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委托,我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以来的主要工作作简要汇报,并就2012年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作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2.
7月10日,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在京召开。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相关负责同志分别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两个文件精神和有关问题作了解读和说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延东出席会议并作了"深化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记者周文辉)2011年2月12日上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30周年纪念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延东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匡迪、袁贵仁、周济、杜占元、赵沁平及  相似文献   

4.
《中国研究生》2004,(1):19-19
12月21日上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教育部学位中心)揭版仪式在京隆重举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吴启迪,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以及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北京市及部分高等学校的代表出席了仪式。 教育部学位中心的前身是挂靠在清华大学的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近五年来,该中心在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指导下,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评估、考试、认证咨询、科学研究和国际  相似文献   

5.
我受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的委托.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以来的工作进展情况作一个汇报,并就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作简要说明. 一、第二十七次会议以来开展的主要工作 2010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通过优化结构和创新机制,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努力构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着力培养高质量、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6.
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的发展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1981年起实施学位制度至今,我国的学位制度与研究生教育已由初创阶段走向深化改革和提高质量阶段。而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从1985年起逐步建立各级学位授予质量检查和评估制度以来,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工作,先后...  相似文献   

7.
《中国研究生》2010,(2):F0002-F0002
2010年1月27~2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延东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分别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袁贵仁、徐匡迪、路甬祥主持。  相似文献   

8.
我省学位、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的现状与展望□辽宁省教育委员会王举忠□关键词:学位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同志亲自关怀下,我国创建了自己的学位制度,并经国务院批准,于1980年成立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8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9.
2月12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在京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30周年纪念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延东在会上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高质量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刘延东充分肯定了《学位条例》实施30年来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巨大历史成就,深刻总结了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宝贵经验。她指出,坚持中国特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之路是我国学位制度的根本方向,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学位制度始终生机勃勃的动力之源,牢固树立质量第一观念、稳步提升质量水平是学位工作的核心任务,加强立法和制度建设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虚心学习、开放包容是学位制度应有的胸怀。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2003年7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共有47位第五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参加了本次会议。国务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陈至立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常务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部长周济,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出席了会议。第二十次会议主要审批并原则通过了第九批学位授权审核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名单,为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保证审核质量,会议决定  相似文献   

11.
《中国研究生》2009,(1):55-55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6次会议2008年12月29~50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延东,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路甬祥、徐匡迪、陈奎元、周济、陈希、赵沁平,以及委员会45位委员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2.
周其凤,北京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麻省大学理学博士。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常委、副主任,教育部化学和化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秘书长、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985”工程办公室主任、吉林大学校长。  相似文献   

13.
高端     
正"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问题导向,大力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创新驱动发展、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高端人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延东出席11月5日在京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时强调。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1月5日,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文理科工作研讨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在河南大学召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及河南省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来自全国的116家研究生培养单位及多省教育厅领导、专家、学者齐聚古都开封,探讨新形势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本刊编辑部应大会组委会邀请,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2002年3月26至27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第十九次会议。会议分别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至立、王洛林、路甬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岚清出席了26日的会议开幕式,听取了陈至立副主任委员对近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工作情况及今后改革与发展的一些设想的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本刊讯4月29日—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召开了第十四次会议。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岚清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朱光亚、朱开轩、汝信、周远清分别参加并主持了会议。周远清...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研究生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存在的问题不断显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着手开展学科专业目录的改革工作.文章描述了此次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思路,分析了其对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做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论述了研究生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江苏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发展战略: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研究生教育基地建设和导师队伍建设,着力提高研究生教育培养能力;深化改革研究生培养体制,大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进一步加强对研究生教育的组织领导,文章是作者2005年10月31日在第三届江苏省学位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上讲话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在京召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刊讯2000年12月26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听取并审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议事规则修改意见》;审批《第八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名单》;审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1年工作要点”。共44名学位委员会委员出席了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岚清出席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了讲话(详见本期首篇)。 教育部部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陈至立主持会议开幕式并讲了话。陈至立指出,21世纪的头十…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工作重点,结合期刊的文章分布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实际工作,《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编辑部在2012年拟定以下十个方面选题为组稿重点,望广大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教育理论研究人员、研究生导师及研究生们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学位制度,促进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