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比拟,是指把物当人来写,或看把人当物来写。从修辞学上说,写作时运用这种手段,统称为比拟。写新闻有时恰当地用这种修辞的手段,使报道的事物或人物可以更加具体、形象,给读者以生动活泼的感觉,能增添新闻报道的可读性。新闻写作中运用的比拟,一般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拟人,即把物当作有感情有生命的人来表达,给它赋予人的思想感情和形象,让它具有人的声情笑貌。这样拟人写作又有两种情况: 一是把无生物当作人来写。《人民日报》1987年9月13日在一版头条位置刊登的消息《二汽在改  相似文献   

2.
巧用空镜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镜头一般指没有人物只有景物的镜头。空镜头是影视艺术中特有的表现手段。一般有这几种用法:一是介绍环境(事件或故事发生地);二是表示时间(事件或故事发生的时间);三是用于人物情绪。恰到好处地运用空镜头,能唤起观众的联想,借景抒情,从而烘托和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感情变化。空镜头的运用,可以把单纯的景物与主观情绪结合起来,向观众灌输作者思想。在电视新闻中巧用空镜头,具有拟人、比喻、对比等作用,通过视觉形象给观众以联想、冲击或震撼。一、空镜头的拟人作用拟人,是把物(包括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物)当作人来写,使这些描写对象看起…  相似文献   

3.
“不学博依,不能安诗”(见《礼记·学礼》篇)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学习广博的比喻,就不能写好诗。当前,报章上的文字,大都运用比喻来描写物象,或表达感情,或说清事理。具体地说,或把物比喻为人,使物人格化;或把人比为物,使其某种特征突现;或把甲物比作为乙物,使其更形象;也有把道理比为物体的,使其具体,更易理解,增强说服力。但是,比喻是有条件的,两个相比的人或物,必须具有某种相同的特点,这是不言而喻的。现试举几例为证: 如《诗经·郑风野有蔓草》中:“有美一人,婉如清扬”。这是以“清扬”(水汪汪)即汪汪的清水比灵动明丽的眼睛。如宋代秦观《千秋岁》中:“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相似文献   

4.
新闻评论作为媒体的旗帜,受到普遍重视。然而新闻评沦多以严肃话题给人以硬邦邦的感觉。如果在坚持新闻性与政论性的前提下把新闻评论写得更加充满生气与灵机,增强可读性,就可以吸引受众,更好地发挥新闻评论的作用。 评论写得生动,可以让道理讲得更有新意、饱含感情、警策有哲理,也就深化了论题、深刻了论证,增加了评论的深度。 那么,怎样把新闻评论写得生动有趣呢?主要可从以下几  相似文献   

5.
文章是作者写的,无论在谋篇布局、主题表达的构思上,还是在状物拟人、抒情言志的手法上,不同的作者各有各的特点,体现出行文的不同风格。文稿到了编辑手中,要认真审读,勘误,查对引文,然后顺着作者的行文思路、语气文势进行修改加工,慎加圈点,尤其对文章的“文眼”,更应慎之又慎。就是必须改动的地方也要使作者心悦诚服,从改动处获得启迪,更要在文体的风格上与原作保持一致,甚至达到天衣无缝的地步,如果把作者的文稿比作“新娘”,编辑只能根据“新娘”的特点来做嫁衣,把“新娘”打扮得更漂亮,而不是要改变“新娘”本身。  相似文献   

6.
一月二十一日,新华社播发记者范丽青写的通讯《比邻同胞,血胜于水——记姚雪垠和台湾女作家三毛的一段情谊》(见附稿),字里行间洋溢着热烈的爱国圭义感情和对台湾同胞深厚的民族情谊。我们应当通过许多这样的报道,把海峡两岸的同胞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完成。记者是带着感情来写这篇报道的。通讯  相似文献   

7.
在写人方面,不能不说曹禹老师创作《北京人》是走上了一个美学的新境界,一个美学的新高峰。曹禺老师说:"你问我《北京人》是怎么写出来的?这是很难用几句话说清楚的,甚至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不过那时有一种想法,还是要写人。一切戏剧都离不开写人物,而我倾心追求的是把人的灵魂、人的心理、人的内心隐秘、内心世界的细微的感情写出来。""我有一种想法,就是把人物的灵魂深挖一下,把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招一下。......是人物性格使我着了迷,吸引着我,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不由得使你要按照他们的性格来写他们的感情和行动。这些活起…  相似文献   

8.
小言论作为一种论说文,自然应当是庄重的、严肃的。但这决不意味着要把文章弄得生硬呆板,令人望而生畏、生厌。相反,应力求把文章写“活”;文章写活了,感染力才会强,庄重、严肃的主題才会更容易为读者接受。写“活”小言论,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加强文章的感情色彩。历来的作家、艺术家都强调写作要有感情,鲁迅说:“敢遣春温上笔端”;郭小川说:“一颗  相似文献   

9.
拟人化手法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在我国源远流长,许多寓言、童话都是用拟人手法写的。所谓拟人化,就是把人类的特性、特点加于外界事物上,使之具有人格化。因为这种方法是将物拟作人,故称拟人化手法。拟人化手法作为新闻写作的一种表现方法,和修辞学中讲的比拟、譬喻是两个范畴。修辞学中讲的比拟、比喻是修饰语词的方法。我们这里讲的拟人化写法是贯穿新闻写作全过程的表现手法,不仅仅是个语言加工问题。虽然记者、通讯员在运用拟人化手法写新闻时,离不开比拟、比喻等修辞手段,但在一篇新闻作品中出现几处或十几处比拟和比喻,  相似文献   

10.
如果让一个擅长写散文的作家去写人物通讯,一般说来,他的感情色彩、景物描写都可能显得细腻、逼真,比之通常新闻作品中粗线条的勾勒,更使人觉得亲切和深刻。著名作家碧野的名作《汉江上游丛山间——初访治山英雄高华堂》,就具有这种特点。有的新闻类书籍的编者,把它编入新闻通讯选之类的集子,视它为优秀的通讯;有的文学书籍的编者,又把它视为优秀的散文。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恐怕是由于它是作家写的新闻,新闻中融进了更多的文学色彩,使用了更多的散文笔法。  相似文献   

11.
只有沉下去,才能“打捞”起我们对采访对象的感情,才能净化我们的心灵,进而生出不吐不快的写作冲动写新闻,需要酝酿感情;写活蹦乱跳的新闻,更需要酝酿丰厚的对采访对象的真挚感情。沉在内心深处的感情,只有到生活的一线到沸腾的现场去才能触发。大众日报今年6月22日头版刊登的长篇人物通  相似文献   

12.
杂文要勾勒形象,在这一点上类似小说;但它又要饱含感情,有些象诗歌。好的杂文,应该感情充沛,喜笑怒骂,皆成文章,不只是以文采,更重要的是以强烈的感情去拨动读者的心弦。鲁迅写杂文,多是“由于个人的感触”,把“所遇到的,所想到的,所要说的”,用笔写了下来,就如悲喜时节的歌哭一般,借此释愤抒情。他“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时代生活的音响和个人的心灵的呼  相似文献   

13.
事类     
《事类》是《文心雕龙》的第三十八篇。“事类”就是把事件归类,像《太平御览》就是把事件归类编排的类书。对作者说,把事件归类是一种积累资料的工作。刘勰在这里把事类分成事和言,讲文中引事引言的问题。作者要说明一个意义,引用同类的事来作证,就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作者有了很好的命意,很深的感情,写出来的文章,可能写得很充实有力,也可能写得很单薄,缺乏力量,这就跟“事类”有关。学问浅薄的人,即使命意很好,感情很深,他把意思说出来时,既不会引用有力的事例,又不会引用经典的话,用来证明他的意思是正确的;他表达感情时,既不会引用感人的事来比拟,又不会引用感人  相似文献   

14.
谈诗     
看过许多诗歌,,感觉自唐宋以来,古人把诗词写得登峰造极,没有什么狗尾续貂的必要。但人只要有感情,就需要宣泄出来,也就有了所谓的诗人。写诗如果没有情绪的内在冲动和爆发,是不能写出好诗来的,无论是托物言志,还是借景抒情,都是如此。自五四运动以来,有了所谓的新诗,也就是现代诗歌。说真的,说现代诗歌写的是不是诗,真的不好判断。有一天,我看了女儿语文书中收录的一位名家写的现代诗《瀑布》,我认为就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摘录如下: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  相似文献   

15.
写出感情来     
文章贵乎情。不仅文学作品如此,新闻作品亦如此。新闻作品如何写出感情来? 首先要敢于写情。清代学者袁枚在《读诗品》中说过:“作者情生文,读者文生情。”一篇文章能否抓住读者,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能否用真挚强烈的感情影响读者,从而激人共鸣。但也有的同志认为:新闻并非文学,以客观实在为好;还有的同志认为:写情易形成卿卿我我的情调,会影响先进人物形象。这两种顾虑实无必要。前者把写情同新闻的真实性对立起来,很无道理。现实中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新闻作品中如果不去反映和表现这种感情,写出的稿子,就会干干巴巴,一  相似文献   

16.
七忌感情用事所谓感情用事,就是遇事不冷静考虑,只凭自已的好恶和一对的感情冲动来评论、判断和处理问题。感情是什么?是人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常言道,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无论对人、对事、对物,人总会表露自己的情绪和态度,或喜爱,或厌恶;或赞成,或反对;或热烈,或冷淡。这种感情的流露,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正常的。但是,一旦感情用事,那就不正常了,就会把事物看偏,就会把人看歪,就会把事情办砸。  相似文献   

17.
冯有源漫话     
文学的功用是给人以快活和享受,也就是娱乐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性情;文学的功用又是歌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也就是张扬人的美德,鞭挞人的恶习。文学是人学,这是高尔基的话。那就是说文学是做人的学问和人作的学问。作家是人,他既要写人,塑造人物,更要写自己,塑自己这个形象,因为作家要用一种感情去陶冶别人,要用一种精神去娱乐别人,自己就得先有了这种精神、这种感情,要有分辨出真假、美丑、善恶的能力。要想具有这感情、这精神、这能力,就要求作家在未做作家之前,先做好一个人。  相似文献   

18.
赵红 《新闻爱好者》2011,(7):124-124
人们常说,"文贵有情","文贵情真"。写小说、写诗歌、写电视剧本强调一个"情"字,那么写人物通讯更应如此。抒情在新闻作品中有其特殊的格调,它与诗歌、散文中的抒情是不同的。新闻作品是用事实来说话的,容不得半点虚构与夸张,必须严格受到真人真事的制约。但是,新闻作品并不是只能冷面无情地摆事实、讲道理,它也需要用感情色彩去渲染,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文贵有情","文贵情真"。写小说、写诗歌、写电视剧本强调一个"情"字,那么写人物通讯更应如此。抒情在新闻作品中有其特殊的格调,它与诗歌、散文中的抒情是不同的。新闻作品是用事实来说话的,容不得半点虚构与夸张,必须严格受到真人真事的制约。但是,新闻作品并不是只能冷面无情地摆事实、讲道理,它也需要用感情色彩去渲染,需  相似文献   

20.
初写新闻的人往往以为,新闻是以传递新闻信息为目的的,只要如实地把人物、事件写清楚就行了,至于能否传达感情信息则无关紧要。其实,这是对新闻写作的一种误解。新闻注重传递感情信息、展示情感美的审美特征是非常必要的,情感是构成新闻审美价值的重要因素,对实现新闻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具有重要作用。情感美是新闻蕴含的感情所形成的审美特征,也是新闻审美价值的灵魂。从本质上说,美感是一种感情活动,感情是美感产生的前提,新闻必须以情感人才能具有美感作用。因为新闻是人们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