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浅议应试学习与高校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应试学习”,是指部分大学生以应付各种考试为主要目的,热衷采取考前突击和参加各种考试辅导班、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只片面注重积累与考试有关的特定知识,而忽略主动发展与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种不良学习风气。“应试学习”不利于高校素质教育目的的全面实现,必须坚决予以克服。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决定大学生学习的效果,决定大学生培养的质量,决定大学生的前途与命运。当前,公务员招录考试是影响大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公务员考试的社会氛围、考试的条件设定、考试的内容、考试的程序安排等都会影响大学生学习行为并可能导致学习行为出现偏差,因此,有必要从国家、高校和社会各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抵制“公考热”的不良影响,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帮助其合理就业,从而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3.
谈高校课程考试新模式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改革高校课程考试模式已经势在必行.考试新模式的建构要以课程教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为基础,以对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关注为切入点.考试是学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更加综合化的学习活动,是对学习活动层次的提升.考试是大学生的一种实践活动,是学习活动本身的延伸和拓展.创建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测定的考试模式不仅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要,而且可以为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外语学习效果与非智力因素有着密切关系。焦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外语学习,但焦虑度过高则会对外语学习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专科大学生外语学习焦虑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教材难度、自我评价和考试挫折等,调整难度过高的教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及完善测试评价体系是有效降低专科大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并非只是听课、读书、考试和拿文凭,更重要的是经历一种严格的学术训练。这种学术活动的生活体验是其学术成长的难忘记忆。本研究选取大学生学术生活体验的视角,考察“教育研究概论”课程改革给大学生学术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真实呈现大学生个体在其学术成长中的心路历程。这其中也蕴含着我们理解当代大学生学术成长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日益凸显。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探析个案大学本科生考试作弊根源,发现教师监考不严,考试内容偏重记忆性知识,学生学习投入不足是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直接原因。而学生的学业准备度低,自我管理能力不足,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要求是诱发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深刻原因。由此,该个案大学应通过加强教师应对学术诚信问题的培训,改革考试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业帮助和支持,完善学术诚信政策等一系列相应举措来消除学生考试作弊的根源,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改革"两课"考试考核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两课”教学,提高大学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的兴趣,一直是高校“两课”教育的热门话题。笔者认为,造成当前“两课”教学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考试方法单一、机械、呆板,使学生陷入“应试教育”的怪圈。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探讨了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知行考试相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旨在通过科学的考评方法增强“两课”教学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会计行业标准化的特点,财会类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应以会计职业生涯的四个由低到高阶段性学习职业平台为主线,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专业职称考试、CPA考试、CTA考试等为一体,建设成既能直接服务于高职会计教学,又能服务于在职会计人员和新增会计人员自主学习,高等职业教育、职称(资格)考试与职业培训体系相融合,涵盖高等职业教育以及从基础培训到高端培训的循序渐进的全方位、全过程的专业教学资源体系.  相似文献   

9.
陈瑞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6):124-125,134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285名大学生进行了学习倦怠、专业承诺和考试焦虑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学习倦怠行为和考试焦虑水平相当高,专业承诺水平中等。在性别差异上,男生学习不当行为高于女生,专业承诺水平低于女生。考试焦虑上不存在性别差异。情感承诺是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最重要的预测变量,考试焦虑是情绪低落和成就感低落的次重要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0.
"智慧+教育"多元混合教学模式是高校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主流模式,其依据构建主义和行为主义等学习理论,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和智能网络终端设备,以大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培养要求为前提,通过有效混合各种学习环境、资源、媒体等学习要素,对课程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各环节进行设计重构,形成"教"与"学"个...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民因自身表达能力的缺乏,长期以来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一直出于被代表的地位,也因此丧失了主体性身份。历史上农民主体性身份的取得通常以“否”的,即农民自身身份放弃的方式取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的政策对于重新树立农民的主体性地位,和谐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师德”作出了新的解释,并进而提出了在当前教育形势下,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两点建议:一是“为己而学”,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准,这是为学生提供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前提;二是“寓身教于言教之中”,教师的讲授,不仅传承学问,而且展示人品,变课堂教学为立体式教育,使学生在受知同时,得到“师德”的浸润,从而益智增德。  相似文献   

13.
要从考试方法多样化、考试命题科学化、考试程序规范化等方面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成人教育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14.
关于《诗经》分类中“雅”之本义及其特点的争论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了。其实“雅”本为鸟名,音同“夏”,后又成为一种特殊的乐器名。周人常自称“夏人”,因此将自己的音乐命名为“夏”乐,体现了一种对祖先的景仰。“雅”作为一种乐器与《诗》中的“夏”乐演奏时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大夏"乃古乐名,为示区别,因此改“夏”乐为“雅”乐。《孔子诗论》的出土对于《诗经》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它对于《诗》的分类依次是:讼、大夏、少夏、邦风。这就从客观上证明了“雅”通“夏”,“雅乐”即“夏乐”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中正"是中国哲学史上的精华之一,儒家学说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可长期以来人们误把精华当糟粕,根本不敢讲"中正"。现在,要还"中正"本来面貌,做到取中求正、适中正确、正当中行。"中正"观点是正确的,必须恢复它的名誉、肯定它的地位,但也不能把它绝对化,因为取中求正并非处处都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一页纸开卷"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某些高校试行的“一页纸开卷”考试,文章从考试方式入手,对教育思想、考试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法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认为“一页纸开卷”不仅仅是一种考试形式的改变,而是推进考试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创新。它的作用也不只是探索多种考试形式,而在于它有效推进考风建设;着力实践素质教育对教育教学提出的要求;使学生实现从死记硬背到灵活掌握、到提升能力、到学会学习的转变;推动并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认为"美"源自审美状态,而审美状态并非是主体的某种精神状态,而是"存在"的本然状态。美是存在者自身的显现,"存在"即是美的本质,也是美的功用,美不是显现的结果,而是"显一现"这个动态过程。存在之显现之所以美是因为,人无法在流变的世界中领会与观照存在之本质,存在必然在生活的日常状态中被遗忘,只有打破了这种遗忘状态,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获得存在之澄明,这种获得存在之澄明状态过程,就是获得美的本质与本源的过程,美就是存在者的澄明之光,是存在之光。  相似文献   

18.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努力学习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使素质教育得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9.
新记《大公报》:从“文人论政”到“新闻专业主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学者们多将新记《大公报》视为“文人办报”的典型,将其性质概括为“文人论政”。“文人论政”传统确实对新记《大公报》有深远影响,但作为一份现代报纸,它的性质已经超越了文人论政这个话语体系,迈进到现代新闻专业主义的概念范畴。从新记《大公报》的从业者角色定位和报纸功能定位两个方面来看新记《大公报》人论政而不参政,不与实际政治发生分外联系,不是启蒙者或政治家,而是职业报人;新记《大公报》奉行经济独立、政治自主的原则,以新闻为本位,言论公正,意见多元,其功能定位为独立的公共舆论机关。这正是今天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20.
Recently, air force students at the "May 7" Cadre School in Shenyang held a discussion meeting. With personal experience, they praised the wiseness and correctness of Chairman Mao's great directive to "send the masses of cadres to do manual labor." They talked at length of their experiences in seizing the "excellent opportunity" to temper themselves through labor and further raised their self-motivation for revolutionizing their ideology by "renewing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