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与《报刊之友》是1995年结识的,那时就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先是从一篇“豆腐块儿”发轫,以后常常有大于“豆腐块儿”的东西被她接纳。我们之间便悄然无声地彼此贴近,到了今天可以用时髦的话说是“零距离”了。这就是缘分,并在缘分中注入了情分。缘分、情分,均是以情感层面对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心理投缘的表述。  相似文献   

3.
4.
星移斗转,光阴荏苒。作为我省新闻出版界一份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和服务性的刊物——《报刊之友》,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办刊历程。“十年磨一剑”,岁月的洗礼,风雨的锤炼,实践的砥砺,使她由稚嫩走向成熟,由平淡走向特色,由陌生走向知名,日今成为广大新闻出版工作的信息总汇、事业明鉴、形象窗口和良师益友,在陕西报刊园地散发着诱人的馨香。值此年末岁首,辞旧迎新之际,  相似文献   

5.
1991年,在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上,新闻出版署的领导同志提出:要把报刊审读作为报刊管理的第一位工作抓起来。会后,我们就思考,如何把这个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经反复商量,确定创办一个审读刊物,取名《陕西报刊审读》,并将这个想法向当时的主管副省长徐山林同志作了汇报。山林同志很支持,只是觉得刊名过于严肃。他说,政府部门就是服务部门,管理和被管理应是朋友关系,  相似文献   

6.
7.
《今传媒》2003,(6)
刊首寄语 在文化创新中阔步前进本刊评论员1一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审读工作的根本标准本刊评论员2一1 报刊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本刊评论员3一1 在深入学习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休现“三贴近”本刊评论员4一1 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经常化本刊评论员5一1 在报刊审读中坚持‘三贴近”本刊评论员6一1新间观教育 毛泽东报刊思想述论张玉3一4 邓小平报刊思想初探张玉4一4 试论江泽民的报刊思想张玉5一4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观点盛沛林4一1本刊特稿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繁荣陕西版权事业冀东山卜4 (中国期刊年鉴)创刊辞张伯海1一5 统一思…  相似文献   

8.
9.
10.
《今传媒》2002,(2)
《报刊之友》是由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主办,国内唯一以“大审读”为主要内容的报刊审读期刊。它立足陕西,关注全国,坚持以客观、科学的眼光观察和评议陕西的报刊业;它着眼于新形势下报刊业改革、创新的需要,及时刊登和介绍省内外报刊界的最新发展动态、先进经验和做法,从而成为陕西报刊界人士了解并借鉴省内外媒体发展、变化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1.
12.
13.
本刊自前身《编创之友》于1981年创办以来,至今已历经十载春秋。按照人们在社会生活当中逢十往往要庆贺一番的习惯,我们组织了这次"我与《编辑之友》"征文活动。本期之后,我们还将选登部分来稿。征文犹如会友。在众多的朋友当中,有前辈也有同侪,有故旧也有新交,除了从事编辑工作的同仁外,还有其他行业的人士,真可谓旧雨新朋,济济一堂。在热烈而恳切的言谈中,我们既听到了谆谆嘱托与殷殷期望,也得到了批评建议与鼓励鞭策,它为本刊这第一个10年的到来增添了丰富绚丽的色彩。 "胜友如云"、"高朋满座"是本刊不断发展的基础。愿各位作者朋友和读者朋友能够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这一既是我们的、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事业。  相似文献   

14.
《报刊之友》杂志是全国一万多种公开发行的报刊中唯一的一份报刊评论性刊物。作家李沙铃称她是“议论、品评、研究报刊的一家‘专有公司’”,杭州大学新闻研究所所长桑义燐教授说她“是一本带有开创性的期刊’”。 《报刊之友》是在我国报刊业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创办的。我国报刊由1978年的1100多种,发展到现在的1万多种。这上万种报刊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积极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舆论环境,为全国人民不断输送精神食粮,成绩辉煌,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的<复印报刊资料>专题系列刊物问世已经近40年了.从产品形态看,<复印报刊资料>既能提供一次文献,又具有二次文献的检索功能.由于具有这一特殊性,<复印报刊资料>成了我国社会科学各学科包括情报学理论研究人员重要参考和研究的文献.自从我进入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起,<复印报刊资料>就一直是我获取学术信息的朋友和进行理论研究的对象.当然,作为社会科学情报学研究人员,我更感兴趣的还是<复印报刊资料>的派生产品--<报刊资料索引>.  相似文献   

16.
本刊自前身《编创之友》于1981年创办以来,至今已历经十载春秋。按照人们在社会生活当中逢十往往要庆贺一番的习惯,我们组织了这次"我与《编辑之友》"征文活动。本期之后,我们还将选登部分来稿。征文犹如会友。在众多的朋友当中,有前辈也有同侪,有故旧也有新交,除了从事编辑工作的同仁外,还有其他行业的人士,真可谓旧雨新朋,济济一堂。在热烈而恳切的言谈中,我们既听到了谆谆嘱托与殷殷期望,也得到了批评建议与鼓励鞭策,它为本刊这第一个10年的到来增添了丰富绚丽的色彩。 "胜友如云"、"高朋满座"是本刊不断发展的基础。愿各位作者朋友和读者朋友能够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这一既是我们的、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事业。  相似文献   

17.
18.
19.
如何使我们的节目真正靠近青年,让它洋溢着青年的气息, 青年的特点,让它和青年人共忧乐,让青年人听来觉得可信、可近、可亲、可慕,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想先从青年节目介绍青年中的一些先进人物说起。一般地说,不管是我们记者还是通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