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安导演的电影,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思考,也有对西方价值体系的感受。其早期作品"父亲三部曲"的三部影片从不同角度逐级深入地表现和阐述了中西方两种不同文化观念的冲突与融合,以及在这种冲突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归属。在此后的作品中,李安继续着他对于中西方文化和艺术的思考,极力将中西方文化的内涵及其美学表达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出色地运用到电影拍摄中,形成了其独特的创作风格,获得了国际电影界的认可。  相似文献   

2.
"家庭三部曲"系列电影是著名导演李安的早期代表作,影片对中国人的日常家庭生活进行了细致地描绘与刻画,展现了现代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冲击,对跨文化背景下传统中国家庭的文化变迁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厚重的文化内涵获得了观众的共鸣,具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安电影中一大主题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东方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李安在电影中探讨家庭伦理、爱情观念以及人性特征,并呈现自己的文化思考与价值判断。李安的"世界人"身份让他能够通过电影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解构、改造东方文化,让传统文化接近西方文明,并最终达到中西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4.
文明的冲突与差异是当今学术前沿问题,也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当代文化建设正面临从"中国西方化"到"西方中国化"的重要转折,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存在着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与传统文化缺失的严重矛盾,建构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加强对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与学习,阅读中华文化经典是重建民族文化之"根",诵读文化经典是有效的教育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关系是我国文化发展中必须处理好的问题。传统和现代的矛盾不仅仅体现在政治和经济层面,文化价值观层面上的冲突甚至可以说更根本、更激烈。在当前状况下,要想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走出中国文化困境,以传统解读现代,促进文化的再生和创新是良好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冲突与互补,对两者的对立统一进行了理论思辩,并指出了两者矛盾存在对各自健康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安的艺术创作,不仅代表个体,而是代表了一个文化群体——台湾的"外省人"。他们一次次经验着文化认同的问题,一次次被视作"局外人",李安将其外显为电影中的"父亲形象"和"父子关系"。然而,电影中的父亲,已不仅仅是家庭中所出现的由郎雄所扮演的中国父亲形象,而是映射了国家层面和世界层面上的大陆与台湾、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李安借此表达了作为一名导演的雄心,同时也表明了一种文化的雄心。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文艺政策的文化选择,是指新中国文艺政策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针对政策问题背后所面临的文化矛盾和文化冲突所作出的文化选择和文化整合。新中国文艺政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经面临过许多重大的文化矛盾和文化冲突,这些矛盾冲突归结起来,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文艺与政治、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  相似文献   

9.
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都以家庭为主题,是反映东西方文化冲突和交融的中国电影的代表作品。三部影片始终在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对比、冲突下叙事。节奏有张有弛,令观众在故事情节中深深回味和反思,感受着东西方文化在哲学、伦理、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冲突和交融。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依恋是支撑其艺术生命力的精神源泉。这种痴迷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表现出了一种复杂的心理倾向。在他的诗作中,从追寻到幻灭的恋旧情结和死亡意识的不同彰显可以看出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激烈交锋,隐含着他心灵深处的冲突与分裂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1.
台湾电影导演李安的电影在商业娱乐包装下延伸出较浓厚的文化蕴味,特别是其导演的"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三部影片),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与期待.  相似文献   

12.
人类文化的发生与发展以及传承或消亡,是否有其内在逻辑?那些持续下来的文化是否存在应对危机的自愈机制,从而得到再发展的生命力?其特有的文化根基是什么?对此,一个符合其发生和发展逻辑的答案是:其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其独特的文化自愈机制,其论据就是日常生活所体现的核心信仰与价值观体系,表现为基于共同的传统生活方式的"民俗认同"行为。中国文化的文化自愈机制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她的历史实践证明,多元一体的传统文化在其历史和内部的各"族"认同问题,往往是以"民俗认同"来达成的,否则便陷入由外来的"种族"和"民族"概念所导致的"魔圈"困境。近现代中国精英们在困惑中寻求"救国"与"自愈"时,引进了西方的"民族"与"民族主义"等概念,试图以西方现代话语来阐释中国的历史,解决现实问题。但是,它们不但没有缓解中国的社会矛盾,反而加重了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冲突。这是因为,这些概念的西方意识形态背景对于解释西方问题是有效的,但对于解决具有独特历史与文化以及多民族共存的中国问题往往会适得其反,特别是当中国文化在近代历史上陷入危机时。只有当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回归其根,认同其传统文化之根,这个文化才会获得真正的文化自信,达到文化自愈、持续发展,创造出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电影《色戒》在世界各地的上演,李安导演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纷纷关注的热点。李安是名受中原文化、台湾文化、美国文化三重影响的台湾第二代外省人、留美华人。经历的丰富性,对于李安的电影创作深有影响。他生于传统中国,后义留学黎民到美国,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巾原文化、台湾文化、美国文化的冲突与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先进文化建设的动力之源,尽管二者之间具有必然的种种冲突,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丰厚的底蕴仍是填补先进文化建设中不足与盲点的必要前提。应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实现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以便更好地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协调。这恰恰是二者既冲突又融合基础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日趋深入,在这一趋势下必然会带来诸如传统与现代、世界与本土、批判与继承等关系的变化,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前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受西方文化的冲突与影响日益增大,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力在减小,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矛盾和冲突中发展着。面对这种情形,应引导当今大学生理性对待中西方文化,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文化价值观教育中的导向作用,注重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心理学和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主要缘起于当前大学生心理矛盾和冲突增多,同时西方心理咨询的诸多专家转向学习东方传统文化,吸取其文化精髓,形成新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方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心理学思想、心理素质教育思想及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梳理,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中国传统文化和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二者相关的研究趋势和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之后,在外力的作用下,在救亡图存的背景下,中国近代社会的文化思潮一次次发生改变。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主流地位丧失,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大范围的向西方学习,由"中体西用""进化论"到"马列主义的阶级斗争论"等,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并取得革命胜利。但是中国现代文化由于缺乏"理性"精神,从而出现了诸多发展障碍。追求文化的现代化,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文化进行有机结合,成为反思之后唯一的文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在体育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体育文化陷入了危机,遭到了冷遇,存在着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矛盾。近百年来,国人一直想向世界证明着自己的强大。我们欣然接受了西方的教化,那么充足地学会了西方的逻辑,并在这种理性逻辑之上实现了工业文明的转变。对西方的东西,我们如饥似渴地吸收,竞忽视了那些民族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大学文化是以高校师生为主体,在大学校园里产生的具有大学属性的物质环境文化、组织行为文化和思想精神文化的总和。大学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激荡与碰撞、文化传播方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等。  相似文献   

20.
张喜华教授《跨文化视野中希尔作品研究》一书以独到的眼光从当代英语作品中选取了极具代表性和时代意义的贾斯汀·希尔的中国三部曲——《黄河》、《品梦茶馆》和《天堂过客》作为研究对象,作者借希尔作品对东方主义偏见的超越以及对传统西方作品中的中国形象的解构,展望了在全球化时期异质文化在不断的冲突与融合中达到和谐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