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居安思危:世纪之交话粮食──评《2000年中国粮食论坛》黄卫粮食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我国到本世纪末,每年大约增加1400万人口,按照“八五”期间人均占有粮食水平计算,2000年粮食总产必须达到4900亿公斤,要努力争取达到5000亿公斤。但...  相似文献   

2.
困扰我国粮食生产的几个重大问题孙铭浩,蔡永江,林天德,王新利到本世纪末,我国人口将达13亿。如果按人均年占有粮食400公斤的低水平计算,粮食总量要达到5000—5200亿公斤。《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也确定到2000年粮食总产量必须达到...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产业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中心问题,说到底是粮食问题。所以粮食又是基础之中的基础。我国是一个拥有近12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现阶段我国的国民生活水平就总体来看还处于基本温饱的水平。我们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功绩应该是巨大的。但我们必须看到,我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只有359公斤,不要说比发达国家,就是比世界平均水平的383公斤还低24公斤。古人云“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历来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特别是对我们的这个农业大国来说,更不可掉以轻心。粮食问题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提高和社会的安定。同时,粮食又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和粮食,许多创汇出口的产品都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农业和粮食生产又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因此,大力发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国家的稳定、经济的繁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新中国建立40  相似文献   

4.
4月14日是我国11亿人口日,在此前夕,新华社国际部播发了新闻综述《世界农田不堪人口的重负》(见4月13日新华社新闻稿),以翔实的材料,强烈地喊出“控制人口”、“珍惜每一寸耕地”、这是“当今人类生死存亡的关键”等警语,读来令人深省。文章选择的角度好。作者从耕地的逐年减少,剖析人口不断膨胀带来的危害。首先是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1950年全世界人均谷物种植面积是0.24公顷,1980年下降到0.17公顷,预计到2000年将减少到只有0.13公顷。”而中国的状况更为严重,“1982年减少到不足0.1公顷”,“2000年,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将只有0.069公顷,这使人不寒而栗”。第二、人均耕地减少,这意味着粮食的减少。“世界人均粮食也由1984年的345公斤下降到去年的300公斤。”“全世界(主要在发展中国家)每年大约有7亿多人遭受饥  相似文献   

5.
据《印刷信息》报道,1994年世界纸张消费量已达2.5亿吨。据预测纸张消费量今后将以每年3.10%的速度增长,到2000年,全世界纸张消费将达4.4亿吨。 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将是远东、拉美和东欧。从人均消费量看,东西欧差异较大,西欧人均年消费量为200公斤,东欧20公斤,中国17公斤,印度只有3公斤。  相似文献   

6.
李燕 《新闻窗》2013,(3):33-34
今年开年,一个以倡导节约、反对浪费的全民性行动在全国兴起。在网上,这样一段文字广为传播: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中的食物。当前,"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身边的浪费比比皆是。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最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这种触目惊心的浪费触动了全中国人的神经,于是,"光盘行动"席卷华夏大地。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如何为今年我国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在实际采访报道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995年的农村经济宣传工作有哪些特点?农业部办公厅有关同志回答了我们提出的一些问题。 问:1995年我国村经济工作的目标是什么?围绕这个目标,请谈一谈今年农村经济宣传工作的主导思想。 答:1995年农村经济工作的目标是:粮食播种面积要稳定在16.5亿亩以上,总产力争达到4550亿公斤;棉花播种面积力争恢复到9000万亩,总产达  相似文献   

8.
袁隆平院士利用科技档案找数据,成功地把作物杂交优势应用于水稻生产,大幅度地提高了水稻产量,取得水稻育种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从1976年至今,全国累计推广杂交稻38亿亩,增产粮食4000亿公斤。  相似文献   

9.
农业:1.粮食安全仍不能掉以轻心:“新东北现象”反映出东北地区粮食生产供过于求,也显示了全国粮食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说明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大大提高,粮食出现阶段性的供过于求。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人均占有粮食水平低(几十年来人均粮食占有水平在400公斤以上的,只有  相似文献   

10.
破题精采大文章粮食,在我们国家是个有大量文章可作的题目。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一直在作这篇文章,成绩斐然。几个大数字:现有人口比刚解放时增加1倍,耕地减少一半,粮食产量增加1倍多。我们以不到占世界总数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0%的人口。社会主义40年,我们创造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但这文章远未作完。我国的粮食还不宽裕,每人平均接近400公斤(原粮),只能算是  相似文献   

11.
档案广角     
《湖北档案》2011,(12):1-1
“十一五”期间我国5年时间减少15亿吨碳排放,并有可能在2020年削减70亿吨二氧化碳。中闫是最大的碳减排国。 2011年,党中央和国务院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各级政府积极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科技支撑力度明显加大,农业气候条件总体偏好,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相似文献   

12.
湖北江陵张家山西汉墓葬出土的竹简《算数书》中记载了古代粮食计量的方法,经验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结合此方法,可以对洛阳地区勘探发掘的战国、隋唐时期的官仓储粮规模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其中,战国粮仓发现74座粮窖,大约可储粟米2514万公斤,约合当时83.8万石;隋回洛仓有700余座窖,大约可储粟米2.072亿公斤,约合当时784.9万石;隋子罗仓记载共有60余座粮窖,大约可容48万石粮食,约合今1267.2万公斤;唐含嘉仓天宝八年(749年)时储粮达583.34万石,约合今1.54亿公斤,几乎占据了全国中央粮库储粮的一半,其仓窖数量应在400座以上;唐常平仓发现了32座仓窖,可储存粮食约80.6万石,合今2127.84万公斤。对这些官仓储粮量的研究,既可以加深对粮仓规模的认识,还可以对当时国家的农业经济状况有比较直观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1996年我国粮食总产超过4800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让人们喜上眉梢;城乡居民的“菜篮子”物丰价平,更使全国上下心悦气畅;农民的钱袋越来越鼓,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00元,比10年前翻了一番还多。我国农村经济这样快的发展速度,不光是国内人民高兴,就连世界上许多国家也为之惊叹。 但是,在兴奋之余,从历史的教训和现存问题着眼,对可能出现的负面情况我们不能不引起警惕;对未来要达到的更高目标,更需要人们发愤图强。 莫把丰收喜变成丰收“忧” 丰收,当然是大好事。但是,从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来看,如果不能正确地对待当前取得的大丰收,弄不好,就有可能把本来的“喜”,变成农民不愿看到的“忧”,从而使我国粮食生产又出现比较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14.
台前县地处豫东北,京九铁路与汤台铁路交会处,周边是粮食主产区,依托交通优势,发展以粮食为主的现代物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台前县粮食局投资8000万元,兴建金粮物流园,为台前县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台前县金粮物流园,由物资转运站、综合商贸楼、储粮仓库、粮食批发市场等部分组成,具有物资转运、仓储、商贸、粮食交易等服务功能。两条铁路专用线年转运能力达80万吨,两座储粮仓库容量2500万公斤,粮食批发市场以散装、散运、散储、散卸为主要流通方式,年交易量达10亿公斤。台前县已建成日产200吨以上大型面粉厂6家,年加工能力达40万吨,成为周边百公里内面粉、麸皮、次粉集散地。同时,京九铁路国铁货场和汤台铁路地铁货场年转运能力分别达30万吨和20万吨,使现代物流产业如虎添翼。  相似文献   

15.
<正>1953年上半年,全国粮食供应突然紧张。据粮食部报告,在1952年7月1日到1953年6月30日的粮食年度里,国家收粮547亿斤,支出587亿斤,出现40亿斤赤字。此外,粮食产区遭遇水灾,预计减产70亿斤。民以食为天。粮食形势严峻,经济波动,人心不稳。粮食统购统销,供应依旧紧张毛泽东紧急召见负责财经工作的陈云,商讨对策。1953年,我国已从建国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进入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阶段。10月1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周年,  相似文献   

16.
我菌亿万农民四十年来用智慧和汗年亿水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据统计年底,农民向国家交售粮食,为国家积累资金亿元。中国农民用占至吨世界不到的耕地,基本解决了占世界近人口钓温饱,这一奇迹般的成就令世界震惊  相似文献   

17.
陈正清 《电子出版》2004,(12):66-66
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从2000年1 2月-2004年6月,我国电子信息化产业的销售收入,从5800亿元增长到12004亿元,工业增加值从1334亿元增加到2239亿元,年实现利润从150亿元增加到550亿元。到2004年年中,我国信息产业生产规模已仅次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信息产业目前已成为我国的第一大产业,信息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产业的发展是波浪式渐进的,应用需求的变化,影响着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粮食生产前景如何?在经 过几年连续徘徊之后,“九 五”期间能否出现新的增长高峰,跃上新的台阶,实现本世纪末增产1000亿斤粮食的奋斗目标?记者就此专门访问了农业专家江苏省农林厅厅长俞敬忠。 俞敬忠说,在我国粮食问题上,既要看到严峻的挑战,只要看到发展机遇。他认为,我国粮食生产近期将出现新的增长高峰。抓住这一  相似文献   

19.
北京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不久前摄制完成大型电视系列片《中国·粮食》。该片共9集,每集30分钟,从不同侧面全面展示了中国粮食问题。《中国·粮食》的选题定位是基于对中国粮食问题跨世纪的沉重思考。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峰值,解决好全体人民的吃饭问题,已经成为本世纪中国面临的巨大难题。1996年1月,世界粮食安全会议在罗马召开,粮食问题再一次成为国内外瞩目的焦点。为此,中国政府在“九五计划”、“2000年远景规划纲要”、“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都把粮食问题摆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种大背景下北京电视台推出《中国·粮食》系…  相似文献   

20.
正粮食是万物之基,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直接的、主要的食物,动物性食品也主要是由粮食转化来的,是人类生存的必须物质需求,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粮食与民生息息相关。所谓民生,就是亿万人民的生活与生计,体现着施政理念的崇高。作为一个全球性话题,粮食安全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应当说由来已久。197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向全球敲响警钟,首次提出了"食物安全"问题。1995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