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缘经济学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缘经济学是冷战后出现的一种颇有研究价值的国际关系理论。国内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尚不深入,并且还存在较多模糊认识。文章对地缘经济学进行了视角和概念界定,简要地介绍了它的内涵,着重地分析了其理论特征,并联系中国实际谈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地缘,作为中华游子文化的一个重要原点,表现在具有强烈的地域观念,对土地神的信仰和崇敬以及各种文学、艺术作品中。形成这种地缘情结的原因主要是独特的地理环境,悠久而范围广大的中国农业文明,巨大的人口压力,人本文化以及传统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根据文化创新概念,在粤港澳共同文化地缘关系上,分析粤港澳文化创新历史进程,包括早期粤澳阶段西方宗教、科技文化传入内地;鸦片战争以后在中英葡管治下,以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磨合为标志的主要是粤港文化创新;建国初三地在政治分割背景下各自独立发展,并形成自己文化个性的独立创新,以及近年三地文化交汇创新高潮.伴随着这一过程,包括建筑、语言、风俗、文艺、价值观等各种文化元素及其有机组合而成的文化景观在三地相互扩散,并产生明显的区域效应,深刻改变各自文化特质和风貌,最终形成以物质文化为主流的粤港澳文化综合体.在"一国两制"背景下,这个综合体将为三地经济和空间一体化提供强有力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4.
布热津斯基在冷战时期和冷战后的地缘战略构想的目标和手段稍有不同,但本质都是为了使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相似文献   

5.
孙子以地缘为研究支点,创造性地提出了"夫地形者,兵之助也"的地缘观,孙子首创了诸多地缘概念,深入探讨了地缘与战争之间的内在关系,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地缘思想体系。从当代军事学术的角度出发,孙子地缘思想可区分为三个层次,由低至高依次为地缘环境思想、地缘战术思想、地缘战略思想。针对不同的地缘态势,孙子提出了相应的处置之道,既有拘泥一域、操作性强的具体行动原则,也有着眼大局、关照枢纽的战略指导思想,形成了实践性与理论性兼具的鲜明特色。深入探讨孙子的地缘思想,有助于理解孙子的军事思想精髓,进而完善其军事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战略研究中 ,地缘政治概念已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新的理论框架。地缘政治学是以地缘关糸为研究对象的国际战略研究。在中国地缘政治环境方面 ,笔者认为有三个相互影响与关联的战略圈是我们研究的重点。第一 ,中、美、俄、日四方互动的大国关糸 ;第二 ,东南亚和以印巴问题为核心的南亚次大陆问题 ;第三 ,在我国西部国内地缘政治整合方面不容忽视的边疆省区与邻近的西亚与中东国家的次区域性经济与政治的问题。面对恶劣的地缘环境和复杂的国际局势 ,我们应谋求和创造有利的战略态势和主动的战略地位。第一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是实现地缘战略目标的根本途径 ;第二 ,增强综合国力是实现地缘战略目标的主要基础 ;第三 ,加快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是实现地缘战略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第四 ,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开展全方位外交 ,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当代世界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的形成与发展,然后对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形成的地缘基础进行了分析,指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地缘政治因素正逐渐取代意识形态,成为一国对外交往所考虑的重要因素。进入新世纪以后,世界地缘政治状况既表现出与冷战结束以后的形势有若干联系,又显现出了一些新变化。在全球政治舞台上,各主要大国在世界地缘政治体开始了新一轮的分化重组,以便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居于有利的战略地位。文章分析了新世纪世界地缘政治的特点以及在世界背景下中国自身的地缘政治形势,并依此对中国的地缘战略选择提出几点建议:海陆兼顾,海权是重点;立足东亚;优先解决台湾问题与南海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中国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安全存在诸多不安定因素.中国在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战略上构建安全的周遍环境,要立足亚太,积极推进世界多极化,加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正朝多极格局的方向发展,而不同地缘政治战略的发展对跨国民族文化变异有直接的影响.就拿震动全球的科索沃事件来说,它不是一个局部意义的事件,而是关系到多极世界格局和世界性跨国民族问题发展方向的、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问题.因为跨国民族问题作为新生形态的民族问题将成为新世纪影响国际关系的世界性问题.而以跨国民族为表象的斗争反映了跨国民族问题错综复杂的特点及其在当今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地缘战略思想源远流长,特定的地缘环境影响了它的形成特点和发展脉络,从而使其表现出与西方不同的发展轨迹。中国古代的地缘战略思想主要体现在军事和外交两方面,它们集中表现于兵家和纵横家的战略理论和政治实践当中。本文以先秦时期为研究样本对此加以系统梳理,进而剖析当代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与其具有相当程度的原生顺延性和时代创新性。  相似文献   

12.
洛阳是中国历史上的“八大古都”之一,古代社会前期曾屡屡成为不少王朝的都城,后期却沦为一个普通的地方城市。本文从不同时期洛阳所处的特殊区位和地缘因素着手,分析其发展演进的过程和原因,认为区位为城市的兴起奠定必要的基础,地缘则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二者共同影响城市的发展演进。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地缘关系在人口空间分析上的理论价值,以及人口的地缘关系在西部陆地边疆对外开发开放战略上的实践意义,提出了地缘人口概念,阐述了这一概念的内涵,并由此展开了对地缘人口理论的探索性分析;解释了地缘人口在我国空间战略中重要意义,特别是打破西部边疆地区传统地缘劣势和不利边界效应,实现西部自主空间发展的战略意义;阐释了"一带一路"与西部地缘人口和新型空间人口建构的密切关系,得出了建构对外开发开放的西部边疆地区自主空间发展和全新空间发展格局的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4.
闽文化的多元性及其地缘环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闽文化是中国区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兼具中原内陆文化和沿海海洋文化的特点,文化全息图景的多元性特征极其鲜明。本文从文化内涵和文化的时空格局等方面诠释了闽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并探讨分析了地理位置及地缘经济、生态、政治环境对其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人缘和地缘两个维度拓展了岑参边塞诗研究的新视野.从人缘关系来考察,岑参的幕中同僚很多,但多位同僚都先他回京,这影响了岑参边塞诗中的情绪表达,岑参西域送别诗是其边塞诗的主要题材;从地缘视角去辨析,岑参先后入安西、北庭幕,不仅有主帅之别,更为重要的是有天山南北地域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郭锐 《教学与研究》2012,(11):73-79
冷战结束后,深受全球化、信息化和多极化的冲击,地缘理论的学理依据发生了巨大变化,"去国家中心"与"去领土化"的趋势鲜明。面对新的世界格局和国际环境,冷战后的地缘研究在延续诸多"传统"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地缘经济、地缘文明和批判性地缘政治等新的学说及方法。地缘经济理论与地缘文明理论进一步丰富了地缘研究的理论框架,扩大和延展了地缘理论的学理内涵,同时继承了传统地缘理论的命题假设和哲学基础。而批判性地缘政治理论从方法论、本体论和认识论三个层面,系统批判了传统地缘理论,其强调深入研究地缘理论的文本与论述,重视人的"认知"和"理解"对地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离不开社区建设,社区的文化模式是社区建设的核心,构建合理的社区文化模式有助于提高社区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文章分析了高校型地缘社区文化的特点,并以廊坊市为例,阐述了高校型地缘社区文化模式的困境,指出高校型地缘社区文化模式的重建是构建支架型文化模式,即以高校资源为支点,以网络资源为媒介,以社区资源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世界地缘格局不断调整重组。从全球政治格局而言,西太平洋大国云集,是当代多极格局中大国较量的新舞台。从全球经济格局而言,亚太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富有活力”的地区。本世纪人类对海洋权益的关注,特别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海洋战略地位上升,更增强了该地区地缘政治经济价值。我国东部是西太平洋地缘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太平洋沿岸地缘战略地位的陡然上升,使我国东部的地缘安全增加了更多的变数。研究该地区地缘政治经济结构与未来安全走势,对于构筑我国东部的安全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1991年以来的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嬗变过程所进行的全景考量,运用地缘政治学理论对此转化过程进行理论反思,描述冷战后东盟安全共同体嬗变过程,提出地缘政治视角下当代东盟安全共同体转型重构之路。  相似文献   

20.
减贫主题电视剧在外内组合上呈现出以外导内、外力内化、内外合力、由外返内和内部帮扶等模式,表明发现、发掘和涵养贫困区民众的地缘内生力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上述外内组合模式恰是中国文艺现代性传统中"主人公-帮手"模式的当代接续方式,展示出地缘内生力的激活在减贫行动中的关键作用.这类电视剧通过潜心发掘和精心编织地缘美学密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