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自编的IAT(内隐联想测验)测得大学生内隐自尊是普遍存在的,蒙汉大学生在内隐自尊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相关分析得出外显自尊与心理防御机制中的不成熟性防御机制和心理健康状况中的各维度存在显著性相关;心理防御机制中的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防御机制、掩饰因子与心理健康中的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不同自尊类型个体在不成熟防御机制中的投射、幻想、抱怨和躯体化上存在差异;高自尊个体(两种高外显自尊)在心理症状各维度上显著的低于低自尊(两种低外显自尊)个体。  相似文献   

2.
应用IAT对297例大学生内隐攻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存在内隐攻击性,被试性别、年级、生源地、月生活费等因素的IAT效应差异不显著,但学习成绩与IAT效应呈正相关,学习成绩与IAT效应的方差分析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内隐自尊效应的定义、内容和研究成果的诠释,探讨在体育教学中内隐自尊效应以及科学运用内隐自尊效应理念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在体育技能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内隐自尊效应为教学服务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IAT内隐联想测验收集被试的行为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考查“自我积极”与“非我积极”、“自我消极”以及“非我消极”之间反应时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能够考察大学生对自我积极、自我消极、非我积极、非我消极不同任务条件的评价性态度,验证是否存在内隐羞耻效应,并探讨其性别差异。研究证明大学生群体中存在内隐羞耻效应,且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内隐社会认知角度对攻击性、良性竞争,以及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良性竞争中的作用与产生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从内隐社会认知角度而言,人的攻击性与生俱来,攻击性具有内隐性,攻击性是自动的、无意识的,它需要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因为攻击性的存在,竞争存在着适度的良性竞争和负面的过度竞争;学校体育既是释放学生内隐攻击性的代偿性途径,又是培养学生良性竞争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拟从内隐社会认知的角度出发,就不同性别、运动项目、水平的运动员的运动攻击行为的内隐性进行探讨,并对其人格结构差异进行研究。以期考察其个性特征在内隐攻击性与临场攻击行为间的作用。为运动攻击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验验证了作为闭锁性技能的健美操教学中,存在着内隐知识。这些内隐知识不是表现在技能的掌握上,而是表现在健美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上。这不仅反映出开放式技能内隐知识与闭锁式技能内隐知识的差异,也为健美操教学中实施内隐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8.
南通市少年儿童身体自尊发展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少年儿童身体自尊量表》对南通市少年儿童身体自尊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探讨性别和年级对少年儿童身体自尊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少年儿童在身体活动和力量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的少年儿童在身体吸引力、身体活动及整体自尊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协调性维度存在差异性;初中生与小学生在速度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耐力维度差异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内外向人格特质的大学生对性格词汇的内隐态度。方法:从新疆地区某高校随机选取100名本科大学生,采用淡路向性检测卡进行施测,筛选出27名内向人格特质、31名外向人格特质的大学生。筛选出的被试完成内隐联想测验。分别对内向和外向人格特质的大学生完成内隐联想测验和错误率进行2(组别:内向组、外向组)×2(词汇分类:内向性词汇/外向性词汇)×2(外在反应效价:积极/消极)的重复测量法的方差分析检验。结果:外向人格特质组被试对内外向性格词汇的内隐态度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内向人格特质组被试对内外向性格词汇的内隐态度却存在显著差异。且内向人格特质组和外向人格特质组均表现外向性积极词汇的反应时较内向性消极的反应时短。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冲动倾向量表和攻击行为倾向测验,测量106名大学生的内隐暴力态度、外显暴力态度和攻击行为倾向,分析内隐暴力态度和外显暴力态度的关系,探讨内隐暴力态度和外显暴力态度在预测个体攻击行为倾向方面的作用。研究发现:在内隐和外显态度上,个体对暴力都持有消极的评价;内隐暴力态度和外显暴力态度相关显著,支持内隐——外显心理结构同一论;内隐暴力态度和外显暴力态度能有效预测个体的攻击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11.
借助多元方差分析方法,对不同性别、层次、学校类型和生源地中学生的心理应激进行身体锻炼干预效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锻炼强度下,对照组中,男女生和初高中组,实验前后差异不显著,实验组中,中小强度锻炼组实验前后差异显著,大强度锻炼组实验前后差异不显著;(2)相同锻炼强度下,实验前女生的心理应激水平高于男生,但差异不显著,而实验后男生的心理应激水平高于女生,差异显著;重点学校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显著高于非重点学校学生;城市中学生的心理应激高于乡镇中学生的心理应激;高中生所承受的心理应激显著大于初中生,毕业学生的心理应激显著高于非毕业学生的心理应激,不管是初中学生,还是高中学生,都是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最大,其次是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且相互间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运用《大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效果问卷》、《自尊量表》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自尊、城乡、性别等因素对体育理论课教学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尊的主效应显著,低自尊组的大学生给教师的打分较低;自尊与性别因素的交互作用显著,表现为不同自尊水平的女生之间的差异显著,男生差异不显著;女生对教师的评价高于男生;农村大学生给教师打分高于城市大学生。本研究结果提示应注意不同群体的学生对体育教学评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性别乒乓球运动员的注意能力差异,对乒乓球运动员的选材与训练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心理测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不同性别乒乓球运动员的注意品质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测试对象总体内性别间注意品质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但表现出男子注意广度大于女子,女子注意转移优于男子。男性注意能力在注意的分配、注意广度和注意的稳定性方面的发展速度快于女性;女性新手和专家注意转移能力优于男性,即注意的灵活性好于男性。同一年龄组内的男女乒乓球运动员具有同等水平的注意能力。  相似文献   

14.
探讨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和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成就动机量表、自我效能感问卷和职业倦怠问卷对420名高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和教龄的教师在人格解体和身心衰竭上差异显著(P〈0.01)。②追求成功动机与成就感呈显著负相关,而避免失败动机与倦怠呈显著正相关(P〈0.01)。自我效能感与成就感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与身心衰竭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成就动机、自我效能与倦怠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选用《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及《身体自尊量表》,对体育院校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不同性别体育院校大学新生,身体自尊五项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的大学新生在客观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总分及身体自尊全部五项因子中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录取类别的体育院校大学新生在生活满意度总分因子及身体自尊全部五项因子中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体育院校大学新生在客观满意度因子和生活满意度总分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生源地的体育院校大学新生在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素质和身体自我价值感四项因子中存在显著性差异。生活满意度各因子与身体自尊各因子均呈显著性正相关,且身体状况进入多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6.
研究在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县和都匀市,分别选取了三种典型的中学班级(以水族学生占多数,其他民族学生占少数的班级;以水族学生约占一半,其他民族学生约占一半的班级;以其他民族学生为主,水族学生占少数的班级),研究了近150名水族学生在不同社会情境中的民族认同和自我尊重。实验结果表明,在以其他民族为主,水族学生占少数的班级中,水族学生的民族认同和自我尊重的水平明显高于另外两种班级。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对民族学校的多元文化教育提出了一定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山东省老年人幸福度的特点,为构建老年人的幸福和谐晚年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山东省部分地区322名老年人幸福度问卷调查。结果 322名老年人幸福度得分为(32.73±10.82)分,男性与女性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经济收入者、不同居住方式、不同婚姻状况、不同宗教信仰和有无慢性病者幸福度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性情感体验和一般正性体验得分,没有慢性病高于有慢性病者,经济收入高者高于经济收入低者,不同宗教信仰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般正性体验得分,配偶健在者高于丧偶者及离异或未婚者,夫妻同住者高于独居者及与老人或子女同住者;负性情感体验得分,没有慢性病低于于有慢性病者,经济收入高者低于于经济收入低者,不同宗教信仰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高老年人幸福度相关的因素是与配偶同居、没有慢性病。经济收入高。总结老年人幸福度以正性情感为主,婚姻状况、经济收入及慢性病对老年人幸福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自尊的概念发展、身体锻炼对儿童自尊的影响及身体锻炼与儿童自尊变化的关系等三个方面,讨论了近20年来身体锻炼与儿童自尊的研究,从方法学上的突破和身体锻炼各要素及其交互作用看来,认为如何对儿童自尊各维度及亚成分的影响将是该领域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不同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问卷调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对浙江师范大学部分的大学生和温州大学(筹)初教院大专班部分的大学生就身体自尊状况、不同锻炼形式对身体自尊的不同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证明:1)男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2)篮球、羽毛球、慢跑、健美锻炼形式对于身体自尊水平偏低的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其中,健美操对男、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及各维度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篮球对男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及"身体状况"和"身体强壮"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羽毛球对男大学生"身体状况"和"身体强壮"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慢跑只对男大学生"身体强壮"维度上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毛坚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3):125-126,128
采用体质健康等客观评价,身体自我认知、健康行为管理能力调查等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对内蒙古科技大学238名学生进行了测评和调查.调查显示:不同体质等级的大学生对身体自我评价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客观性.体质健康优秀组的学生在身体自我评价和健康行为能力管理方面优于等级较低的学生;另外,大学生在身体评价中由于性别不同存在一定差异,随着体质健康等级的提高,差距逐步缩小并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