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学界出于对新式教育形式的反思,开始探讨书院这一传统教育形式。此后,书院研究连绵不断。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书院研究走过了七十年,其间虽经曲折,但学者们在书院文献整理、书院史、书院制度研究、书院与文化研究等方面,依然取得了较多成果。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受社会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理论的影响,书院研究推陈出新,在学术观点、研究方法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从整体上来看,书院研究依然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引入社会科学理论,拓展研究视野,增强问题意识,以推进书院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清康熙后期张伯行在福州鳌峰创办了一所具有全国影响的示范书院,鳌峰书院创办早期,有五位山长都是漳州人。她是康雍时期漳州学界在福建占有重要地位极具说服力的一个侧面展示。漳州学人在鳌峰书院早期办学中起了立范作用,也在闽台学界和社会发展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朝鲜中宗38年(1543年)庆尚道丰基郡守周世鹏仿中国白鹿洞书院创建‘白云洞书院’。据说是朝鲜第一个中国式的书院。以后书院便多起来,出现了书院群立的面貌。在日本怎么样呢?在江户时代,第八代将军的享保11年(1726年),朱子学者中井甓庵创办了称作书院的怀德书院,而后,虽然在6个地方创办了所谓书院的乡学或私塾,可是这些书院看不到中国书院的特点,具体状况也无从查考。然而冈山藩乡学闲谷学校却不同,它设学田,显然是仿照中国书院的。总之,在日本没采用中国书院制度,这大概是合符实际的认识吧。  相似文献   

4.
本辑向广大读者奉献三篇论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一)王勋成《兰山书院之始末》;(二)赵统《卢文和李兆洛与江阴暨阳书院》;(三)张本义《书院和“学为己”的书院精神》。三文各具特色:(一)兰山书院设于甘肃的省会兰州,是一个省级书院,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至光绪三十二年(  相似文献   

5.
在书院发展的不同时期中,具体身份各异的士人是推动书院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主要方式包括创设书院及修复书院、为书院捐赠钱物、学田、书籍等。历代众多士人热心书院事业,所折射的是一个社会阶层的文化心态。具体而言,其动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士人的文化理想;(二)对现实的关切;(三)确立自身身份认同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明代湖北书院有105所,在全国书院教育中处于较高的水平。若以功能来划分,明代湖北书院大致可分为讲学、科举、祭祀三类。事实上,每个书院都具有这三种功能。与全国其他地区相一致,书院是王守仁、湛若水及其后学讲学的产物。明代湖北书院讲学的流派主要是阳明(王守仁)、甘泉(湛若水)和白沙(陈献章)三派,李承芳、何迁、葛寅亮、顾阙、顾问、耿定向、耿定理等儒师或主白沙,或宗阳明,或宗甘泉,建立书院,开席讲学,推动了湖北书院讲学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明代湖北儒学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张莉 《辽宁教育》2013,(1):12-14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书院集修书、藏书、印书、学术研究和讲学授徒为一身,从传统文化中脱颖而出,又怀抱着传统文化走向新的发展。作为东北地区至今唯一幸存的书院——银冈书院,更是具有其独特的代表性和重要性。银冈书院的兴起与发展:不仅让我们知道东北地区当时的人丈面貌,更让我们窥探到那段历史的图像。银冈书院是其他书院无法替代的中国历史的见证者。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进行教育的机构一般都被称之为书院,并且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书院园林的出现是书院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西云书院和竹山书院拥有较为悠久的文化历史,所以本文主要对扶沟西云书院和竹山书院进行深入分析,对其两所书院的构造环境和发展进程进行进一步的考证,研究其艺术特征。分析该书院园林中所包含的文化价值,并且对创始人的思想以及两个书院对后代的影响进行讨论,从而更好的传播传统书院园林文化。  相似文献   

9.
书院改制是指晚清"新政"时期对传统书院制度的改革。在清末"废书院,兴学堂"的浪潮中,贵州逐步完成了对大小书院的改制。书院改制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产生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特殊的国内社会环境,是多种社会力量合成的产物。贵州书院改制不仅仅是贵州教育制度的变革,也是清末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樊利华 《陕西教育》2009,(6):125-125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自唐末开始萌芽的一种重要教育组织形式,它集学田、藏书、奉祀及关注时事为一体。我国书院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在众多的书院中白鹿洞书院被誉为四大书院之首。南宋淳熙年间,白鹿洞书院还被誉为“海内书院第一”。白鹿洞书院的前身是庐山国学,在白鹿洞书院的形成过程中李渤与朱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五代到现在白鹿洞书院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畿辅重地河北,其书院和科举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书院作为培养人才的一种教学组织机构,必然与科举这一选才机制有着极大的关联。从书院的培养目标、分布地域、山长聘任、生徒招生、教学内容等方面探讨其与科举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河北书院在丧失自身独立性的同时,也为河北科举大省的形成提供了巨大的教育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冯桂芬揭示了科举教育制度的弊病,主张改革科举制度,改革学校教育与书院教育,设立西学教育机构,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实用人才。冯桂芬改革科举教育制度的思想具有鲜明的进步色彩,对晚清教育现代化进程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晚清时期,在社会变迁、教育转型的时代潮流中,苏南的传统家族书院在单一"应举—经学型"模式的基础上,通过重建、改建和新建等方式逐渐分化出了国学专修、综合改良、家族教化等不同类型的近代书院。相当数量的苏南家族参与了家族书院的分化进程,一些工商实业家族更主导了这一进程,并对此产生了微妙的影响,作出了颇具深意的探索。苏南家族书院随着分化与演变也经历了历史的选择,其中大部分实现了历史转型,融入了近代教育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前期专门研习汉学的书院以诂经精舍和学海堂为代表,虽然这些书院的创立、教学活动部宣称不以培养科举人才为主要目标,甚至将科举之学排斥在教学内容之外,然而这些书院不仅不反对生徒应举,而且生徒的科举及第率都相当高,这说明汉学书院仍然无法脱离科举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颜元是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针对科举的弊端,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选士方式、学校功能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对科举做了激烈的批判。他认为教育应摆脱科举的束缚,主张废除八股取士,改革书院教育。发挥原有的功能,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专门人才,为提高人民大众的生存能力做出贡献。颜元的实学思想,为扭转当时的不良社会风气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唐至五代时期的书院来看,科举制度是促进书院发展的重要力量。书院与科举联姻的主要原因包括:儒家传统文化影响、封建家族维护稳定和发展的需要及书院教育家的榜样作用等。书院与科举的联姻在促进书院发展的同时也使书院演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官学,从而阉割了书院自由讲学、独立研究的办学精神,这一历史教训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7.
科举作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早已在百年前退出历史舞台,但考试选才这种方式依然存在,科举学因此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科举“追求至公”具有超越时代的先进性与普适性;科举促进社会流动对改善当今社会结构具有积极示范意义;科举立法缜密确保考试权威公正亟待当今考试法治借鉴。科举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不仅体现在对当今教育考试制度建设的启发借鉴上,还可延展到教育乃至政治领域的许多方面,从科举的公平性、社会流动、考试立法等角度谈古论今,仅是科举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之“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18.
元代庆元路是书院教育发达的地区,有书院十二所,分布于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慈湖书院以外,庆元路绝大部分书院传授程朱理学,反映了元代理学逐步一统天下的情况。从书院建筑布局和书院管理来看,元代书院出现了明显的官学化倾向,反映了元朝国家对书院管理和控制的加强。  相似文献   

19.
This review essay analyzes the historiography of Confucian academies (shuyuan) in imperial China, focusing on five representative books published in China between 2008 and 2014, including two new editions of book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995 and 2004. The five authors share a deep concern about the nature of academies, particularly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state. A secondary theme that these books address is the impact that academies had on late imperial Chinese culture and society. Read together, these five works show how research on academies in imperial China has evolved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的徐州不但是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同时也是文化和教育较为发达的地区。明清时期官方和民间极为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官方的倡导和推动下,明清时期徐州地区教育事业有了显著发展,出现了府学、州学、县学、书院等众多教育机构。众多教育机构的存在使得徐州科举兴盛,文风盛行,对徐州地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