进中学音乐课堂,让学生感受民歌之美,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和体悟,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民歌是一种重要的歌曲体裁,是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增进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尊重、理解和热爱。如何上好民歌欣赏课,对于我们音乐教师来说是责无旁贷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财富中较为重要的分支是民歌,民歌在世界音乐中是一块绚丽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里珍贵的智慧宝盒。本文将从高中音乐民歌鉴赏教学的现状入手,结合笔者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从遵循教学理念和研究民歌特点的角度出发,针对如何有效地提升民歌鉴赏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索,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我国文化精髓,从而使民歌鉴赏教学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0,(39):27-28
乡土民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当代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多元化的教育价值。另外,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初中语文课本中也增加了很多民歌相关的内容,通过学习乡土民歌,学生可以更加了解乡土民情以及家乡的民谣、语文文化等,从而增强学生对祖国、家乡以及人民的热爱。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民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智慧和追求。《音乐课程标准》把弘杨民族音乐定为教学理念之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责任通过"创新"教学,使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通过这些了解使学生爱唱民歌,热爱民族音乐,感受、领悟民族音乐的美,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根据新课标理念,我在《茉莉  相似文献   

7.
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四川纳溪便被誉为了"民歌之乡"。为了把家乡民歌引进课堂,纳溪中学通过遴选民歌教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民歌课堂音乐教学探索,采用民歌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民歌、演唱民歌的兴趣,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地方传统文化的自觉性,起到了传唱纳溪民歌、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想激发中小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使其感受民族音乐艺术魅力,就需要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民歌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身心都能融入民歌的意境之中,从而实现陶冶学生情操、涤荡学生心灵、提高学生民歌艺术鉴赏能力、激活学生对民歌的艺术灵感、促进学生对音乐艺术内涵的理解和音乐素养的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地方民歌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根源文化,是中国民族音乐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源泉,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学生去继承,并且进一步使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教材的编写中加大了民歌的比例,为使教师能更好地进行民歌教学,传播民族文化,我们应当丰富民歌的内容,进一步研究民歌的教法。只有当我们加强民歌教学,才能让学生了解祖国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11.
民歌具有鲜明的个性、地域性等特点。通过民歌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加强对学生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对于了解、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音乐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教学中,我从民歌的特点入手,收到较好的效果。一、学生体昧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中华民族幅员辽阔,各民族具有独特和灿烂的音乐文化,各具独特的音乐表现手法。如蒙古族生活在一望  相似文献   

12.
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得到传承与发扬。大单元教学兼具整合性和探索性,是以发展概念性理解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大单元视域下的民歌教学,通过梳理学习内容,明晰单元框架;剖析音乐特点,确定单元结构;围绕单元目标,创设学习策略,让学生对民歌有整体的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13.
四川民歌再现了四川人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其中有不少代表作享誉世界,成为经典。为了传承与弘扬四川民歌,成都市棕北中学初探了如何将四川民歌走进初中音乐课堂之路。即,从不同视角来编写校本教材;应用不同的形式欣赏四川民歌,采用用不同方式演唱四川民歌;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来表现四川民歌等。通过四川民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四川民族文化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四川民歌的体裁、内容、特点,用情感唱出四川民歌的风格,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感情。  相似文献   

14.
李湘婷 《生活教育》2014,(10):80-81
怎样上好汉族民歌鉴赏课,让学生了解、喜爱汉族民歌,感受、体验汉族民歌的魅力,并在音乐鉴赏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每个音乐教师应该担负的责任。要通过欣赏汉族民歌,使学生更加了解、热爱我们伟大的民族、伟大的祖国。  相似文献   

15.
在鉴赏教学中发现,高中生中有相当部分的人对民歌不喜欢听,不会唱,不愿去了解.怎样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学会鉴赏民族民间音乐中的民歌,应是当前音乐教学改革中值得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李洁 《小学教学研究》2024,(4):57-58+64
重视小学阶段的民乐教育,是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好地渗透民乐,可以让学生学得快乐。为此,应从丰富多彩的教材中进行选择和提炼,充分发掘民乐中美的元素;在课堂中充分激发学生鉴赏民乐的兴趣;培养演唱民歌的情感;课堂之外开设民乐兴趣小组,创设浓厚的民族器乐学习氛围。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会从民乐宝库中吸收养分,感受民乐之美,让民族音乐之花在学生心中盛放。  相似文献   

17.
本土民歌与民族声乐教学是根和叶的关系,民歌是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是民族音乐文化的根基。五河民歌是江淮地区民歌的一朵奇葩,其种类丰富,艺术手法多样,地方风格鲜明,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利用五河民歌资源,在声乐教学中开展特色教育,对于五河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和培养具有个性的声乐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课题:汉族民歌赏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版)音乐鉴赏第三单元:嫱乐与民族》)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听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民歌,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概念及发展概况,学会辨别民歌的体裁,感受民歌的风味。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的:1·通过对民歌《茉莉花》的赏析,使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歌中“小调”这一体裁的音乐特点、以及形成、发展等等,从而进一步懂得弘扬祖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2·通过两首《茉莉花》的对比赏析,从优美的旋律和朴实、含蓄的歌词中使学生感受民歌的艺术美以及劳动人民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歌的热爱之情。3·通过“唱唱”这一教学手段(将江苏两首风格相近的《茉莉花》合起来唱)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以及对歌曲艺术的感受和表现能力。二、教材分析:江苏《茉莉花》是一首产生于明末清初,流传于东…  相似文献   

20.
民歌具有鲜明的个性、地域性等特点。通过民歌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加强对学生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对于了解、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音乐化,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教学中,我从民歌的特点人手,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