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黛玉进贾府》以林黛玉的行踪蔓线索,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的人物、环境作了第一次直接描写。这一回里塑造了一个典型环境——贾府。它是《幻楼梦》故事展开的一个基础,是众多人物性格生成的土壤。对课文中人物的剖析大家往往注目较多,而对其中复杂的环境描写,常常是提纲挈领的一笔带过或轻描淡写的附上两句。其实,本课中的环境描写是很值得推究的。这里,笔者作了一叶探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不仅详细描述了贾府精美的房舍和布局,而且极力泻染了贾府的尊贵,豪华与复杂的人际关系,从而展示了《红楼梦》一书的典型环境。  相似文献   

3.
<正>如何引领中学生去接触并鉴赏《红楼梦》这样一部巨著,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发现中学语文老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这篇课文时,习惯性从小说的"三要素",也就是情节、人物、环境来一一解读这篇课文,课堂教学程序也是从这几个方向去一一关联对应——先梳理情节,后剖析环境,最后分析人物。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确实是欣赏小说的三个着力点,但并不是每  相似文献   

4.
《林黛玉进贾府》为《红楼梦》的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介绍小说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在这一回,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的性格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描写是文学作品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文学作品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再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及性格特征,从而揭示作品的主题。古今中外有很多描写成功的作品,其中《林黛玉进贾府》就是较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6.
有句俗语说得好:“人配衣裳马配鞍。”服饰是人的身份、性情、风度、处境的表现与标志。中国古代画家画人物,“头脸儿”是最需下功夫的部分,其次便是“衣纹”。善于绘画的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非常重视人  相似文献   

7.
曹雪芹从小生活在江宁织造署内,耳濡目染织造行业的种种情况,这种独特体验表现在作品中就是别具一格的服饰描写。服饰描写与肖像、言行、心理描写等一样,是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个性的艺术手法,但服饰描写有大量的专有名词,师生对服饰文化鲜有研究,因此服饰描写常常被忽略。  相似文献   

8.
《林黛玉进贾府》中有两处关于座次的描写,这两处描写很值得我们玩味。先看第一处: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  相似文献   

9.
陈帆 《学语文》2009,(6):16-16
历来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文章,将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赛府的典型环境,包括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如荣国府的大门,荣禧堂的布置等;二是人物形象分析,如王熙凤出场的“辣”,贾宝玉见黛玉的“痴”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不仅详细描述了贾府精美的房舍和布局,而且极力渲染了贾府的尊贵、豪华与复杂的人际关系,从而展示了《红楼梦》一书的典型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缓慢一直是中学写作教学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且不说学生文化素养不高,语言基本功底差,体裁不伦不类,就是作文为什么写,要写什么,怎样写,学生还远远没搞清楚。更谈不到掌握写作规律。但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善于选择经典著作,让学生从经典中学习写作,把握写作规律,则是搞好写作教学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林黛玉进贾府>以短短几千字的篇幅,通过丰富、细腻、生动、深刻的细节描写捧出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点染了小说的典型环境.  相似文献   

13.
《林黛玉进贾府》作为古典文学名著的节选进入职高《语文》教材,编者希望由此而引发同学们产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的意图是显而易见的。小说的教学有一些常规的做法: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然后结合环境描写揭示作品的思想意义。如本课即可分析林黛玉两进荣国府一到...  相似文献   

14.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通过林黛玉进府的见闻,第一次正面细致地描写了贾府的豪华、富丽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展示了《红楼梦》一书的典型环境。由于内容繁复,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一些细节极易被忽略,如以下这段环境描写。  相似文献   

15.
《林黛玉进贾府》中,细节描写有十分出色的表现。全文有二十多处直接写到人物的笑和哭。仔细品味一下,不难发现,这些“笑”和“哭”是有差别的,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笑和哭,不同的笑和哭的背后隐藏着人物不同的内心世界,反映着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林黛玉笑得最多,但也笑得最苦。她寄人篱下,内心苦楚,待人处事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出于礼貌,不得不笑。见王熙风时,是“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见邢夫人、王夫人时也是客客气气,见礼应酬而笑。一个“笑”字,隐藏着林黛玉内心无尽的苦楚酸痛,她的笑是装出来的,是她小心翼翼性格的典型表现。王熙…  相似文献   

16.
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无论在布局谋篇,情节安排,还是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上,都匠心独运,写得传神入画、字字珠玑、笔笔神来.  相似文献   

17.
一.林黛玉进贾府时的年龄究竟多大中等学校语文课本选有《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出自古典名著《红楼梦》第二、第三回。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屡屡遇到学生提问:林黛玉  相似文献   

18.
严强 《现代语文》2009,(12):98-99
[教学目的] 学习运用评点法分析王熙凤的形象特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实录] (投影"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两行字,导入时由投影幕上的"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引出《红楼梦》及其作者,  相似文献   

19.
李敏 《现代语文》2006,(10):29-29
《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如果仅从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等方面的描写进行赏析,概括人物形象,学生很容易达到教学目标,但这只是停留在初中水平。怎样才能提升本课的鉴赏层次呢?可设想从人物的衣着描写着手,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达到从创作学角度鉴赏名著的层次。文中三次写到黛玉的外貌,都是别人眼睛看到的。在众人眼中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王熙凤夸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  相似文献   

20.
都说艺术作品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许多英国的文学作品中都细腻的、多角度的描绘了主人公的乡村生活经历,让读者透过对主人公乡村生活的阅读了解到了作品所在时期的社会和文化生活特点。本文旨在研究英国文学作品中对乡村生活环境描写的特点,分析其选取特点以及作者如何通过对乡村自然景色的描写来呈现时代特点和塑造人物形象,通过对英国文学作品中对乡村自然环境描写的学习,希望能够对中国文学作品创作起到某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