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德育存在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存在于师生的相互交往中。一个人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最真实、最稳定,只有教育者对学生的教育回到自然生活状态时,我们的德育才能真正收到实效。我们过去的德育往往陷入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的怪圈,主要是我们的着眼点出  相似文献   

2.
让德育走进真实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生活化已成为解决道德教育危机的重要手段.然而德育要想真正走进真实的生活,就不能仅局限于课堂德育的生活化,不能仅为学生营造一个教学生态,不能不让他们接触真实的道德冲突.真实生活中的道德修养是有层次的,是需要我们在生活经验中培养和提升的.  相似文献   

3.
马圆圆 《中国考试》2023,(11):21-29
德育的使命是引导人去批判和反思生活。德育评价作为引导学生成人的关键要素,自然不能脱离真实生活。然而,当前德育评价存在评价内容同质化、评价方法重量化、评价主体单一、评价结果使用功利化等倾向,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真实生活。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根源在于科学实证主义评价理念、固化时空的评价惯习及评价自反性的缺失。为此,应通过开放评价内容、开发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联通多元评价主体、重视评价反思和结果使用等措施改进德育评价实践,使德育评价真正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4.
<正>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特别是中学阶段,德育在中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但是,认真考察我们现在的中学德育工作,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从一个班主任的视角看,现在德育工作最主要的问题是,德育没有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1]青少年心理学的理论认为,青少年品德发展和养成一般要经过道德认知的灌输、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训练这些重要阶段。每个阶段都应该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紧密联系。这主要是中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决定的,中学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跨进21世纪第二个十年大门之际,回首眺望"十一五"期间所走过的艰难而不平凡的上海学校德育改革创新的历程,心潮澎湃,记忆犹新。其中,"两纲"的制定与实施推动着上海学校德育按科学规律前行,培育全面、健康发展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6.
德育叙事:关注德育事件的真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随着对“质的研究”的关注,国际社会科学界和教育学界兴起了一股以描述和诠释社会经验现象为特征的叙事探究的热潮。叙事研究与传统的研究方法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研究更多的是依赖于试验的程序和数据的统计分析,而叙事研究则是通过一个个故事的描述,去追寻参与者的足迹,倾听参与者的声音。瑞瑟尔(P·Picouer)认为叙事是“一门深藏在人类灵魂深处的艺术”。育叙事  相似文献   

7.
面对"重智轻德"、"重分轻人"的社会倾向,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成人是成才的前提、欲成才先成人的道理,而道德品行作为成人的核心,必然将学校的德育工作推到至关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某些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也因为学校德育的内容和方法不结合学生的实际,缺乏真实的内涵,知、行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育的效果.为了让德育改变事倍功半的被动局面,我们思考把整合德育资源、寻求鲜活的德育内容作为改革学校德育的切入口,通过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开发利用学生身边的德育资源,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育与实践相沟通,逐步形成了"活活泼泼、实实在在"的德育特色.  相似文献   

8.
真实是感动的前提;真实是德育的追求。鲜活是生命的动力;鲜活是德育的创新。面对“重智轻德”、“重分轻人”的社会倾向,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成人是成才的前提、欲成才先成人的道理,而道德品行作为成人的核心,必然将学校的德育工作推到至关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某些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也因为学校德育的内容和方法不结合学生的实际,缺乏  相似文献   

9.
生活德育:唤回生命真实的精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一、值得思考的现象当教育进入到一个高度关注人的生命发展的新纪元时,在我们的日常教育中,由于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观"等的影响,仍然进行着许多违背人的发展规律的事件,使德育失去了"诚信"、失去了"真实"。  相似文献   

10.
真实的道德生活与德育课程生活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归生活的道德教育所回归的应是学生真实而非虚妄的道德生活。当前的道德教育之所以没有真正实现“回归生活”,就在于它没有回归真正的生活——学生的真实道德生活。真实的道德生活所体现的是真确的道德事件,所引发的是真正的道德冲突,所达致的是真情的道德体验。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应以学生真实的道德生活为根基,选择并运用真确的道德事件,以诱发学生切己的道德价值冲突,唤起其真情实意的道德需要与情感。  相似文献   

11.
真实的力量     
虚构的东西,并不一定是小说,但小说一定是虚构的。每一篇小说,不管是长篇,还是短篇,它讲述的故事,包括故事中的主人公,一定不可能在过去和现实中找到一模一样的原型。如果能找到,那这个东西,就不能叫小说。  相似文献   

12.
真实的力量     
虚构的东西,并不一定是小说,但小说一定是虚构的。每一篇小说,不管是长篇,还是短篇,它讲述的故事,包括故事中的主人公,一定不可能在过去和现实中找到一模一样的原型。如果能找到,那这个东西,就不能叫小说。  相似文献   

13.
王芳 《师道》2007,(11):31-32
德育是什么?是一次次絮絮叨叨的说教,还是一回回空空洞洞的灌输,亦或是一个个白纸黑字的规定:不能怎样,应当怎样?在道德素质严重滑坡的今天,这个问题应该作为亟须解决的问题摆上教育的"议事日程"。作为一名一线的德育  相似文献   

14.
最近,经常可以从电视上看到林志炫、看到他冲采奕奕地穿梭于各个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之中。“他一定是又要推出新专辑了”,我默默对自己说,“如果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情绪,每个人都不陌生,喜怒哀乐在我们的生活中轮番上演。情绪就像晴空里飘荡的云朵,有时洁白如羽毛,有时阴霾密布,有时雁过无痕,有时却连绵不绝。解读情绪,特别是衍生情绪和派生情绪,也许能拨开那些云朵,让我们窥见心的本来面目。您是否曾在情绪爆发之后又暗自后悔?是否平时忍之又忍却因—点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定位是坚持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那么,我们如何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开展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呢?生活化的课堂才是灵动的课堂,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儿童的生活是整体性的,这就决定了道德与法治教育必须植根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入手,在生活中寻找教材的切入点,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将"道徳"与"法治"教育有机融合,实施贴近儿童、  相似文献   

17.
18.
德育在人的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德育能够养成人以正确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这给人们学习知识以正确的方向,是其习得知识的思想保证和学习动力。所以德育不仅可以决定人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意志,而且可以决定人们对知识的应用走向。  相似文献   

19.
生活德育论在我国的发展有其独特的原因,它对知性德育目标理想化和德育内容教条化进行了长期的批判.生活德育论的提出,对重建道德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未来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但生活德育论也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知性德育和生活德育论的作用,辩证统一地看待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准确把握它...  相似文献   

20.
张蕾 《新课程研究》2009,(6):158-160
德育,不仅是孩子的立身之本,而且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未来。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德育往往会受到忽视。究其原因,是因为德育脱离实际,功利教育、形式主义的东西使德育失去了实效。因此,必须摒弃功利思想,使德育回归到生活实际中,变一味地灌输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变"速成"为"养成",求真务实,作好表率,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以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和社会道德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