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晖 《军事记者》2013,(3):66-67
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和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大会师.宣告了长征的结束。“长征”一词是中央红军结束长征几个月后.毛泽东首先开始使用的。他在著名的报告《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指出:“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相似文献   

2.
此书以青青和春春两位初中生对红军长征故事的挖掘和探讨的形式为主线,将70年前那段峥嵘岁月悉心记录下来了。书中没有对长征路上的大小事情一一阐述,而是以红一方面军的长征为主,有重点有详略地展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相似文献   

3.
于斌 《湖北档案》2006,(10):15-20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纪念长征的胜利,找寻红军的足迹,在湖北这块血染的土地上,向英勇卓绝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4.
宋任穷1909年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是毛泽东一手培养起来的优秀政工干部。在长征路上,他任干部团政委,与团长陈赓共事。这期间,他与休养连的女战士钟月林相识,彼此有一些了解。宋任穷见钟月林不到20岁,但人很能干,她发动群众,雇请民佚,做担架运输队员的思想工作,干得很出色,人又活泼伶俐,得到在休养连的邓颖超、康克清、贺子珍、蔡畅等人的喜欢,同时也给宋任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黄正廪 《兰台世界》2016,(21):119-122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主要以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开展的体育活动为基础,展示了红军长征体育活动的随机性、体育活动与战争实际需要相结合的特点;长征体育活动的开展,促进了长征的胜利,对当代体育事业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简介:本文作者的父亲龙飞虎(1915~1999),在长征、抗战时期长期负责中央首长的警卫工作,被亲切地称为"龙虎卫",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少将军衔。父亲龙飞虎在长征中担任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侦察科的科长,负责侦察,走在红一方面军的最前边,给很多领导人留下了深刻印象。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时任政治保卫局兼中央联络局  相似文献   

7.
长江笔下的红军长征,第四个引人注目的地方是不光写红军打仗,还从不同侧面报道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其他工作,如宣传工作,群众工作,以及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工作等等,使读者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红军的政策、主张和活动。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长江对红四方面军1935年四五月间在江油、平武一带的活动,作了这样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据史料记载,最初参加长征的外国人一共有5位。除李德外,还有朝鲜人武亭和毕士悌、越南人洪水以及法国人勃沙特。 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人。武亭,朝鲜人,中共党员,是红一方面军炮兵团的创建者,他率领炮兵团参加长征。长征结束后,于1936年入保安(志丹)红军  相似文献   

9.
最近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老照片》的书,这套书在社会颇受欢迎,出版半年以来已多次印刷。这套书有一个特点,以照片带动文字,引起人们忆旧与思考。该书第二辑收有严强先生写的《闯入长征队伍的传教士》,很值得一读。文中收有勃沙特牧  相似文献   

10.
哈里森·埃文森·索尔兹伯里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不仅又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反响,就连他的名字也开始为中国人所熟悉。不久前。我有机会采访了他,并得以领悟他那条走向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1.
哈里森·埃文森·索尔兹伯里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不仅又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反响,就连他的名字也开始为中国人所熟悉。不久前,我有机会采访了他,并得以领悟他那条走向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2.
知识林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怎样得来的?红军二万五千望长征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八旬高龄、参加了长征全过程的红军老战士杨衍宗,目前在沈阳披露:是根据红一方面军几名“有墨水”的干部日记中的记录算出来的D据介绍,长征从一开始就不是走直路、大路,部队的行军路线迂回曲折,经常改变。因此,按照地图的标识来计算红军长征的实际行程是不准确的。杨衍宗说:红一团的邓华。《长征组歌》的作者肖华、长征结束后调到晋察冀第四军分区任五团团政委的肖锋,都有记日记的习惯,还有一些干部也都在长征途中记了日记。而记得最完整最详细的是肖锋…  相似文献   

13.
杜宇  张健 《新闻实践》2005,(9):28-29
由浙江省记协市级党报工委组织,省内11家市级党报参与的《接力长征》大型采访活动,自今年4月15日起,采访记者沿着当年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征程,前后历时两个月,沿途采访了赣、湘、鄂、云、贵、川、甘、宁、陕等九个省(自治区)的60余个县市。作为重大主题报道,《接力长征》大型采访活动抓住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契机,采访规模为省内市级党报前所未有,是做好正面报道的—个金点子。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5月30日,冷空气中夹杂着绵绵细雨,一队身着红军服、头戴红军帽的战士们在阿坝州红原县刷经寺镇亚克夏大雪山的山腰上徐徐前进。亚克夏大雪山是长征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都曾翻越过的一座大雪山,海拔4800米,山上冰雪覆盖,终年不化,山顶空气稀薄,气候变化无常,长征时不少红军指战员在  相似文献   

15.
除了德国人李德(奥托·布劳恩)外,还有几位外国人参加了长征,据资料记载,仅在红一方面军里的就有:洪水,越南人,越南名字叫阮山。1908年出生在越南一个普通家庭,1924年追随胡志明来到中国,追求革命真理,投身中国革命,参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和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参加红军长征的四个外国人之一,也是唯一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建军到抗日战  相似文献   

16.
正宋任穷1909年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是毛泽东一手培养起来的优秀政工干部。在长征路上,他任干部团政委,与团长陈赓共事。这期间,他与休养连的女战士钟月林相识,彼此有一些了解。宋任穷见钟月林不到20岁,但人很能干,她发动群众,雇请民伕,做担架运输队员的思想工作,干得很出色,人又活泼伶  相似文献   

17.
黎明 《档案时空》2003,(9):24-25
1934年10月至1936年4月,英国人勃沙特曾随中国工农红军一起长征。离开红军后,他根据自己在红军中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一部传奇纪实作品——《红军长征秘闻录》(原名《神灵之手》)。1936年11月,这部作品在英国伦敦出版发行,比埃德加·斯诺写的《红星照亮中国》(通译《西行漫记》)还早一年。勃沙特作为红军长征的见证人,中国人民一直没有忘记他。寻找勃沙特1984年,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为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专门来中国采访和搜集史料。在采访原红六军团军团长肖克将军(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时,肖克向索尔兹…  相似文献   

18.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寅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毛泽东  相似文献   

19.
川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导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翔 《四川档案》2006,(5):42-43
自红一方面军1935年1月进入川南,至红二、四方面军1936年8月离川北上抗日,红军长征在川行程万余里,时间长达一年零八个月。红军在川期间,川军及国民党中央军对红军实施围追堵截,留下了丰富的档案史料。如今,这些珍贵的档案史料被妥善地保存在四川省档案馆及红军经过的各地市县档案馆内,成为历史研究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素材。值此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笔不揣浅陋,权充一次导游,带领大家浏览这多达数十万字的档案史料,希望大家能从中真切体会到长征的艰辛,体会到红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亲情。  相似文献   

20.
明夫 《湖北档案》2006,(10):23-24
1934年,董必武年近五十.长征途中,在干部休养连任党支部书记,依靠拐杖,拉着马尾巴爬过雪山,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本文记述的是董必武长征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