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禚振西 《收藏界》2014,(1):57-62
中国是茶叶和茶文化的故乡,我国发现和采摘茶叶的历史已有数千年。据“茶圣”唐人陆羽在《茶经·七·茶之事》中考证:“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此资料源自《神农本草经》所载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在此处,古人将茶写作“荼”字。  相似文献   

2.
4月5日(原定发行日)《炎帝陵》 炎帝陵,又称天子坟,在湖南炎陵县(原为酃县)城西南15公里的塘田乡(属炎陵县塘田邮电所辖区,412514)。炎帝即神农氏,为我国传说中的古帝,史称其教民耕农,尝百草,发明医药。晚年,因误尝断肠草不幸身亡。百姓将他葬于酃县塘田鹿原坡并建殿奉祀。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建成炎帝宗庙,后屡遭兵火破坏。现在的炎帝陵是1988年重新修复的,主体工程午门、行礼亭、大殿、碑亭,两厢碑房及四周围墙,全部按清代形式修复,大殿  相似文献   

3.
茶艺     
《上海集邮》2008,(7):14-15
茶至少有5000多年历史,有“国饮”之称。《神农本草经》(TP12-3)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记述。唐代陆羽,被奉为茶圣(1997-5-2,1996年坦桑尼亚《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小型张,图1)。“羽嗜茶,著茶经三篇(TP12-5),言茶之源、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新唐书》)"自从陆羽生人间,  相似文献   

4.
少柏 《集邮博览》2012,(3):32-33
公元753年,唐僧鉴真东渡,始将寺院饮茶之风传入到日本(图1、2)。1191年。日本“茶祖”荣西禅师从中国带去陆羽的《茶经》及茶籽(图3),13世纪初用汉字写成《吃茶养生记》。从此。日本民间饮茶场所日益普及(图4),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茶道(图5)。  相似文献   

5.
洪州窑是唐代六大名窑之一,它最早见于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依次排列为:“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茶经》著于中唐广德二年(764年),主要阐述了茶的起源、品种、产地、焙制工艺、煮茶方法、生产工具和饮茶器皿等,这是一本在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6.
徐冶敏 《上海集邮》2004,(10):31-34
陆羽(733—8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竞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专著《茶经》闻名于世,被誉为“茶仙”,奉为“茶圣”,祀为“茶神”。  相似文献   

7.
李曼丽 《收藏》2014,(4):28-35
茶的原产地在中国,对于中国人来说,茶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用品,正如人们常说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华民族认识和利用茶叶的历史源远流长,据《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革,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里所说的“荼”是一种野生植物,具有解毒之药性。如果说远古的神农氏尚属传说时代,对其记载不足作为凭信,那么到了2000多年前的汉代,茶作为饮料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则是史实。汉人王褒《童约》载:“烹荼净具,武阳买荼。”据学者研究,“荼”即指茶,“烹荼”即烹茶,而且当时人们饮荼已有讲究。《尔雅》:“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足见汉代对茶在品质上已有所细分,可谓中国茶文化之滥觞。  相似文献   

8.
雷国强 《收藏》2014,(6):82-87
浙江婺州窑烧制出成熟青瓷的时间。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时期,发展于魏晋南北朝,鼎盛于唐宋,衰弱式微于元末明初。婺州窑是一个地方性历史名窑,虽然有着庞大的窑系,悠久的生产历史,但其声名远播实得益于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一书。《茶经·四之器》载:“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婺州窑所生产的茶具当时仅次于越窑和北方耀州窑,名列第三。  相似文献   

9.
一、武术运动技击的特点武术起源于生产劳动,与军事斗争紧密相连,几千年来,其技击特点是显而易见的。据《史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家,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习用干戈”就是训练部落成员,具备军事技能,以应付战争。...  相似文献   

10.
《茶》邮票中的陆羽像,是取自杭州市90年代初兴建的中国茶叶博物馆门前草坪上的一座塑像,其造型为身材修长、面容清癯、长须飘逸,作沉思状。据邮票设计者介绍,这是“一座最近树立的陆羽铜像”。  相似文献   

11.
《神农本草经》(东汉·神农)———“松花粉(松黄)气味甘平无毒,主治心腹热邪气,利小便,消瘀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新修本草》(唐·苏敬、李)———“松花即松黄,拂取正似蒲黄,久服令轻身,疗病胜似皮、叶及脂也。”《本草衍义》(宋·寇宗)———“松黄一如蒲黄,但其味差淡,治产后壮热、头痛、颊素、口干唇焦、多烦躁渴、昏闷不爽。松花、川芎、当归、石膏、蒲黄五物等同为末,每服二钱,水二合,红花二捻,同煎七分,去滓,粥后温温细呷。”《本草纲目》(明·李时珍)———“松花,甘、温、无毒。润心肺,益气,…  相似文献   

12.
班级:一年级二班课型:新授课次:《体育与健康》篮球单元第一次课实录:准备活动以后师问:同学们愿不愿意打篮球?生答:非常愿意。(只有个别的女生没有回答)师问:我们学习打篮球是为了什么?生答:1)打篮球很有趣;2)为了锻炼身体;3)为了现在也为了将来能用它来锻炼身体;4)为了打比赛。(以上是综合学生的回答)师问:刚才同学们的回答都不错,基本上把打篮球的目的说出来了,那么你最愿意做的是什么?生答:打比赛。(绝大部分学生)师说:那么我们现在就打比赛好不好?(学生高兴、欢呼,好。)我们先打10分钟的“半场…  相似文献   

13.
张升 《武当》2014,(9):20-20
“太极”这个词最早见于《易传·系辞上传》。《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时,天地混沌,阴阳未分,称作“太极”,万物由此而生;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两仪”(即“阴阳”)生矣。此处提出了一个“一”分为“二”的宇宙创成说,“太极”即“一”,分出天地“阴阳”为“二”。老子在《道德经》开篇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眇;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相似文献   

14.
芳茶飘香     
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贾府上下有一个生活习惯:喝茶。芳茶飘香在字里行间。贾府这样的皇亲国戚和官宦人家,喝茶最讲名气,一般都是“枫露茶”、“六安茶”、“老君眉”、“普洱茶”和“龙井茶”。这些茶在历史上都是献给皇帝的贡茶。中国是茶的故乡。早在公元前2737年的《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就曾提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古茶字)而解之。”《本草纲目》说茶“苦寒无毒,性冷。有驱逐五脏之邪气,镇神经、强壮精神,使人忍饥寒,防衰老之效能。”现在普遍习惯于用开水冲泡茶叶的方法,据说始于明太祖。以前一般是将茶制成茶饼贮存,…  相似文献   

15.
据1932年3月18日《申报》临时专刊报道,“邮费加价问题,经行政院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原则,刻已训令交部,详拟办法呈核”。此后,交通部拟就办法“定下月实行”。华东社记者为了此事专访交通部次长陈孚木。陈说,“邮资加价,为目前不能不办之事,其应加之理由是:(一)为补填亏空;(二)为发展邮政业务……邮政收入不增,且大减缩,  相似文献   

16.
与原来中学体育课程对比,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学)》(以下简称《课标》)在价值体系、目标培养、课程基本理念、学习领域、水平划分、课程评价等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为中学体育改革、实现素质教育、切实贯彻“健康第一”教育思想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然而,关于“体育与健康”理念的说法,笔者认为颇有值得推敲之处,姑且列出,请老师和学者指教。一、构词l.“体育与健康”理念与《课标》性质“体育”、“健康”都是名词,“与”只能是连词。《汉语大词典》中,“与”作连词指:(l)和、及;(2)与其;(3)如果…  相似文献   

17.
张绍堂 《武当》2000,(4):2-4
天人万物是一个整体,同受大自然的普遍规律主宰。这一普遍规律古人称之为“道”。“道”者,道理,规律也。“一阴一阳谓之道”。《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可见阴阳及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自然界万物的生生化化,无不是阴阳运变的结果。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五行,阴阳也;阴阳,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进一步指出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太极是天地万物之根本。古人主张取象于天,并动用阴阳八卦五行之理探索宇宙万物。故《太极拳论》开篇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太极学说是太极拳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命名的由来。  相似文献   

18.
论庄子的体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明魁  李瑜 《体育学刊》2004,11(6):62-65
庄子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考证,研究了其代表作《庄子》,认为庄子的体育思想大致有:“贵己”讲究“卫生之经”、“存身之道”、“重生”“尊生”,讲求“因其固然”、“依乎天理”;动以养形,强调适量的身体外部活动;清静养神,讲究“天命之性者无神也;气质之性者,识神也”,讲求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收藏界》2011,(2):100-100
王欢、王立群先生在《寅生刻铜赏析》一文中,对"守其黑"墨盒铭断句为:"守其黑,佥其光,清而不滓,介然有常法。乾坤之辟,欲用以调废乎。阳阴,寅生氏刻。"(载《收藏界》2010年第11期)。如此断句,文意未明,似应这样断句:"守其黑,敛("佥"应为"敛")其光,清而不滓,介然有常法。乾坤之翕辟兮(王先生文章误读为"欲"),用以调度(王先生文章误读为"废")乎,阳阴,寅生氏刻。"  相似文献   

20.
单留 《集邮博览》2011,(4):81-83
我国2500多年前成书的《诗·大雅·早麓》中有句:“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这里鸢(音同“渊”)是一种猛禽,俗称老鹰。其尾羽较长,在天空中飞翔时,尾羽并排展开,就像诸葛亮的羽毛扇(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