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立教授新著《武侠文学母题与意象研究》具有独特性,作者划分母题、范式的七种角度,可概括为两大类:一类多是故事叙述所不可或缺的“多发性主题基因”的母题,一类是与环境、背景有关或能构成“定型性”象征的意象。“比武招亲母题”从人类学和跨文化研究角度,追溯出成婚考验习俗祭起母题的印度佛经来源。“跨国别忠奸之争”的解读,也为考察中国武侠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复仇主题置于跨东西文化的语境俯瞰,其意义不仅在对中国武侠文化的消极因素寻本清源,更在于深入阐明了问题具有的人文内涵。没有作者的理论阐释,我们就可能忽略许多现代武侠文本潜藏的丰富文化意义,并对它们的历史价值估计不足。  相似文献   

2.
家族文化在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中国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家族文化的精神特质,两者的互映互动延续了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以文学母题为基点,将百年中国文学置于“家园皈依意识与追寻母题”、“男权制文明与审父母题”、“重返母体与失乐园母题”、“宗法血缘秩序与乱伦母题”和“家族至上观念与复仇母题”等五种文化母题之下进行审视,是《家族文化与20世纪中国家族文学的母题形态》对百年中国家族文学精神特征的精妙勾勒。  相似文献   

3.
文章试图揭示复仇母题在《铸剑》,《伍子胥》,《复仇》三篇小说中形成的复杂的文本对话关系:考察它们如何以不同的情节模式和叙述模式来处理复仇母题,最终达成对传统复仇文本的主题和叙述方式的共同颠覆;分析复仇母题与三者文本深层结构以及共同的存在主义哲学背景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而把握复仇母题在现代文学中的演变趋势和现代作家整体性文化心理的变迁。最后,文章尝试进一步考察复仇母题在当代文学中的延续和变化,从而梳是出一条复仇母题从传统到现代再到当代演变的文化脉络。  相似文献   

4.
周昂 《学语文》2012,(3):13-14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到复仇主题的戏剧作品主要有《窦娥冤》、《哈姆雷特》、《俄狄浦斯王》、《罗密欧与朱丽叶》。从教材编选来看,西方复仇文学篇目多于中国,但这并不是说中国复仇主题文学较少,学生较为熟悉的这一主题的作品还包括《史记》中赵氏托孤,《燕丹子》中太子丹不报仇“无面目以天下”,《水浒传》中鲁提辖为金家父女报仇、《西游记》中的江流儿,卧薪尝胆、精卫填海以及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侠士复仇的故事等。其中有一些被创作成了戏剧作品.如元代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  相似文献   

5.
复仇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是中国文学叙事的重要母题之一。梁斌的小说《红旗谱》贯穿着复仇的主线,它既有对传统复仇原型的遗传,又有其复仇模式的转变。前者反映着作家的“无意识”继承,后者则反映出作家对“宏大叙事”的自觉运用。  相似文献   

6.
魏晋时期后,复仇文学主题展示的复仇逻辑对法的僭越,变得日益突出起来。此种与扩大化复仇相联系的是复仇失当与错位。也说明在复仇作品的整体流向上,更多地吸收了六朝时代社会事件中的有关雪怨伸冤正义动机、激愤情绪导致的报复扩大化影响。族刑连坐,既反映了古代血族复仇的残余观念和野蛮习性,又延续扩展了这种观念习俗,其于复仇文学母题构成了一种"正反馈"关系。古人对此曾有反思和批评。  相似文献   

7.
“他者”作为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概念,讲求作家创作与其阅读接受的外国文学间,并不总能用事实来阐明。《中国古代文学主题学思想研究》一书,分析中国古代中对外域文化现象载录时,体现的华夏中心主义等“他者”视界,还从以古今不同文化观念差异中,看中国古人对宇宙自然等现象的理解、古代社会两性关系的文学表现。以及“他者”眼光中,某些现象与问题的阶段性与差异性,如佛经母题在中国的接受变异。该书还试图结合一些主题史、母题史和意象主题史来展示主题学理论的具体运用,并总结古今文学研究实践中的主题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作为西方文学的重要源头,古希腊神话中的诸多原型与母题蕴藏着整个西方文学乃至西方文明生命力与魅力的强大基因。而莎剧经典之经典《哈姆雷特》,若是从原型分析的视角来看,或也可谓是一出“重演神话”的好戏。该剧再现了古希腊神话原型中的杀子母题、乱伦母题、复仇母题和追寻母题,这也是该剧之所以历久弥新、魅力无穷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研究鲁迅,不能不关注鲁迅的复仇思想,从《铸剑》到《复仇》,从《复仇(二)》到《女吊》,复仇情结贯穿鲁迅一生。近八十年来,众多学者大多从古越传统文化入手,研究古越文化的复仇思想对鲁迅的浸润,硕果累累。但我们也应当看到,鲁迅的文学创作与外国文学渊源甚深,复仇主题亦是重要部分,尤其波兰文学中的复仇主题对鲁迅的影响更不容忽视。特别是被鲁迅称为“叫喊和反抗”的“复仇诗人”密茨凯维支、斯沃瓦茨基等对鲁迅复仇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复仇作为一个古老的母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时代意蕴。《铸剑》《石秀》《伍子胥》是20世纪前半期历史小说代表作,均以复仇为主题。与以往历史小说不同,它们在对复仇主题表现方面注入了许多新质:生命的诠释、人性的反思、灵魂的升华等,这些新质的背后折射的是小说家们对历史的深入思考,是置身于一个社会急速变革年代对个体生存境遇的反思,寄寓了丰盈的生命意识和理想的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11.
血亲复仇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也是以超常态的、极端性方式为特征的人类自然法则的体现。在叙事文学中以复仇为取向的创作形成了具有某种恒久意义和特定价值的母题显现形态。中国叙事文学中的血亲式复仇母题可以归纳、整合为“为父报仇”、“为母报仇”、“为其他亲人报仇”三种创作模式,将其予以“悲剧性”的审美认证和文学史价值意义上的艺术评析,并进行文化哲学层面的发掘和阐释。  相似文献   

12.
主题学发端于19世纪初叶的德国.当时《格林童话集》这一世界名著的作者格林兄弟,以学者的眼光采撷加工民间童话故事,发现异域流传着不少与本国相类似的传说,于是,人类对各类故事的情节母题、主题的跨文化思考正式开始了.可以说,主题学的理论框架最初即萌生于民间文学领域的.在我国,20年代顾颉刚先生的孟姜女故事跨区域研究即为代表.60年代后主题学开始复苏,在西方的比较文学理论著述中时有探讨.80年代后主题学理论趋向深化和复杂化.在陈鹏翔先生主编《主题学研究论文集》前后,汉语世界较为关注文献载录的渊深积厚的古代中国神话、传说、文学意象、主题和母题.近年来伴随着民俗研究热的繁盛,主题学呈显出回归于民间文学研究的趋向.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刘守华教授《比较故事学》面世刚刚半年,于长敏教授的新著《中日民间故事比较研究》也与读者见面了.  相似文献   

13.
《古船》对我国传统文化中复仇意识落后性的揭示,结合了有关民族历史进程和国民性的思考。不论是同态复仇,扩大化残忍化的复仇,都是人类复仇意识发展历程中惨剧的重演。女性自杀的“有局限性”复仇,对恶势力是一种独特的有力控诉。以理智来约束复仇冲动的人物形象,填补了《原野》中所没有的一类正面人物的空白。  相似文献   

14.
《武侠文化通论》(以下简称《通论》)集作者十余年中国武侠文化研究成果之所成,运用主题学原理,从文学母题的文化内蕴贯通流变角度,将侠文化与民俗、文学主题相结合,分析了二十余种卓有意趣的武侠文学范式,探讨了侠文学及其慕侠习俗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价值,生动而具体地探讨了中国古代侠义精神在民俗传统中的流变、道教仙话、女性观念、饮食文化、武侠文化、江湖侠盗伦理等武侠崇拜民俗的双向、多向互动关系。对”侠”这一特殊人群的行为方式、心态及其亚文化观念等进行了广泛而系统的梳理,将文学主题研究延伸到江湖文化心态的总结上。作为一部扎实严谨的学术著作,该书具有以下特色:一、持续的主题学研究实践的学术延展。无论是80年代抒情文学领域的”十大主题””九大意象”,还是90年代在叙事文学、佛经文学,甚或独独对武侠文学的持久留恋,先生始终笃志于中国文学主题学的建构,显示了学术追求的持续性。《通论》就是先生主题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和延伸。尽管该书采用的是一种宽泛的母题内涵,但无论是复仇、动物报恩、赌技服人等”核心单元”,还是兵器、大雕等”催化单元”,这些情节单元都是在结撰武侠故事方面起着”核心聚焦”作用的”主导母题”(leitmo...  相似文献   

15.
“石生人”母题的起源可上溯到旧石器时代先民对石的想象,在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中包括少数民族和边远部落的祖先来源神话传说,这一母题正式发生与发展,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明清章回小说《封神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及《红楼梦》中都有对“石生人”母题的运用,分别为“石生人”母题的“妖化”、“魔化”、“仙化”及“人化”演变。探究文学作品中有关“石生人”母题的运用,不光揭示着这一母题强大的生命力,更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恩恩怨怨,是人类永恒的基本情愫。在西方,从古希腊神话,悲剧到莎士比亚剧作、大仲马《基督山伯爵》、狄更斯《远大前程》、巴尔扎克《家族复仇》等,都贯穿着动人心弦的复仇主题,中国文学中也离不开复仇正义之光的烛照。马幼垣先生认为,“研究中国俗文学中的侠义人物,从故事的情节和主题上着手,  相似文献   

17.
鬼灵为行使复仇向助己者酬恩,可分四种基本方式。该母题生成于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1、有助于冥狱、暴报观念的确立;2、该母题鲜明体现出中国式“好人向坏人复仇”的民族特色,解决了受害弱者如何在冥问成功复仇技术方法上的问题;3、母题为复仇的正义事业增添了侠义色彩,侠义又通过信义、情义使冷血铁面的复仇鬼灵常有人情味;4、母题的“劝善”取向,试图鼓励社会众生赞助复仇事业。  相似文献   

18.
复仇是古今中外文学的一个恒常主题,广泛地存在于文学作品中,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各自所代表的文学、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其中《基督山伯爵》和《赵氏孤儿》是中西方表现复仇主题的经典作品。两部作品都是写复仇故事,但二者在复仇动因、复仇者心理及性格等方面所表现的复仇主题存在很多差异,二者在复仇主题方面的差异与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不同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古船》对我国传统文化中复仇意识落后性的揭示,结合了有关民族历史进程和国民性的思考。不论是同态复仇,扩大化残忍化的复仇,都是人类复仇意识发展历程中惨剧的重演。女性自杀的“有局限性“复仇,对恶势力是一种独特的有力控诉。以理智来约束复仇冲动的人物形象,填补了《原野》中所没有的一类正面人物的空白。  相似文献   

20.
王立教授新著《中国古代文学主题学思想研究》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列入“当代名家文库”面世了,这是国内主题学研究进入新阶段的一个标志。该书由四编组成:“国别文学主题史接受编”、“国别文学主题母题个案研究编”、“文学母题跨文化溯源比较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