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的论争发生于一九三六年。以周扬、夏衍等为代表的主张“国防文学”一方,和以鲁迅、冯雪峰等为代表的主张“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一方,各发表了多篇文章参加论争。论争甚是激烈。 “国防文学”是根据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精神提出来的。它适应了当时抗日的形势,很快为一大批革命作家、爱国文艺工作者所接受,但是,这一口号有明显的缺点: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论争,是革命和进步文学阵营在民族危机时期文艺论争。"文化大革命"中江青一伙把"国防文学"诬指为"投降主义路线",口号之争变成了政治迫害。周扬和周立波,这两个出生于湖南益阳的现代作家,一个是首先提出"国防文学"的口号,一个是最早响应,并发表多篇文章全面阐述这个口号的作家,周立波在理论上和创作实践上廓清了一些左翼文学中长期存在的偏颇,为"国防文学"口号的推广,为文学在民族和国家危机之际发挥更大作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文学史的教学和研究中 ,讲到三十年代“两个口号”的论争时 ,必然要涉及到徐行这个人。因为他曾就“国防文学”这个口号在 1 93 6年连续写了三篇文章 (《我们现在需要什么文学》、《评“国防文学”》、《再评“国防文学”》) ,分别发表在当时《新东方》一卷三期、《礼拜六》第六百二十八期和第六百三十八期。他的文章以极左的面目出现 ,用托派取消主义的观点 ,对“国防文学”论者作了不适当的批评 ,以致恶意攻击。虽然他的意见不代表“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倡导者 ,与鲁迅、冯雪峰、胡风等人的意见大相径庭 ,但也确是加剧了“两…  相似文献   

4.
“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两个口号的论争,发生于一九三六年,距今已有四十二年了。四十多年来对这次论争的评价,经历过几个阶段,大体说来,一九五七年反右派斗争以前,多数人认为这是革命文艺界内部的一次论争。两个口号都是革命的,论争的双方都有缺点,但鲁迅的意见是正确的。一九五七年反右派斗争以后,发生了根本变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领域里,一九三六年“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论争的问题,是一个被“四人帮”搞得十分混乱,造成严重政治后果和恶劣影响的大问题。一九六六年初,“四人帮”勾结林彪、陈伯达炮制的“文艺黑线专政”论出笼之后,他们把“两个口号”论争说成是毛主席革命路线和王明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两条路线斗  相似文献   

6.
粉碎“四人帮”以来,我国学术界和文艺界对一九三六年“两个口号”的论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推倒了“四人帮”强加给“国防文学”的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初步澄清了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制造的混乱。与此同时,大家在肯定“两个口号”之争是革命文艺队伍内部争论的前提下,对当时论争中的具体是非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摆事实,讲道理,各抒己见,互相辩难,使意见日趋统一。这场讨论,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空气的增浓,学术思想的活跃,使人深受鼓舞。个人在涉猎有关材料时,有些零碎的想法,不揣浅薄,也写出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7.
三十年代中期,革命文艺阵营内部发生了“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的论争。《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是鲁迅参与这一论争的重要文章之一。作者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民族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使命,关于文学反映生活、服务革命的普遍规律等的论述,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见解,表现出惊人的一致。  相似文献   

8.
三、"两个口号"论争的主要内容 以上介绍仅只"两个口号"论争的时代背景及其过程,我们当然需要知道"两个口号"论争的具体内容.针对徐行2月号<礼拜六>和<新东方>发表<评"国防文学">等文认为"国防文学"属于"全民族的文学"而非"真正彻底反帝的社会层"并"骂国'<"酒"和"山水之间"与"醉翁之意"--20世纪年代"两个口号"论争的深层原因新论(一))见<河池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六年,我国文艺界曾发生一场关于“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的论争。对于现代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这场重要论争,建国以来随着我国政治风云变幻,曾有不同的说法与评价。由于胡风、冯雪峰于一九五五、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六年,围绕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左翼文艺运动内部发生了“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的争论。这场争论的情况比较复杂,既有革命内部的是非问题,又有来自敌人方面的干扰、破坏。对于它的评价,历来存在着原则分歧和尖锐斗争。  相似文献   

11.
胡风不“落井下石”: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胡风(1902—1985)和文艺理论家周扬(1908—1989)在上个世纪30年代结下矛盾,是人们熟知的事实。1936年春,周扬等人提出了“国防文学”的口号,同年4月,由冯雪峰创意,鲁迅同意,胡风执笔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两个口号”之争使胡风和周扬之间的冲突几乎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建国初期,胡风和周扬又发生了多次冲突。到1955年,胡风因写《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即“三十万言书”)上书中央,被打成“胡风反党集团”首要成员,并作为“敌对分子”而被逮捕入狱。“文革”开始…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五九年,“四人帮”中自封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的姚文元,匆匆抛出了《鲁迅——中国文化革命的巨人》(以下简称《巨人》)这株大毒草,对鲁迅进行了攻击、诬蔑和诽谤,歪曲毛主席对鲁迅的评价,为机会主义路线头子树碑立传,宣扬修正主义观点,是不可多得的反面教材。对一九三六年关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和“国防文学”这两个口号的论争问题,姚文元在《巨人》中有段毒汁四溅的文字,他说:“鲁迅逝世前那一段时间里,胡风、冯雪峯等进行了恶毒的挑拨,企图利用鲁迅来分裂进步文艺界.由胡风、冯雪峯挑起的两个  相似文献   

13.
三十年代中期,关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和“国防文学”两个口号的论争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这场论争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我认为是左翼文艺运动内部的争论,里面有是非之分,有路线之别,但并非敌我斗争。刘少奇、陈伯达之流蓄意歪曲论战的是非界限,掩盖论战双方分岐的实质,是别有用心的。“四人帮”蓄意歪曲历史,把是非之争、  相似文献   

14.
民主和科学,是“五四”启蒙运动的两面旗帜。六十年后的今天,这两个口号,仍然为人们热烈地讨论着。因此,在我们面前,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一,民主和科学,是怎样提出的?它的性质是怎样的? 二,两个口号在“五四”时期的含义是什么?它在当时起了怎样的作用? 三,两个口号在今天有了怎样的发展?它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本文拟对以上问题,进行一些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15.
持续几年的语文教育大讨论已经“冷场”了,但热闹过后似应有个沉淀,本文算一个不像样的答卷吧。  一、偏了语言学,应重视文学  多少年来,现代中国语文教育一直有意无意地躲避着文学,文学在语文教育中一直背着骂名。“把语文课上成了文学课”是流行于语文教育界的贬义语,语言(言语)学才似乎是语文教育的正统;“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的口号一直“广泛深入人心”。50年代语文教育的大讨论,似乎是“语言学”派胜利了,80年代的“语言文字训练”浪潮盛极一时,至今仍然热火朝天——这有对的和有效的一面,实际也是“语言学”…  相似文献   

16.
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文学是社会的家庭教师。”早期文学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口号,应当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文学本身应成为孩子的家庭教师,二是指家长自身应成为孩子的文学家庭教师。  相似文献   

17.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和“抵制日货”是在五四运动中发生了很大影响的两个口号。但在五四运动史的研究中,对这两个口号的评价却很分歧。如有的同志认为“内除国贼”等口号,只反对统治阶级中的个别人物而不反对整个军阀统治,使五四运动的斗争目标太小太近;“抵制日货”的口号主要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是资产阶级的口号。而有的同志却认为,这两个口号都正确地反映了全国人民的革命要求,特别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直到今天,对一切正在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被压迫民族仍有现实意义。任何一个革命口号,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带有那个时代的特点。它表达了一定时代革命人民的迫切要求和斗争目标,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动向;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觉悟程度和认识水平。因此,科学地评价五四运动的各种口号,是五四运动史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二·两·俩     
“二(er)”、“两(liang)”、“俩(lia)”是三个常用的字,但人们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忽视它们的用法而用错。例如: 1.他有二门功课不及格(“二”应改为“两”)。2.开会时,他们俩个人分在一个小组里讨论(“俩”应改为“两”)。实际上“二”、“两”和“俩”的用法是有细微区别的。  相似文献   

19.
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人文精神讨论概况 自1993年第6期《上海文学》发表王晓明等人的《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之后,人文精神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它是继“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热”和“主体性思潮”之后,中国学术界的又一个热门课题。 起初,讨论只是局限于文学领域。实际上,这场讨论正是由文学界发起的。部分作家、文艺评论家有感于经济转轨时期,商业文化的迅速崛起,文人与文学的地位下降与失落,指出人文精神处于困境之中,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极度失衡,人文知识分子被抛到“边缘”地带,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文学家们用他们的生花妙笔,向人们描绘了人文精  相似文献   

20.
第一节阅读鉴赏准备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大致分为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17年至1927年这一时期的文学始于新文学革命,迄于五四落潮、大革命失败。其主导倾向体现了鲜明的五四精神,文学的主要部分被称之为“五四文学”,用文学实现思想启蒙、促进“人的意识”的觉醒便是这一时期提出的响亮口号,“个性解放”“人的解放”也成为五四文学的基本主题。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如下:《呐喊》和《彷徨》是鲁迅这一时期的两部小说集,其中既包括了他于1918年发表于《新青年》上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包括《阿Q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