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说文》"玉"部字与古代玉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文》"玉"部字共140个,对玉的产地、类别、色泽、声音、纹饰、制作、作用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表现出古人对玉已经有了较为科学而全面的认识,蕴含着丰富的玉文化。先民认为玉具有神性、美性、德性。三者之间的历史生成关系,即由祭神避邪到饰美比德,由实用发展到审美。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说文·女部》字为研究对象,从语言与文化的角度入手,选取《说文·女部》中的妇女类,婚嫁类两类典型字来看远古崇拜、男尊女卑、儒家传统等文化意义.通过浅析“女部”字包含的文化内涵,希望能窥探到女性文化的冰山一角,进而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3.
《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形音义相统一的语言学著作。此书四种义类238个"女"部字,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制度、婚姻风俗习惯、亲属关系及对女性思想认识的变化,因此,《说文解字》是研究古代文化及汉语言与文化的最重要的文献。  相似文献   

4.
宋人论诗,极重字“响”.“响”字说随着宋代诗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潘大临的诗眼与“死响”,叶梦得、吕本中、姜夔的“活法”与“活响”,魏庆之、严羽、方回的意境与“声调之响”.“响”字说既关注诗歌局部诗眼的锤炼,又注重诗歌整体意境的开拓,还成为指导宋诗走向成熟的理论因素之一,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汉字是表意义字,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汉字中有大量的“糸”部字和相关之率,反映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养蚕和丝绸生产的历史及丰富多彩的丝绸文化。从《说文·糸部》字及相关字字义分析,可了解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原料、工具、工序和成品等有关知识,看出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和发达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6.
《西洲曲》中的“梅“字辨析与欣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以英 《文教资料》2007,(25):61-63
《西洲曲》中的"梅"字内涵,人们在理解上多有分歧,从而影响了对作品意象的把握与理解.文章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梅"字的内涵指向,达到了对作品准确理解定位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说文》示部共计63字,按构造分类,这63字可分为象形、会意、亦声、形声四大类。其中亦声字的内部情况比较复杂。含有多个小类。从示部字所表示的本义来看,主要有表动作概念的祭祀活动、表示名物概念的神祖以及表示与祸福吉凶相关的性状或抽象概念,但仍有个别文字的本义不能归入以上三类。  相似文献   

8.
《说文解字》是了解国学的一把钥匙,对于《说文》字据的分析是正确理解并运用《说文》的必要前提。因此,对于《说文》字据的研究是今天《说文》学的基本研究任务之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了整形推阐法和构件分析法,对指事字的构字理据进行分析,符合指事字自身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新华字典》月部字在古汉语中有四种对应情况:月部字、肉部字、舟部字、以"月"作形符或声符的一部分。以此为基础着重分析《新华字典》月部字所对应的肉部字和月部字在古汉语中的意义类型,探析《新华字典》月部字所蕴含的深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是我国第一部按照六书理论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本文从解说体例和分类两个方面对《说文解字》的"酉"部字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1.
“儿”是《说文解字》五百四十个部首之一,统属着两个汉字,但许慎对其解释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从古文字学的角度,以“儿”与“殳”之间的语音、字形联系为出发点,全面考察其能否构成部首、作为“殳”构件时的字形演变及许慎将其作为部首的原因。分析了许慎认为从“儿”部的字“儿”和“鳧”的构成及其归部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说文解字》刀部共70字,所收之字均与刀有关。本文从"刀"部字的编排,文字的归部以及解说字形,解说体例等方面对"刀"部字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3.
《说文解字》禾部共87字,所收之字均与禾有关。本文从"禾"部字的编排、文字的归部以及字形、体例等方面进行剖析,最后解说"禾"部字折射出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说文》"句"声字的不同归部,充分体现了许慎对汉字构形规律的把握。重新审视《说文》以"句"为构字部件的字的归属问题会发现:《说文》的例字归部不仅"据形系联",更要结合"以义为主"的原则;亦声字当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性文字。  相似文献   

15.
文章根据形声字的"右文"兼具形音义和孳乳新字能力的理论来探究散见于<说文解字>中的23个从"尧"得声的形声字是否为同源词.  相似文献   

16.
人类是通过自己熟悉的事物来认识相对陌生的对象,而身体是人们最为亲密和熟悉的,所以在命名或描述事物时用到了很多关于身体的名词。成语是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之一,其中隐喻、转喻特别丰富。本文主要对含有人体器官名称的四字成语的隐喻和转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和其他词的搭配产生新的词汇的过程中,隐喻和转喻广泛渗透到语言使用当中。进一步说明它们是成语的认知机制,也是人们创造新范畴的认知工具。  相似文献   

17.
卤字,金文字形为 ,表示成地有盐形。《说文解字·卤部》收卤、[鹵] 、鹹、鹽、盬、鹹六个字,其意都多与盐相关。但是由于“卤”字象形表意的模糊性,对于卤字的释义,各家仍颇有争议。文章通过对卤部各字的意义探究,解除人们对《说文解字·卤部》中卤、成字释意的疑惑,并揭示卤部字之间的意义关系。  相似文献   

18.
《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按照六书理论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本文从解说体例、分类、编排和文化内涵四个方面对《说文解字》的"目"部字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糸,甲骨文作,小篆作,丝的象形。《说文》:"细丝也,象束丝之形。"徐锴系传:"一蚕所吐为忽,十忽为丝。"段玉裁注:"细丝曰糸。"《管子·轻重丁》:"君以织籍籍于系。未为系……"戴望校:"安井衡云:系当为糸。五忽为糸,十糸为丝。"凡糸之属皆从糸,糸部之字多与丝麻绳索有关,今择其要而略说之。按词的类别意义,糸部字大  相似文献   

20.
张志华 《文教资料》2009,(20):38-40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非范畴化的角度出发,分析"X+的+中心语"结构转指"X+的+中心语"中的"中心语"的现象."的"字结构("X+的")从具有修饰语性质的形容词性范畴逐渐转为具有名词性质的范畴的过程就是非范畴化的过程.转喻和转借的认知模型对非范畴化的认知过程有很强的解释力."的"字结构的非范畴化也有着其他认知语用动因.本文就是对此结构的非范畴化进行的一次尝试性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