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大都属于“进入型”小说。从他长篇小说的结构模式,可以看到贾平凹对城乡文化的持久关注和对人生漂泊本性的深刻揭示。这是他作品的深刻之处,也是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
继50年代、80年代后,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在90年代出现了又一创作高峰.90年代的长篇小说,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手法都呈现出与以往年代截然不同的特征.它标志着新的时代、新的文学观念的形成与成熟.  相似文献   

3.
继50年代、80年代后,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在90年代出现了又一创作高峰。90年代的长篇小说,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手法都呈现出与以往年代截然不同的特征。它标志着新的时代、新的文学观念的形成与成熟。  相似文献   

4.
5.
在当代中国文坛贾平凹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写作姿态,他的每部作品几乎都在被不断地阐释和研究。对其乡土化写实风格以及这个主题下不同方向的研究是主要方面,研究时间最长,成果最丰厚;也有很多文章运用当代热门理论对其长篇小说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细读分析,表现出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可称作意象小说或意象主义小说。贾平凹在其长篇小说中创造了大量的自然意象,人、事意象和社会、文化与民俗意象。其意象创造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一部作品中的意象往往有主次之分,主要意象多含隐喻、象征之义;二是从前到后来看,贾平凹长篇小说的意象营造从局部走向了整体;三是意象营造往往走向了象征,成为象征性意象。贾平凹在其长篇小说中进行意象营造,有他的创新之处和原因,也给艺术上带来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后至今,随着贾平凹创作的不断深化与扩展,对其相关作品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丰富多元的新时期。从过去主题、技巧等几个有限领域,扩大到比较审视、意象探索、叙事学剖析、中国文化因素的发掘等方方面面。尤其是一些研究者从哲学、历史学、文化学、伦理学、美学、心理学等视角切入研究,侧重于美学风貌、主体人格、文化意蕴等微观层面分析使近年来贾平凹小说研究获得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主旋律派创作现象的形成基础、长篇小说题材的共性归纳,小说核心人物的歌颂式基调,审美上的崇高取向,创作形式注重故事的完整性,情节安排突出链状的对称追求等四个方面探讨主旋律派长篇小说的共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90年代散文的主体人格形象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作为直接抒写主体感受的艺术,其主要特点是主体感受的形象表现。90年代的散文的主体人格形象主要表现为真诚及个性的回归、“自我”的核心地位、超越“自我”的本质意义以及对主体人格形象的审美趋向的求索  相似文献   

10.
《商洛学院学报》2017,(3):38-42
运用描述性研究方法 ,从饮食文化、陕西方言、称谓、打油诗和陕北民歌五方面梳理葛浩文英译贾平凹《浮躁》和《废都》中民俗元素的翻译方法,结果表明葛浩文通过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再现小说中的民俗元素。对汉学家葛浩文译文中民俗的翻译策略的总结,不仅可以在更广阔的视域下把握作家的创作,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现状与问题,减少文学传播的盲目性,从而更有效地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  相似文献   

11.
以《浮躁》、《废都》、《白夜》等为例,从人物性格、网状结构、哲学内涵、写作技巧等方面分析了贾平凹长篇小说的一个突出而重要特征一混茫美,并论述了这一特征对小说创作的新意和叙事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浮躁》、《废都》、《白夜》等为例,从人物性格、网状结构、哲学内涵、写作技巧等方面分析了贾平凹长篇小说的一个突出而重要特征—混茫美,并论述了这一特征对小说创作的新意和叙事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炜的写作带有精神思考性,这突出体现在他擅长的长篇小说的写作中.在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代表作中,张炜探索了人对本真生存状态地追求,以及在历史境遇中人应发出的源自良知召唤的声音,从而使整个写作呈现出内在统一的而外化出的沉静与忧愤的不同风貌.这对转型期的思想文化(文学)建设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长篇小说<高老庄>实则是一个寓言.高老庄的男人们个个矮小丑陋、讳疾忌医,是外在的封闭环境和内在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其人种的退化.这种传统的农耕文化劣根性,不妨称之为"侏儒文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侏儒文化"与外来文明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并日显颓势.如何正视和改造这种文化,重铸新的健全的民族灵魂,已是当下要务.  相似文献   

15.
中国20世纪90年代几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人们对精神家园的追求。作家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以此来抵抗现代文明中的消极成分,意图建立一种集传统和现代精神的新的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16.
贾平凹先生的长篇小说《极花》是一部饱含批判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品,通过象征主义手法的使用,将高跟鞋极花剪花花等多种意象集中于小说女主人公胡蝶一身,表达了贾平凹先生对于乡村女性命运的关注以及中国贫苦农村发展现状的担忧。  相似文献   

17.
诗文融合是中国长篇小说最初形成时的一大特色,诗意和感伤是奇书和90年代长篇小说共同追求的美学意蕴,但它不是一种模式化的诗意,而是气势磅礴的诗意、"碟儿碗儿"的诗意和精神上的诗意。中国人以个体生命为本位的世界观,又加之时间的永恒和生命的短暂构成明显对比,这样在奇书和90年代长篇小说中就形成了一种悲剧美学理念。  相似文献   

18.
贾平凹商州系列长篇小说中的空间书写与他对故乡的空间记忆密切相关。在贾平凹的笔下,具有隐喻意义的自然“风景”、兼具地理性和精神性的人文“风水”,以及作为作家生命印记的方言土语,共同建构起商州这一充满地域文化色彩的乡土空间。对以秦腔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日益式微的担忧,传达了作家对现代化负面性的反思及文化寻根之意。从文学地理学的视角来看,“商州”实际上是贾平凹在真实地理空间基础上用文字创造出来的文学空间,既是贾平凹“精神望乡”的产物,又是具有象征意味的文学空间。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没有一部专写"狗"的长篇小说,但其长篇小说中却刻画了众多的"狗"意象,它们是生活万象的寄托、人世精神的载体、情感想象的寄寓,丰富的内涵升华了小说作品内容的深刻,也成为了研读贾平凹小说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生于90年代     
我生于20世纪90年代,周围的老人总说,我们生在幸福的年代。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我站在时间的河岸上,看着过去的河水流走。对于过去,我仅有的记忆,是天安门倒计时牌下拥挤的人群和当时我并不理解的欢呼。当我真正懂得回归的意义,真正感到生活的实实在在时,21世纪已经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