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文华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7):79-80
1.培养学生欣赏漫画的能力,能透过画面内容体会画家的用意。2.引导学生在了解漫画内容的基础上,大胆展开想象,激发创新精神。3.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思考。 相似文献
2.
周首霞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7):82-83
1.“易”,帮助学生寻找作文的突破口,让学生觉得作文是件容易的事;2.“乐”,作文不仅是件容易的事,而且自己的喜怒哀乐能够在其中尽情上演,岂不乐哉! 相似文献
3.
陈云宇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7):28-28
通过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设计、大胆想象未来的房屋,有顺序、有重点地叙述自己希望拥有的房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4.
史长青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7):39-40
1.读图:学习观察多幅图的方法,准确把握图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想象: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在四幅图的“空白点“展开想象,鼓励学生不仅要”想“得丰富、更要“想“得合理。3.会文:在以上的基础上,遵循”先说后写”的顺序,把文章写具体、连贯。 相似文献
5.
春,如约而至。她孕育生命,播种希望。她是鲜活的、灵动的、多情的。孩子们融入自然、感悟自然、关爱自然,与春天展开人性化的对话。“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笔端流淌的文字自然春意盎然、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6.
谢远品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7):77-78
“秋天的……”是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习作四”的训练内容。从安排上看,本次习作训练体现了时令(季节)性,并且安排在学习《埃及的金字塔》《游天然动物园》之后,这样学生不仅有东西写而且有方法可借鉴。但是我们在训练时,既要创造性地利用好上述资源,又要敢于拓展。引领学生走进秋天,进行多方对话。在“对话”中体现习作训练的多维性。 相似文献
7.
何花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7):49-50
作文教学的本质是在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的同时,促使其人文精神的张扬和升华,也就是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鲜明的个性、美好的心灵。这一方面要求作文教学是自由而开放的。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作文趋向作文本质,也不能不考虑到教学性。 相似文献
8.
滕衍平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7):48-49
三年级的时候,学生就已经接触了日记,他们已经知道了日记的内容十分广泛,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都可以写;已经知道了日记的格式,并知道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因此,本次习作的指导应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把事情叙述清楚,同时,还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所叙述的事物当中。 相似文献
9.
丁雪飞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7):56-57
多一点趣味。本次习作准备阶段,通过开展《红烛颂》主题活动,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和动机。同时,先期广泛地阅读相关的文章,读中学写,开启思路,借鉴模仿,降低立意选材的难度。 相似文献
10.
蒋春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7):59-60
该作文的教学采用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和作文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先进行研究、积累资料、再写作文,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观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让他们作文可以言之有物。另外,在作文题材上也没有限制学生,而是允许自由选择题材,学生更容易畅所欲言、写出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1.
闵慧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7):42-43
1.从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入手,让学生有话可写,使学生言之有物;2.借助例文,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列出写作提纲,使学生言之有序;3.鼓励学生进行多元思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自由表达,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2.
蒋成云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7):73-75
生活即作文,作文也是生活。作文应是学生感受生活、发掘生活中真善美的过程,并在这过程中主动去学会欣赏,学会沟通,学会合作。而这正是当前小学生所缺少的。因此,本次教学设计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发现生活,感受生活,再现生活。收集习作信息,整合习作信息,激发习作的兴趣,感受作文的过程,积累习作的素材和 相似文献
13.
与信息时代不期而遇的今天,人们的思维模式、学习状态以及固有的生存方式必然因为信息化技术的“加盟”而变得多元、丰富和精彩起来。几年之前,有专家预言信息技术将对传统写作方式带来一次变革,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图文、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这些变革已明显显示 相似文献
14.
陈永平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7):58-59
1.促使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2.积极创设自由的习作空间,减少束缚,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鼓励学生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用笔写下来,从而进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3.引导学生迁移实践,在习作中丰富情感体验,尝试表达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邰凤琴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7):41-42
1.带领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2.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于创新。3.引导学生说真话、写真事,真实而有条理地记叙自己的制作过程,从小培养他们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16.
将“写”与“宣扬身边的人物美德”结合在一起,为学生的习作赋予一定的社会意义:同时,用“模仿古人为人物立传”的方式安排习作活动,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王云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7):26-26
法国雕塑家罗丹有这样一句名言:“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积极思考、深入体验,那么,学生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他们就会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相似文献
18.
瞿德泉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7):78-79
学生写作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本设计旨在通过教师的情感、同学间的情感诱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经历情感再现、情感提升、情感倾诉的过程。从而达到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会说的境界。淡化写作知识、写作技巧的传授,强化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会写作。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学生的作文应来源于生活,走进生活。因此我们在课前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家乡的自然环境之中,去听去看去调查家乡的环境状况,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潜能,也使得学生在作文中言之有物。 相似文献
20.
马正军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7):66-67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现实生活的积累和体验中发现在探究中想象和幻想,在思想革新和无限创新中自由表达,抒发学生个体的内在生命体验和本真情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