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一所校园里的真实的故事。 一天,著名教育学家罗森塔尔先生走进学校,拿出一份名单,告诉该校的教师,通过他的测试,发现这几名学生特别有潜力将来定会大有成就。教师们接过名单,发现名单上的这几个学生在他们的眼中是表现平平的,有的甚至是十分笨拙的。教师们惊呆了,想不到这几个孩子身上竟然有如此潜力。连教育家罗森塔尔先生也认为他们将来会大有成就。从此以后,教师们改变了对这几个学生的看法,这几个孩子也从罗森塔尔的话中得到自信,变得积极起来。情况正像罗森塔尔语言的那样,这几个孩子进步神速,很快便崭露头角。几年后,罗森塔尔又来到这所学校,教师们纷纷对罗森塔尔的预见表示钦佩,罗森塔尔却笑着对大家说明,这几个孩子的名字是从该校的名册上随便选的,他没见过这几个学生。更谈不上对他们进行测试,这只是他进行的一个心理实验。  相似文献   

2.
8月27日《现代快报》报道,山东一小学按血型分班,校方称有利于因材施教。 这让我想到了教育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罗森塔尔的成功就在于“教育期待”,它的权威性结论让教师对名单上的孩子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促进了对孩子的潜力挖掘。  相似文献   

3.
张咏梅 《教育文汇》2014,(22):23-23
“张老师,今天的语文课外作业是什么?” 这天中午,小钰就来问作业了。她过去从不主动关心作业,每次催交作业的名单里都少不了她的名字,反复盯着,她才把作业交来。这孩子皮肤白皙,长相秀气,可一看作业本上龙飞凤舞的字,实在想不到是她写的。  相似文献   

4.
我认识一位从中国来美国的暑期交换学生.她告诉我一件她觉得奇怪的事情。她寄宿在一个美国人的家里。这家夫妇俩都是律师,有4个从上高中到小学的男孩。那户人家房子很大,有游艇和私人飞机,非常富有的样子,生活却很简单。有一次,父母两人出外度假,临走前在家里的大冰箱里为留在家里的4个孩子放好一模一样大小的4份食品,不分大小,每人一...  相似文献   

5.
他是个出了名的问题孩子。逃学、捣蛋、捉弄老师、欺负同学,可谓“无恶不作”。同学怕他、讨厌他,唯恐避之不及;老师也对他渐渐失去了耐心,放任自流;他的父母,一个重病缠身,一个苦于生计,想管也管不了。除了偶尔被老师拿着花名册点到名字外,他已经差不多被人遗忘了。这是个偏僻的山区学校,贫穷是笼罩在很多孩子身上的共同特征,每年,学校都会拟定一份名单报给当地教育局.以方便那些好心的捐助者选择资助对象。很显然,并非每个孩子都能上这份名单,有幸被选上名单的,都是品学兼优的孩子。学校会在每个名字的后面,附一份该同学学习和表现情况的材料,这是关键的一张纸,很多捐助者就是据此选择他们要帮助的孩子。因此,能上名单,就意味着不但可能得到一份资助,而且,也是一份“荣誉”,它说明了学校和老师对自己的肯定。  相似文献   

6.
为了学生,她用柔弱的身躯抵挡罪恶的子弹,子弹夺去了她鲜活的生命。她是一个英雄!她去了天国,美丽、善良和无畏却永远留在人间。眼前,是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顿镇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长长的死者名单。那些无辜的孩子,无畏的老师,以及可恶的枪手都在其列。其中27岁的一年级老师维多利亚·索托引起了我的注意,是因为名单旁边有她的一张照片。只见她紧身衣,花裙子,黄围巾,长发从颈后搭向胸前,笑容灿烂地坐在大海边的礁石上,甜美靓(liànɡ)丽的笑容向外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和活力。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一个实验:他来到一所普通的小学,要了学生名单,声称要对所有学生进行“学生未来发展趋势测试”的实验。几周后,他来到学校,交给教师们几份名单,以赞许的口吻告诉老师这些孩子是最聪明、最有发展前途的。他还煞有介事地嘱咐老师们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其实,名单上的学生都  相似文献   

8.
对手     
《中学生天地》2013,(11):19-19
上初中的第一天,班主任任命我为班长。午休时,我按照班主任的吩咐,抄写好班级同学名单后,复印了很多份,发到每个人手里。放学后,在校门口,我遇到班里的学习委员,她两颊绯红,腼腆地对我说:“那份名单上,你把我的名字写错了,我叫‘朱辰瑶’,‘辰’上没有‘日’。”说完,她跳上来接她的父亲骑的电动车和我挥手告别,笑得很灿烂。后来,我们常在一起讨论班级工作。相处久了,我才发现看似内向敏感的她,其实活泼健谈,能歌善舞,并且是校歌舞团的台柱子,经常外出演出。  相似文献   

9.
我上大学期间,前后做过四五个家教,到了大三,我决定再也不做了,因为我深深感到,有许多事情不是我一个小小的“家教”能改变的。我驾驭不了复杂的现实我做的第一份家教是教一个初二女生。这女孩的学习成绩很差,她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工人,看到别的孩子请家教,他们也请,但他们同时也很明理,知道自己孩子的基础太差,而他们自身的文化水平有限。所以,没有对我提出诸如“期末考到XX名”的要求,只是让我每星期去两次,检查一下孩子的学习状况,帮她解答一些问题。去了几次我就发现,这个女孩的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也许正值青春期…  相似文献   

10.
韩国的幼儿园会定期给家长发一些材料,内容包括孩子的视力保护和检查、如何防止孩子食物中毒、免费为孩子提供健康检查的医院名单等。不过,有一份非常特殊的材  相似文献   

11.
一位妈妈说,她有一个三岁的儿子,从二岁就上幼儿园的婴托班,现在已经一年了,其他方面都正常,但她怀疑孩子有“恋母情结”,因为孩子午睡的时候总是惊醒,喊着找妈妈,孩子这样是不是有问题?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2.
最近,在一次同学聚会上,老同学李静拜托我给她孩子转学。问其原因,原来是受不了孩子的班主任经常“请”她去学校。据李静说,她的孩子不算调皮,但对玩电脑太着迷,学习成绩总是排在后面。于是,班主任经常一个电话把李静召到学校,拿出孩子的作业给她看,孩子作业本上被红笔画得花花的一片。  相似文献   

13.
“世上只有妈妈好”,这一曲委婉的歌曲,不知唱哭了多少人。“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这一句朴实直白的话,说的却是所有没妈孩子的现状和心声。没有妈,没有了一份世界上最厚重的爱,像草一样,随风飘零,今日不知明日事。没妈的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孩子,也是最可悲的孩子。一个12岁的小女孩,因为父母的离婚,她由一个快乐的小鸟变成了一个最孤单的人,她这样写下她悲惨  相似文献   

14.
无锡的周女士来信说她2岁半的女儿去幼儿园有一个多月,因为体质差,经常一个星期只上一两天的课,现在孩子提到上幼儿园都很害怕,周女士只能骗她出门,在路上女儿发觉了,就一直哭闹。不过,到幼儿园一会儿就会安静。这几天女儿老说,老师给她把尿时,说她不会脱裤子,打了她,还骂了她,还说老师揪她头发。其实,以前孩子就说过老师骂她,周女士没在意。她想找老师问问情况,但孩子很害怕,不敢让她去,她请问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15.
注音识字:贫瘠(ji)瞟(piao)一眼潦(liao)草词语解释:山麓(lu):山脚。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太行山南麓,有个许家沟学校。这里土地贫瘠,荒草丛生,是有名的国家级贫困县。贫穷是笼罩在很多孩子身上的共同特征。每年学校都会拟定一份名单上报当地主管部门,以使一些好心的爱心捐助者选择资助对象。很显然,并非每个孩子都能上这份名单。有幸被选上的,大  相似文献   

16.
妈妈的账本     
有人说,母爱如海,因为她有包容一切的胸怀;有人说,母爱是阳光,温暖孩子的心灵,伴随孩子健康成长。在生活中,妈妈不但教我如何学习,还教我做一个节俭的孩子。记得那是去年10月份,我的一个好朋友  相似文献   

17.
“罗森塔尔效应”产生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次有名的实验中: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知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  相似文献   

18.
激励原理在数学教学上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激励——时代的需要二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有一次到一所中学里给某班主任一份名单,颇为神秘地悄悄告诉她,名单上列出的是他们研究者在经过各项测试后认为最有发展前途、最可能成才的学生.其实名单只是罗森塔尔随机抽取的.一学期后,奇迹真的出现了,所有在名单上列出的学生的确要比其他学生发展得更快,更为出色.罗森塔尔在研究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由于研究者暗示给教师名单上的这些学生将是成功者,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也常给学生这样的暗示,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这会提高他们的自我形象,从而也更利于他们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那是几年前的事了。那时,我送了一个毕业班又接手下一个毕业班。我的孩子芸芸也分在我的班里。说起孩子我才不像许多家长把他们供若小皇帝,相反,我对孩子的要求是严格,甚至是苛刻的。特别现在我更不能让孩子有丝毫的优越感。读书四年来,虽然她成绩优良,年年被评为“三好”,但我以为这全是老师们看在我的份上给予她的荣誉,以至使  相似文献   

20.
《少年儿童研究》2006,(5):52-53
问:我的小孩子今年上小学一年级,她的同学有些上了不少的兴趣班。我们觉得孩子应该有玩的时间,不能太累,如果孩子班上得多了,就没有了玩的时间。但是孩子却好像不这么看,那天她问我为什么她的同学都上兴趣班,我们却不让她上。您说我们应该让她上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