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催生了农民工这一群体,他们以“外来者”的姿态走进城市社会,从而引发了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背后凸显的是我国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融合适应过程。长久以来,我国城乡之间相互对立,随着农民工进城两种文化之间出现了冲突,并在交融的过程中逐渐适应。为此,通过从城乡文化间的调适的视角出发,对农民工的文化特质和形象做出分析,试图重新认识农民工这一群体,从而为解决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这一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关注、关爱、关心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现状、心理需求及成长变化等问题,是党和国家关注民生问题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农民工这个庞大群体,逐渐融入城市,而实现这个群体真正、较快的与城市融合,文化是最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让农民工享受物质产品的同时,享受精神文化成果,从而达到完满地满足农民工社会诉求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发展城市化的背景下,农民工“城市融入”成了热门话题,而农民工“市民化”作为“城市融入”的基本路径,几乎成为多数研究者的共识。但是,这种“教育或塑造农民工”的单向度研究理路和文化范式,是与多元文化主义思想相背离的。从多元文化主义视角看,农民工城市融入是农民工与市民的对话及相互磨合与适应的过程、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双向作用与融合的过程、生长出新的社会文化的过程;从过程本身看,农民工城市融入是在他们的社会行动与不断反思中实现的;从演进条件看,农民工城市融入需要一个平等、支持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4.
在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研究讨论中,多以结构主义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结构因素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而如何从文化空间的建设方面来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及寻求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可能性关联是本文试图提出的一个学术问题。尝试通过以深圳市农民工公共图书馆建设为考察个案,寻求从文化空间建设角度来分析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可能性路径,倡导可通过加强或创新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来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则是本文所作的一个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5.
张佳  赵宝柱 《职教论坛》2012,(15):42-46
社会距离是指人与人之间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亲近、疏远的程度和等级.以社会距离视角通过对秦皇岛城市居民的调查分析,发现城市居民不论在主观还是客观与新生代农民工都存在一定的社会距离,表明城市居民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融合度有待提高.从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设、政府宏观层面的引导约束、新生代农民工个体自我管理以及群体交流平台的搭建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关注、关爱、关心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现状、心理需求及成长变化等问题,是党和国家关注民生问题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农民工这个庞大群体,逐渐融入城市,而实现这个群体真正、较快的与城市融合,文化是最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让农民工享受物质产品的同时,享受精神文化成果,从而达到完满地满足农民工社会诉求目的。下面,通过品读两位作者实地调查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状况后撰写的文章,了解目前农民工文化生活枯燥单调、文化资源匮乏、农民工对文化渴求的现状,从而深刻认识文化对农民工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持、幸福感的增强及使其更好在城市实现人生价值、更好的融入城市的重要意义,让身边的每一位农民工真正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不断被打破,农民工不断流向城市谋求生存。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年龄逐渐老化,第二代农民工开始加入城镇化的进程,成为新一代城市产业工人的主力军。新一代农民工是中国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具有第一代农民工的一些特点,但是又不同于父辈,虽然已经适应了经济层面上的城市生活,但依然是城市"陌生人",无法成为正式的城市公民。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必须重视和了解在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后如何适应并在城市中生存下去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越来越离不开农民工,然而现今城市只是在经济上接纳农民工,城市社会只是农民工挣钱的场所,不能安居也不能乐业,占农民工大多数的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状况基本上处于半融入状态。本文从印象管理、边缘化的社会地位、亚文化生活圈和半市民化四个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进行论述和分析,讨论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三难"问题,提出如何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却无法真正融入城市,其主要原因有制度层面上的,也有非制度层面上的。构建和谐社会迫切要求我们破除制度壁垒,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保障他们子女受教育的公平性,改变他们自身的观念,以促进他们的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市民化涉及社会结构的构成模式转变,有效解决农民工融入城市对于社会稳定和社会建设具有重要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庞大的农民进城务工队伍出现,农民工问题成为新的难点问题.因群体规模庞大、素质参差不齐、就业行业复杂等因素,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融合将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文从社会融入的视角分析制约农民工城市融合住房问题的制约因素和困境,进而探究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以及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和城市社会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民工在城市社会处于底层地位,与城市居民的关系不够亲密和融洽,城市居民身份意识非常淡薄,尚未融入城市社会。“城乡分治”的二元社会结构、城市的社会歧视、各种正式组织对农民工的关注和容纳不够、农民工社会网络关系的匮乏及自身的局限性是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应该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形态,清除并杜绝任何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和排斥性政策与做法,将农民工纳入其居住的社区和所在地区的工会组织中,实现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由内聚式团体网络向开放式团体网络的转变,加强对进城农民工的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城市农民工群体内部的代际分化已经形成,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军。这一群体在城市社会的融入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即目标明确,但困难重重;幸福感增强,但幸福指数不高;行为消费更倾向于城市化,但支出增加;法律意识增强,但维权意识有待提高;受教育程度提高,但专业技能培训不够;创业热情高,但失败率也高。因此,要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的对策研究,实现他们由城市"边缘人"向城市市民的转化期盼。  相似文献   

13.
制度排斥视角下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民工在城市融入的过程中,遭受着户籍、就业等多方面的制度排斥,这种制度性排斥极大地阻碍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进程。运用“社会排斥”理论,探讨对农民工的不同制度性排斥的运作机制,并据此提出反社会排斥的对策,最终促进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实现流动人口全面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4.
全国政协委员赵吉光认为,逾越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心理沟壑,文化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从生活改善到城市融入,亿万农民工不仅仅要跨越温饱生活的"坎",更要消解文化寂寞的"苦"。他建议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服务的针对性(据3月13日《光明日报》消息)。据调查,2012年总量达2.62亿,约占城镇常住人口总量1/3的农民工群体,80%以上的业余时间是在看电视、睡觉、聊天、打牌中度过的。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在融入城市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民工进城务工到逐步融入城市成为城市居民,这是我国必经的历史过程。这不仅是农民工所要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我们整个社会所要面对的问题。农民工要完全融入城市,成为城市居民,有一个相当艰难漫长的过程。本文就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农民工问题”的表现、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期许农民工不仅仅是城市的过客,而是能更好地融入城市,逐步转变为城市居民。  相似文献   

16.
社会工作在推动农民工社会融入中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以社会工作的价值观认识农民工的社会融入要做到:尊重作为案主的农民工,排除农民工的"标签化";尊重农民工和城市居民的差异;致力于发展农民工自助能力。文章以A机构为例对农民工社会工作的个案、小组和社区干预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农民工融入的社会工作思路:必须充分认识农民工社会融入社会工作的独特性,动员整体社会资源,提高农民工的社会融入能力。  相似文献   

17.
关注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关注农民工如何才能更好地立足城市、融入城市的问题。然而,城镇化的实践表明:农民工现如今依然游离在城镇与乡村之间,尽管他们的身份有的发生变化,但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与行为举止等依然与城市存在较大的社会距离。从文化方面切入对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农民工要融入城市,文化涵化发挥积极的作用。对农民工个体而言,文化塑造着个体人格;对农民工群体而言,文化起到引导、规范、价值整合的作用。因此,从政策和制度层面给农民工以保障,从文化、教育等方面使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相融相生,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视角解析农民工体育权益缺失现状,究其原因:主流意识形态引导不当,城乡权利意识发展不均,城乡人际心理的隔膜,城乡文行观念差异是造成农民工体育权益缺失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城乡文化良性互动机制思路,通过改革二元制度体系,拓展宣传教育广度与深度,提升农民工自身素质,将能够有效加强农民工体育权益.不仅可以使农民工享受体育文化成果,提升其素质;也是我国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我国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尤其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的发展。农民市民化作为衡量城镇化最重要的指标,农民工是农民市民化的主体。社区功能的延伸和拓展,可以让农民工获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与权利。目前农民工居住社区存在管理二元化、农民工社区活动参与无序化等现象。本文认为,从创新社区管理功能、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社区教育功能三个方面来构建具有价值意义的社区,是农民工快速融入城市的必经之途。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城市生活中遭受着不公平的对待,他们的孩子也承受着来自城市的排斥和歧视。只有改善对农民工及其子女起限制和排斥作用的政策和制度,改善他们的个体素质,才能改变市民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歧视、排斥态度和意识,也才能够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最终达到改善和提高进城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的目的。改善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应当从三个主要的方面来进行:其一,改革对农民工和进城农民工子女显失公平的政策和制度;其二,提高和改善农民工和进城农民工子女的个体素质;其三,提高社会认同,消除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学生的隔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