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走出中世纪--这个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让多少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的字眼,往往与文艺复兴、思想启蒙联系在一起.如今,虽然大家都知道中世纪并非当初想像的那样黑暗,而"启蒙"二字也经常被一些时尚的后现代主义者所讥讽,但我还是冒着被扣上"理想主义者"帽子的风险,不合时宜地跳出来声称:现代档案学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是一个文艺复兴思想火花闪现的历程,也是一个走出中世纪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蒋婧杰 《大观周刊》2012,(50):364-364
骑士制度对中世纪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生活方式、思想文化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它产生、演变和衰落的整个过程都存在于基督教会影响西欧的时代背景下,因而它与基督教会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不可否认的关系。由于当前学术界对中世纪教会与骑士关联性所做的研究和古代流传下来的第一手资料的缺乏,本文认为探讨中世纪骑士与教会关系不仅能进一步了解西欧中世纪的社会状况,还能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其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3.
《出版参考》2011,(1):27
本刊讯(记者韩阳)近日,人民出版社出版十二卷本《欧洲文艺复兴史》。该书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原中国世界中世纪学会理事长刘明翰任主编,由著名文艺复兴研究专家庞卓恒、朱龙华、朱孝远和王挺之组成编委会,在全  相似文献   

4.
在文艺复兴“启蒙”(enlightened)了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世纪”一直被视为“黑暗”的渊薮。在这个神权一统天下的“愚昧”时代中,人们很难想象其中会有什么积极的东西,也无法想象中世纪的人在理智上究竟有什么贡献一一而中世纪绝大部分时间的绝大多数地方都是按照基督教教义进行统治,似乎更谈不上什么政治理论了。对“中世纪”这个漫长而黑暗的时代进行任何方面的研究,都意味着是一种冒险。  相似文献   

5.
魏丽 《兰台世界》2017,(16):125-127
中世纪西欧的骑士制度是西欧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骑士制度伴随西欧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中对欧洲民族性格的塑造起着重大作用。虽然骑士制度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而消亡,但是它衰亡的真正原因仍值得后人反思。  相似文献   

6.
刘倩 《新闻窗》2013,(1):56-57
人文关怀脱胎于14到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在反对欧洲中世纪神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明确提出反对中世纪宗教神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和统治,要求破除对封建神学的迷信,强调人作为主体的意义、价值和人格尊严,倡导人的自由发展与思想解放。随后,人文主义的具体范畴与内涵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7.
荐书窗     
《托斯卡纳的蓝》(咖啡休闲丛书系列之一)张耀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定价:32. 00元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很少的地方早上可以这么优美地醒来。 托斯卡纳,欧洲文艺复兴的摇篮、艺术巨匠的故乡。佛罗伦萨、比萨、西耶纳,每一座城市都让你触摸到中世纪欧洲的细节;教堂、广场、街巷,每一个角落都流露着文艺复兴时期的优雅与沉静。  相似文献   

8.
周圆圆 《大观周刊》2011,(13):81-82
骑士文学是中世纪世俗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主要描述骑士的冒险之旅和典雅爱情来展现骑士精神。骑士精神不仅包括忠诚,谦卑,荣誉,勇敢,热情,谦逊和正直,而且包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冒险的虔诚献身。作为欧洲精神和文化现象,骑士精神反映了欧洲封建社会生活的理想方式。作为骑士文学的灵魂,骑士精神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本篇主要讨论了骑士文学和骑士精神的产生背景,骑士精神的主要特点及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和对其后文学和其它方面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阎宗临是上世纪3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执教于国内多所高校的资深教授.他在三、四十年代发表的论著中,"以人为本"论文化,把中世纪看做是"欧洲文化的转型期",文艺复兴是由13世纪文化蜕变出来的;近代欧洲的"机械文化"使"价值颠倒,人为物役,心为形役";在法文版的博士论文中,他深入探讨了"中学西渐"的问题;凸显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史观和一位史学大家的远见卓识.他矢志求学,博学多才,为人谦和,热爱祖国,是一位本该属于大师级的学者.  相似文献   

10.
欧洲中世纪时期的书籍装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璐 《编辑之友》2011,(3):90-91
一欧洲中世纪的历史,通常被认为是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这一段时期。在长达近千年的欧洲封建社会里,基督教的影响具有统治性地位,成为封建统治的有力支柱和人们精神生活的主宰,它决定着当时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浓厚的宗教性成为中世纪艺术的唯一主题。较之古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中世纪的绘画雕刻由于受到教会的严格控制,出现了低落的态势。但有一个特殊的艺术形式却在这时一枝独秀,创造了独特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周刊》2006,(18):79-79
西西里是意大利的一个重要地区,遗存了大量烙有不同文明印记的珍贵文物。这次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西西里:五千年文明”大型艺术展,展出了这个地区旧石器时代、拜占庭时代、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等不同阶段的历史和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2.
王健明 《新闻窗》2010,(5):63-64
1450年.德国人约翰·古登堡对一台旧的榨油机进行改造,发明了两方历史上第一台活字印刷机。这一发明将两方印刷出版业带进了一个新时代,从而大大改变了两方文化以至世界文化的面貌,对文艺复兴的出现和中世纪的终结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蕴 《大观周刊》2012,(19):292-292
景观雕塑在西方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古希腊、罗马到中世纪、文艺复兴及17、18、19世纪,直到20世纪,几乎遍及各国的大小城市,成为城市建设及其文化的重要组成。5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景观雕塑在许多大中小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不乏优秀之作。  相似文献   

14.
"天赋人权",这一响亮的口号犹如一道锐利的闪电,划过欧陆中世纪阴霾的天空.而它所展现的突破传统理论以及巨大的实践指导力量的光芒也成为燎原之势,瞬间在欧洲大地开花结果,吹响了文艺复兴的号角.自此以后,这个"大写的真理"作为一面引领时代和潮流的旗帜,为近代资本主义革命提供了相当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支持和正当性依据.然而当新的政治体制得以建立,魅力型统治者的个人身影逐渐隐退,激情的色彩最终让位于理性的制度的构建的时候,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权利到底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15.
西方人从古希腊开始就崇尚裸体的形体审美,后来虽经过古罗马时代“崇高”风范的制约和中世纪基督教神性的抑制,非但没有终止,反而在文艺复兴的人性自省中,更加一发不可收拾,遗风至今,酿成西人怡然自得的草地日光浴、海滨裸浴等美风,体现了当今西方人形体审美的时代崇尚:追求形体美与自然美的高度统一,这确实把形体审美推向一定的层次高度。然而希腊人的文化缺憾也毫无变异地遗传于当今西方文化,文化祖先的困惑神秘地缠绕着当今西方人,他们深深感到,酒神式的形体  相似文献   

16.
赵彤 《记者摇篮》2013,(1):11-12
近年来,随着灾难报道的不断发展,报道中出现的问题也日趋明显,其中在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现象尤为严重。灾难报道不能只局限于直面悲剧,更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审视灾难,关注灾难中的个体感受,给生命以尊严,给受众以震撼,从而引起共鸣。处理好灾难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一、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提出"人文"与"神文"相对,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一个概念,它反对中世纪宗教蒙昧主义对人性的戕害,主张恢复人存在的自然性。人文主义的形态几经变迁,其核心却基本保持一致,那就是肯定人性的价值、意义和  相似文献   

17.
张娜 《大观周刊》2011,(34):10-10
十七世纪,英国的戏剧和诗歌文学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时期的文学批评也开始兴盛。由于文艺复兴带来了新的思潮,摧毁了中世纪的神学统治,开始复兴之前的古典主义,这一时期便被称作新古典主义。英国的新古典主义主张“摹仿自然”,“崇尚理性”,“严守规范”,“追求古典”,为文学批评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宋代的版权保护周宝荣版权(英文作copyright,亦译为著作权)的现代涵义产生于15世纪晚期的西欧,是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结果,但它是在中世纪中国的影响下形成的,正如贲炜先生所言,它是“德国人谷登堡学习中国活字印刷术的直接产物”①。实际上,中国早在...  相似文献   

19.
15世纪新人文主义的“绘画空间”,代表了这个时代自然科学与人文主义空间观念对中世纪世界观的超越,以“透视法”为构架、以“可视面”为词汇、以“构图”为修辞术的语言体系,在技术上推动了这一空间从“神界”到“人界”的跨越。20世纪的现代绘画,并没有抛弃文艺复兴创造的这个以画框为表征的绘画空间,而是由“物的空间”改变为“形的空间”。以透视法为逻辑框架的绘画空间固然是阿尔贝蒂《论绘画》最重要的贡献,但由“可视面”和“构图”在空间与视觉之间建立的联系,则更具当代阐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全 《档案管理》2020,(1):26-27
通识教育理念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所表述的自由教育观,后经过中世纪欧洲的“七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19世纪的自由主义教育,于19世纪初被正式提出并于20世纪与博雅教育合流,相互通用。两者拥有共同的历史渊源和人文内涵,因此,通识教育是以博雅教育为精髓和主要内容的,其着眼点在“人”,人是通识教育的基础,人文精神是通识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