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孤岛”电影这颗我国电影发展史中的奇葩,离不开优秀导演的培育和浇灌。随波逐流的张石川、堪为伯乐的卜万苍、追求完美的朱石麟、惜墨如金的费穆都是这一时期优秀的导演,其不同的风格是“孤岛”电影呈现繁盛之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张艺谋怀揣着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梦想,多年来努力地尝试探索国际化创作途径,率先将中国电影带到了全世界面前,让西方认识中国以及中国的电影.在这过程中,电影因含有刻意迎合西方价值观念的“后殖民主义”创作倾向而备受指责,他的确有为电影走向国际化而做出的努力,也有为迎合中外观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心理而做出的调和.其新作《金陵十三钗》,就深刻体现了张艺谋的国际化创作的策略,这些策略一方面给他带来国际声誉,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因刻意迎合而带来的不足.这些不足表现为: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产生的解读差异;不同价值观之间的距离产生的误解;商业电影元素与严肃主题间的隔膜.  相似文献   

3.
本文突破单纯评价内地电影的局限,从更广泛的意义上,阐述了内地、香港和台湾三地电影的不断融合和发展;并试图从中国电影历史的阶段性出发,探讨和分析三地电影在不同时期呈现出来的面貌和特征。在对内地、香港、台湾三地电影进行回顾的同时,展望中国电影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4.
第十二届华表奖有6部儿童电影分别获得各种奖项,创历史新高.这6部电影从现实、历史等不同时代背景;城市、农村等不同生活环境;真人、动画等不同创作方式展现了儿童的种种成长故事.其中多部电影在票房成绩和接受传播上名利双收.中国儿童电影的创作相比上个世纪少了浮躁和潦草,多了深沉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正在向儿童电影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中国电影界,"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发展民族电影"已经在理论上成为共识.但由于中国电影长期坚持精英文化立场,甚少关注中国电影和通俗文化的渊源关系.因此梳理考察通俗文化与中国电影的关系将有助于改变中国电影在创作题材架构上的不平衡,纠正中国电影在认识理论上对通俗文化传统的疏远轻视.本论文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考察通俗文化和中国电影的关系,再从文化层面梳理通俗文化在中国电影中的形态和地位,进而探讨在全球化语境中如何对通俗文化资源进行更新和现代性超越.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的历史语境下,中国电影艰难地跋涉在“走向世界”、“走向国际”的征程中。面对强大的西方文化霸权,中国电影是通过夸大渲染所谓民族文化差异、营造东方奇观去迎合西方观众的猎奇心理,还是通过对西方文化认同、接受的急切表达来证明自己的国际身份?中国电影到底该如何抒写自己的文化身份,有效地树立新世纪的中国形象,已成为我们必须做出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纵观中国电影现有格局,贺岁片带给中国电影一股空前的活力,为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贺岁片在中国影坛的地位和影响不容忽视,但在这一派欣欣向荣的"喜悦"背后,很多不协调的情况也屡屡影响着贺岁电影,让这种类型电影的发展逐渐迟缓。本文从贺岁片的意识形成和现今状况做出分析,剖析其"喜"与"悲"的两个方面,为正视贺岁片市场的问题,促进其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回首新中国成立以来,追随着电影发展的脚步,一代代的女性导演以她们的大胆、执著、睿智,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尤其是近二十多年来,一批新生派女导演加入了电影导演的行列.由于她们的性别身份和清爽的气息,给电影创作带来了新视角、新题材和新手法.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段的映照,新中国十七年时期电影是当时许多社会问题的集中纠结点之一.这一特殊时段中电影与农民的关系呈现出其多义性与丰富性.本文将研究重点聚焦于十七年时期中国电影与农民的关系层面,希望深入到该时期电影与农民的微观关系层以探讨其历史结盟的必然性,从而对那时电影与农民的关系形成较为全面与公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从时空复现的叙事策略、温柔敦厚的影像表达和身心投入的情感结构三个层面 ,揭示了第四代电影导演为了思想启蒙、文化反思和人性诉求而诗化历史的主体意识 ;并在对有史以来中国电影历史叙述的各种模式进行分析阐释之后 ,将第四代电影导演诗化历史的独特姿态纳入中国电影文化史的整体框架之中 :在第四代之前的历史表象呈示和第四代之后的历史重构机遇之间 ,第四代导演的历史诗化策略第一次把中国电影的道德处境、民族形象和家国梦想整合在文化阐发的历史维度 ,并表现出现代中国电影难得一见的批判性和内省性气质 ,为此后中国电影的文化探索矗立了一座不可忽略的丰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