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常玲 《青海教育》2005,(12):26-26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节中的“门子”是读懂《红楼梦》的一个关键人物。人教版中学语教材对“门子”的注释是:“清代官署中的仆役,以及公案两旁站班的差役等通称。本篇里所写的门子是一个熟知官场内幕并会帮主官出点子的人物。”那么,这个门子为什么能熟知官场内幕?并会在薛蟠一案中发挥如此重大的作用,曹雪芹要用这个人物表现清代官场怎样的现实?  相似文献   

2.
做任何事情的关键是解决两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做”和“怎么做”,第一个问题是关于目标和意义,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方法和策略。关键是“为什么做”,这个问题要是认识清楚了,就会促进第二个问题的有效解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门子"小考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节中的“门子”是读懂《红楼梦》的一个关键人物。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对“门子”的注释是:“清代官署中的仆役,以及公案两旁站班的差役等通称。本篇里所写的门子是一个熟知官场内幕并会帮主官出点子的人物。”那么,这个门子为什么能熟知官场内幕?并会在薛蟠一案中发挥如此重大的作用,曹)芹要用这个人物表现清代官场怎样的现实?“门子”这一称谓其实古已有之,只是在不同时代的内涵和指代对象不同。在先秦、秦汉期间,“门子”有两个含义,《周礼·春官·小宗伯》载“其正室皆谓之门子,掌其政令。”郑玄注:“正摘室,辶(嫡…  相似文献   

4.
词语三则     
加“加”这个字很特別。它现在的意思是“加上”,“增多”,“几种事物并起来”。古代汉语里也有“加”字,表面上看来它同现代汉语的意义和用法差不多,实际上二者并不一样。先谈“加”字的本义。这个字《说文》在力部,解释说:“语相增加也。”清代段玉裁  相似文献   

5.
心动de色彩     
抒情是酱紫我很坏!我很坏?! 小左口述我现在脑子里很乱,总是会想很多乱七八糟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我要考大学?”“为什么老师说的话就都是对的?”“为什么我要是人,而不是植物?”我知道这些问题都没意义,但我就是克制不了  相似文献   

6.
师:从乱得“不可开交”到“井然有序”简直是个奇迹。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奇迹呢?  相似文献   

7.
那年的夏天,蝉声鸣了。说教材,逼哭了。 回想初次解读教材,虽非“惨不忍睹”,却也“丑态百出”。在我大脑一片茫然中,拿出教材,一篇篇地读,一遍遍地读,慢慢地,自觉有味道了。对照教师用书和新课程标准,针对年段特点,我发现原来“不起眼”的小学课文里竟然有那么多的“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安排这个单元,为什么会把它作为认字写字的难点,为什么孩子们会在这里出现理解的困难?……好多个“为什么”都是我不曾考虑过的。也许,这就是学校安排这个活动的初衷。“当你拿到教材的时候,有没有认真地读过它,读懂它?”  相似文献   

8.
那年的夏天,蝉声鸣了。说教材,逼哭了。 回想初次解读教材,虽非“惨不忍睹”,却也“丑态百出”。在我大脑一片茫然中,拿出教材,一篇篇地读,一遍遍地读,慢慢地,自觉有味道了。对照教师用书和新课程标准,针对年段特点,我发现原来“不起眼”的小学课文里竟然有那么多的“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安排这个单元,为什么会把它作为认字写字的难点,为什么孩子们会在这里出现理解的困难?……好多个“为什么”都是我不曾考虑过的。也许,这就是学校安排这个活动的初衷。“当你拿到教材的时候,有没有认真地读过它,读懂它?”  相似文献   

9.
经常听到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难教育”的声音:这个说“我的孩子太任性了,一不如意就闹翻天”;那个说“我的孩子一点个性都没有,窝囊得不行”;也有的说“我的孩子天生就是跟我作对来的,什么事都跟你反着来”;还有的说“我的孩子光长年龄不长能力,什么事都依赖你”……社会在不断地变化,奇怪的是,孩子身上的这种缺陷却一代代流传下来,这些毛病不就是我们许多大人小时候的缺点吗?为什么这些问题会不受时代的影响而成为永远的问题?这正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意义所在。“任性、自卑、逆反、依赖”———儿童身上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为什么既具有共性…  相似文献   

10.
“儒学的现代意义”这个题目,我曾讲过多次,上世纪80年代讲过,90年代也讲过,现在到21世纪还讲。不仅我讲,而且越来越多的学者都在讲,为什么?我想,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童话为什么     
“为什么”这三个字应应该是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了,它代表了我们求知的欲望。而童话故事里有各种各样不可思议的事情,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现在就跟着书虫一起找出答案,我们的“为什么”就从世界知名童话《睡美人》开始吧!  相似文献   

12.
大学!这是我们现在每个“高三人”的梦想,可为什么有这样的梦想?也许不是我们都曾想过的问题…… “为什么要上大学?”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把这个问题改成“我们想从大学生活中得到什么?上大学空间能带给我们什么”?不同的人,其看法可能不一样。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相似文献   

14.
声音     
《陕西教育》2010,(7):7-7
“(煤老板)邓某送给我200万元时,我当时没想那么多,觉得我和他比较投缘,就收下了。他为什么会送钱给我?我到现在才知道他肯定是冲着我这个副市长才送的。”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相似文献   

16.
小天 《少年月刊》2011,(4):15-16
这天,在一起聊Bar的QQ群里,一个同学伤唐地说:“老师把我的漫画书收了。难道看看漫画也有错吗?”说起漫画,我也是个“忠实粉丝”。像《阿衰》、《火影忍者》、《老夫子》这些漫画,我也如数家珍!但是现在,来自家庭,学校反对漫画的“声音”越来越强烈!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动漫”风行的时代,会有这撬多人反对漫画?到底该不该看漫画?今天我就来和夫家聊聊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7.
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  相似文献   

18.
张丽芝 《学前教育》2023,(24):14-15
<正>作为理工科妈妈,我认为培养孩子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十分有必要。孩子天生就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对生活中随处见到的现象都喜欢问个为什么。“妈妈,为什么蚯蚓会干死?”“妈妈,为什么秋天叶子有的变黄,有的变红?”“妈妈,为什么冬天玻璃上有雾气?”“妈妈,为什么鱼儿只能生活在水里?”“妈妈,电视里的人是怎么出现的?”……面对孩子的好奇心,如果我们只是应付地回一句“不知道”,那么孩子从大人的语气和表情中,就会感受到不理解和不支持,这会极大地打击孩子对于科学探索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老师,零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课已经快结束了,我正准备顺口说一句因为零做除数无意义的时候,一个念头突然在我的脑海里闪过:零做除数为什么没有意义?这其中的道理是不是该让学生弄清楚呢?“是呀!课本上为什么说零不能做除数?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可以几个同学在一起讨论一下!”由于初次接触到这种逆向求证的问题,开始时,学生都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联系除法的意义和乘除法的关系想想,如果零做除数会怎样呢?可以把上面除法算式中的除数换成零试试!”我提示了一句。不一会儿,就有好多同学高高地举起了手,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20.
岩画魔宫     
(上期讲到卡木里江见到了在魔宫里呆了百多年的美国记者查尔斯,他急于想知道为什么呆在魔宫里会长不大。) “你是说,我在这儿呆一万年,还是现在这时候个样子?”“对,你真聪明,就是这个样子!”卡木里江觉得这个魔宫也真奇妙,真是不可思议,就不由得在那里痴想,想着想着就发愁在这陷井里没有吃的可怎么办?就说:“查尔斯,再问你一个问题,你掉在这个陷井里三天了,你吃啥过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