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一、概况 1.1 高寒地区和常年冻土的含义。常年冻土,也称永冻土,是指凡具有负温或零温,其中含有冰的各种土,并且冻结状态持续三年以上的土层。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大、小兴安岭北部和青藏高原及西部高山等地区。  相似文献   

2.
高寒地区是指高海拔、低气温、冻土常年不化的地区。然而高寒地区的生态是极其脆弱的,一旦破坏将很难恢复。西藏自治区西部地区作为高寒地区的典型代表地区,在该地区进行生态修复工程是比较困难的。近2013年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西藏生态修复的力度也是在逐年加强。在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使得水土流失成为西藏最大的环境问题。文章以西藏自治区西部地区某流域生态修复工程为例,对高寒地区某流域内的退化和沙化草场区域进行生态修复设计探讨,为今后类似的生态修复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消除贫困已成为了国际行动的目标。我国政府一直都在反贫困.其中采用的战略主要有传统的社会救济扶贫战略,通过制度变革推动经济增长以消除贫困的战略和开发式扶贫战略等多种扶贫方式,使贫困人口不断下降。我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的深山区、裸石山区、荒漠区、高寒山区、黄土高原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地方疾病多发区、缺水地区、严重自然灾害多发区。这些地区地域偏僻、交通不便、文化教育落后、生态环境恶劣、基础设施条件差.这些区域是我国扶贫的攻坚区域。因此,要制定对西部特殊贫困地区的政策倾斜。西部地方政府扶贫的指导思想要有创新,应该注重政治意义和社会效益,在这个前提下追求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扶贫要因地制宜,分期、分批地进行,要有稳定的脱贫计划才能攻破扶贫难关。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从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随之也出现了对大自然索取过度的现象,这其中自然包括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以至于我国很多的林区都已经岌岌可危,再加上我国空气污染的状况越演愈烈,气候的变化更是愈发复杂,这些都导致了林区的生物灾害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我国林区有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林业系统的平衡越来越难以维系,上述这些问题都已经给我国的生态平衡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使林业地区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本文重点论述了林业地区有害生物的防治体系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庆林 《青海科技》2001,8(4):47-47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属高海拔冻土区,多年冻土连续分布范围大约550公里,冻土稳定或基本稳定,20世纪60和70年代对青藏公路桥涵调查观测表明:永久性桥涵冻害严重的不超过5%。其桥涵冻害现象主要为融沉、冻胀、破坏、桥墩台及涵洞混凝土冻融剥蚀。 多年冻土地区气候严寒,冻结期长达7-8个月,正常施工期每年只有5-7个月。大部分地区属新开发区,交通条件较差,材料物资供应困难。由于高原冻土地区一般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严重缺氧(海拔5000米时含氧量为海平面的57%),气候恶劣,每年大风天达90天,年平均…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然地理的分区所谓自然地理,一方面包括地貌、水文、气候和土壤,另一方面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自然分布现象。这些自然因素是互相关联、互相制约、互相推动着的。在人类改造自然以前,地球上的每个地区都有它原有的面貌和组织,这就是所谓“自然区域”。自然区域一般是以植(物)被(复)的类型如森林、草地、沙漠来区分的。我国因为地域广大,环境复杂,植物种类繁多,并且兼有寒温带、温带、副热带、热带几种类型,各地区的气候、土壤、地形的差异既大,而且气候、土壤、地形的不同组合和相互影响,又都根本地影响着各地区的植被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冻土地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冻土地地区修建公路难度系数较高。青藏公路是西藏与我国内地联系的重要通道,处在冻土地区,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地质条件恶劣,所以出现了许多路面病害,例如裂缝、松散、泛油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公路性能,因此,有必要研究冻土地地区的路面病害特征,并采取一定的防护对策,减少路面病害,确保公路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部和北部地区(以下简称本区)系指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以及天山南北的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等广大地区,总面积约占全国的3/5,农、林、牧业生产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的生息地之一。 本区地域辽阔,气候千差万别,认识这些地区气候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对于进一步发展农、林、牧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可燃类冰状物质,广泛分布于深海和常年冻土地区。据初步估计其蕴藏的碳总量是全球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两倍,因此被认为是未来的替代能源。同时,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和释气还可能对全球气候和海底的稳定性造成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 气候作为资源,它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规律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中国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地处亚洲大陆腹地,大部分地方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西有青藏高原,东有黄土高原,北部及西北部为欧亚大陆最大的沙漠盆地和走廊,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差异甚大。旱作农业和高寒地区农业的综合生产技术被作为启动和振兴西北经济的科技开发与进步的第一层次的重点,鉴于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重大影响,研究降水资源的稳定性是非常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城市发展主要是以工业化生产为主,这就使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工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排出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首先,这些废物直接给城市带来了垃圾污染;其次,它极大的破坏了城市环境,气候环境变化异常,从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破坏了森林植被以及生物圈,进而引发了多种自然环境问题。鼠害现象是森林环境中最为常见的病害,本文主要介绍了人工营林工作中森林鼠害的防治措施,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有很多地区都是冻土地区,大多在边远地区.解决冻土地区的施工技术问题,保证工程质量,是关系到公路在冻土地区的运输安全,对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冻土区路基工程施工实践,对冻土区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青藏公路就位于冻土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质、自然条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公路病害。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逐渐深入和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病害已成为制约我区公路建设和养护的瓶颈,因此,必须依据病害产生的原因,采取积极的养护对策,消除和减少病害,确保公路畅通。  相似文献   

14.
正编者按冰冻圈是地球系统中水体处于冻结状态的负温圈层,主要分布在地球两极和高山地区。在人类演化与进步的漫长过程中,冰冻圈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冰冻圈服务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各种惠益和福祉,如淡水资源供给、水文调节、生态调节等;另一方面,冰冻圈灾害,如雪崩、冰川泥石流等,也给人类经济社会带来了严峻挑战。自18世纪工业化时代以来,人类活动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建设的发展,破坏了冻土的热平衡状态,使得路基路面修筑过程中出现的工程问题及使用期的早期破坏现象越发明显,本文在对某公路冻土地区路基路面典型破坏调查的基础上,就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凡是具有零度或零度以下的土、土壤和岩石,其中的水全部或部分与矿物颗粒冰冻胶结时,统称作冻土。冬季冻结,夏季融化的,叫季节冻土;常年处于冻结状态的,叫多年冻土。季节冻土遍及我国长江以北及其以西地区,而多年冻土区大约占我国面积的25%(包括东北北部和青藏高原以及西北山地)。多年冻土,世界上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寒带地区。在中低纬度地带,青藏高原是唯一的大面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寒冷地区地质情况复杂、气候条件特殊,常年低温,昼夜温差大,特殊的温度条件对水泥混凝土材料的低温稳定性和施工养护技术要求很高。这给该地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养护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以下探讨了寒冷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养护要求。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是当前并将是今后一个很长时期的热门话题。我国西部地区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究竟什么是制约西部发展水平上低于东部的主要因素呢?如果是指高山、沙漠、黄土、冰川等严酷环境和过度放牧、开采和人为破坏造成的恶劣气候,相信不会有多少人产生疑议。笔者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求,国家对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逐步加强,在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基本需要的同时,也在国家自身的发展壮大的各项举措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公路的建设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则更加显现出其自身的优越性,我国公路建设理念先进,技术手段相对成熟,但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复杂,不同地区其地理环境气候温度差异加大,这就为公路的区域性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及西部高原地区,一年中的高寒天气持续数月之久,为在此区域内进行的公路施工建设增加了难度,笔者从事高寒地区公路施工建设工作多年,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于方案设计以及具体施工中技术问题进行了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20.
本期说明     
气候是大气、海洋、大陆和整个生物圈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的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它是这样的复杂,要想在既定的理论框架中来描述气候现象,的确是困难的。科学家们所关心的根本问题是气候变化问题。七十年代里,世界上有些地区,如萨赫勒,遭受到干旱,结果给人民经济生活带来了重大的灾难。我们现在正竭尽全力想弄清楚达种现象究竟是一种偶然性的危帆、一种多少具有某些稳定性的周期循环中的随机起伏,还是我们这个星球温度增高的总趋势的一种征兆,即一个相当大的破坏时期的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