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背景之下,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重要性越加突出。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思想品质、树立正确观念的关键时期。而小学品德与社会则应当主动肩负其这个责任,通过教学渗透价值理念,从而对小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然而纵观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来讲不尽人意,"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普遍存在。基于此,本文以学生为本,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
品德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高尚道德品质和正确人生观的崇高使命,它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教师应该努力建构品德"真"课堂,使学生在丰富的体验活动中,得到认知与情感的提升,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实现品德教育知行合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良好的品德教育要从小学抓起,课堂作为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主要教学阵地,其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极为重要。应试教育下,教师采用教学模式让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新课程的提出,要求每位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构建一个高效课堂学习环境空间。那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怎样构建呢?对此,文章小对学品德与社会课高效课堂的构建做了以下分析论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培养小学生形成优良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课程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常用的教学方式,然而在实际的品德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重点探讨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课堂效率的办法,让小组合作真正成为品德课程学习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社会,网络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说明了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形成心理问题与障碍的原因,深刻的阐述了网络环境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6.
叶国胜 《科教文汇》2009,(17):59-59,91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而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教育手段,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使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活起来。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从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网络资源、利用电视视频几方面,介绍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综合素质的学科,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要,设置学生喜欢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去观察社会、感知真善美丑,进而引导学生形成趋善避恶的习惯,并自觉将一些正确、健康的习惯坚持下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素养。  相似文献   

8.
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的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尚未成形,对世界的认识与理解还处于懵懂状态.作为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他们是推动社会发展、助力经济腾飞的人才基础.因此,小学教师必须明确强化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尽其所能地教书育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树立良好的德行理念,形成优秀品质,真正成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栋梁之材.2016年,新课改将原有的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两门课程整合为《道德与法治》,明确了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容,强调了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对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王亚龙  宋朝丽 《内江科技》2010,30(1):207-207
小学语文对培养小学生创造力有重要作用,而多媒体网络环境在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方面有优势,本文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发展特点,总结了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发展小学生创造力的语文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课程,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创造由学生自主参与并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活动来对小学生进行良好道德的培养。本文主要从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课本为基础,升华生活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小学品德事关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不仅如此,小学品德教育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品德教育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小学生思想水平的提升,而且也有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本文以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为出发点,研究新时期下的小学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发展,旨在促进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生活课教育是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当前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不高,是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且对传统的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方法和模式进行改革,提高品德与生活课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小学期间开设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属于一门育人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在于塑造小学生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们保持清澈的心灵,促进身心健康。但是,在现实授课中,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势必会影响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弱化教书育人的目的。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归纳总结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现实情况,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赵桂霞 《科教文汇》2009,(9):170-170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课程,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创造由学生自主参与并和生活患息相关的教学活动来对小学生进行良好道德的培养。本文主要从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课本为基础,升华生活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是针对小学里的高年级小学生开设的课程,是基于对高年级小学生的社会生活而开展的对小学生们品德教育的课程。文章立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通过笔者努力,找到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16.
当前,正处于网络技术急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对于人们的教育、生活具有冲击性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积极改变观念,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网络资源等全面优化班级管理,让学生在新颖的管理模式下健康成长。为此,作为班主任,要全面思考网络环境下,如何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班级差异特点,进行优化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网络环境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调查研究,致力于探索网络环境下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养成的方法与对策,以便形成网络时代德育教育的新模式,让孩子们在网络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石榴花 《科技风》2011,(21):235
随着网络在大学校园的广泛应用,网络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也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网络这把"双刃剑"在为大学生创造诸多便捷条件的同时,也确实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学习生活的顺利进行,科学思想政治及品德修养的养成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既有大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的内因影响,也有学校、家庭、社会等外部环境形成的外因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内江科技》2016,(5):155-156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外部环境对青少年,特别是小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德育基础课程的《品德与生活(社会)》,如何在如今充满负面、诱惑的社会外部环境中,有效引导、启发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避免不良影响对其的冲击和侵害,是值得整个社会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人、信息和网络共同形成了网络文化,它正影响着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对学生网络文化交往行为的合理科学引导,才能促使学生养成正确良好的网络行为,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