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她的刘海     
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我也是父亲的第二个孩子,我是父亲和母亲的孩子,而那个女孩,她不是,我管她叫姐姐。后来我和母亲搬出了那个家,那个时候我还只和母亲的梳妆台一样高。离开父亲的时候我抱着自己的玩具被母亲抱出了家门,头靠在母亲的肩窝里,没有哭。从此,我们走出了那座房子。父亲说:“我送你。”母亲微笑着点头:“我该走了。”父亲为母亲打着伞,雨水滴湿了母亲的左肩,我看见了。自我满月就一直和姥姥、姥爷住在一起。母亲不在,她为了那个姐姐把我放在这儿,她说太忙。打小我的印象中只有两位老人的存在,而忽略了母亲,那个太忙的母亲。…  相似文献   

2.
我十二岁那年,父亲突然去世了。事前没有一丁点儿征兆,一夜之间,他就睡了过去。留下我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只上过一年学,没啥文化。父亲的去世,对我们打击太大。母亲从悲痛中走出来后,毅然决定做豆腐卖养家。她说把我养好,教育成才是对父亲最好的爱。送我读书,这是一个农村普通女人最伟大的想法。  相似文献   

3.
邻居     
我的母亲很早就失去了双亲,她像一只孤独的鸟儿从乡村飞往一个叫做“梅箓”的小城镇,十七岁完成初中学业之后,便开始了她的“打工妹”生涯。而我的父亲念完了大专就顺其自然顶替了爷爷的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工商行政人员。那时,父亲的工作地点恰巧和母亲近在咫尺。母亲年轻的时候  相似文献   

4.
金银花     
金银花又开了,在绿叶中一串一串,风儿把它吻了吻,吻得它一片黄白银亮。我坐在金银花旁边的石凳上,思念起早已别世的母亲……这儿没人知道我母亲的身世,只知道她是父亲花了百多元从很远很远的山里带回来的。母亲很矮、很丑、很瘦,更悲惨的是,我刚呱呱坠地,她就患了精神病。父亲家族总不让我接近母亲,他们也从不理母亲,让她自生自灭。  相似文献   

5.
奶奶与父亲     
尹定瀚 《课外阅读》2012,(15):16-17
父亲走时,我17岁。奶奶走时,我18岁。父亲在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父亲和奶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两代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有一位母亲30多岁的时候,她有个孩子七八岁。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头,母亲走在后面,因为路滑,孩子一不小心从桥上掉了下去,落到水里。母亲瞧见,像疯了般地跳进水,一把抓住儿子。只可  相似文献   

6.
父亲去世后,我将母亲接到郑州,不让她回老家,因为那里保留着她和父亲生活的太多痕迹,这些痕迹会日复一日地让母亲联想到父亲。还有,母亲相信老家一种说法,老夫妻走了一个,另一个不出三年也会跟着去。所以我坚持让母亲住在郑州,直到父亲三年的祭日过了,我才对母亲说,明年春天,你可以回老家住几天。  相似文献   

7.
母亲出生在上世纪40年代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她从没进过学堂,也不识一个字。然而,对我而言,她是一位慈母,更是一位良师,我从她那得到了最好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她时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一人嘴动,百人嘴馋。”在我年幼的时候,父亲每次从镇上回来都要捎些糖果,母亲总是让我把这些糖果分给一些玩耍的伙伴。葡萄成熟时,母亲则让我把刚摘下来的葡萄分给邻居,年年如此。在我的印象中,我只从母亲那里听到过这样的话,而且不知听过多少次,以至于至今仍能清楚地忆起。“一人见识短,两人见识长。”我上学时,父亲经营了一家石灰厂,由于效益不好,他常抽…  相似文献   

8.
父亲去世后,我将母亲接到郑州,不让她回老家,因为那里保留着她和父亲生活的太多痕迹,这些痕迹会日复一日地让母亲联想到父亲。还有,母亲相信老家一种说法,老夫妻走了一个,另一个不出三年也会跟着去。所以我坚持让母亲住在郑州,直到父亲三年的祭日过了,我才对母亲说,明年春天,你可以回老家住几天。于是,去年春夏,母亲在老家住了三个多月,我接她回来后,发现她身体明显好于在郑州时,我就问母亲原因,母亲说:"人是离不开太阳的。在城里,你整日寻着晒太阳,到乡里,太阳一直跟着你。"  相似文献   

9.
《中文自修》2008,(5):12-15
孩提时代,父亲便告诉我:我的母亲是个坏女人,说她是我们父女俩的叛徒。 于是,从懂事起,我便恨母亲,恨这个在我的记忆中一片空白的坏女人。也许是在父亲的培养下,我的性格也变得孤僻,在学校里没有一个朋友,我也从不去跳舞,更不听音乐,没有人对我感兴趣,我成了一只名副其实的丑小鸭。  相似文献   

10.
A孩提时代,父亲便告诉我:我的母亲是个坏女人,说她是我们父女俩的叛徒。于是,从懂事起,我便恨母亲,恨这个在我的记忆中一片空白的坏女人。也许是在父亲的培养下,我的性格也变得孤僻,在学校里没有一个朋友,我也从不去跳舞,更不听音乐,没有人对我感兴趣,我成了一只名副其实的丑小鸭。  相似文献   

11.
我有一个表妹,名叫春儿。她是十二岁那年,被我母亲接到家里来的。当时,她父亲因车祸离开了人世,她母亲也随之改嫁了,只撇下她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也是从那时起,她再也没有上过学。小小年纪便挑起生活重担的她,在一次上山割柴的时候从山崖上摔了下来,身子倒没事,只是摔坏了大  相似文献   

12.
母亲疯了。因为我和她看到父亲跟刘辣椒在一起鬼混。母亲与父亲发生争执,父亲火气上来了,便暴打母亲,母亲的惨叫声一次又一次在屋顶上响起。而这时,我是什么也不能做的———除了哭。母亲朝我们这边爬过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我和妹妹。那眼神充满恐惧、绝望、愤怒与乞求,也许她以为她就要死了,她得在死前拥抱一下她的骨肉。我的哭声盖过了母亲的呻吟,她无力了,仰躺在地,眼睛闭着,喘着气,满嘴泥土。父亲还在骂些不是人话的话。我和妹妹哭着,父亲骂着……母亲睁开了眼。突然,她笑了———像极了邻村疯了20多年的六子。我吓住了。父亲也吓住了,…  相似文献   

13.
从小到大,我都与母亲关系不好。我总是用带有藐视的目光瞧我妈。其实,也没什么原因,只因为她一没钱,二没学问。进入高中,班里的同学家境个个都比我好,我产生了一种自卑感,我把这一切都归罪到母亲身上。我想买台电脑,父亲也同意了,惟独母亲,死活也不同意,说什么先攒钱供我上大学。她还爱唠叨我的学习。所有的这一切,都使我和母亲的代沟越来越深。在家中,我也不与她多说一句话,总是以“嗯,嗯”来搪塞。母亲在我眼中似乎已不再是母亲,而只是一个陌生人,更言重一点,我的一个仇人,我恨她,恨她为什么是我母亲,恨她为什么不给我买电脑,甚至,我把自…  相似文献   

14.
不平常的母亲1966年,我上小学一年级,老师给我们布置的第一个家庭作业是:弄清楚父亲的职业,第二天告诉全班同学。我回家后马上问母亲父亲是干什么的,母亲说她和爸爸都是科学家。我问她科学家是干什么的。她递给我一把勺子,要我把它扔到餐桌上。我扔出去,但勺子掉到  相似文献   

15.
母亲牌毛衣     
这些天温度越来越低,寒气袭人,我又穿上了母亲织的毛衣,顿时感到周身暖暖的。母亲说她是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学织毛衣的,那时母亲工作忙,她织的第一件毛衣花费了大半年时间,等母亲把毛衣送给父亲,已经到了初夏时节。那件毛衣是棕色的,父亲穿在身上松松垮垮又不暖和,父亲只  相似文献   

16.
感恩的心     
我的母亲贤惠而又善良,她为我付出了许多,做儿子的我却从未为她做些什么!特别是这次学习陶星的事迹以后,我那跳动的心仿佛被万根细针穿过,感到羞愧无比.我的父亲也和陶星的父亲一样,在三年前去世了,那时我才十岁.也许是我太小的缘故吧,当时我什么都不懂,只知道父亲走后,母亲十分伤心.幼稚的我除了陪着母亲以泪洗面外,再也找不到好的言语来安慰她.  相似文献   

17.
我不止一次地凭借烛光和高脚杯去想象当年父亲与母亲的罗曼史,但我不知道他们年轻时究竟是怎么一个样子! 母亲年轻的时候应该很漂亮,即使如今岁月已老去的时候,她脸上依然有当年的恬静和坦然。母亲将她的希望带给了父亲,在别人的叹息声中,与父亲走到了一起,义无反顾。父亲娶走母亲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风风光光,“连一挂爆竹也没有放。”母亲总是笑着告诉所有的人。仿佛那不是一件让人伤心的往事而是一种骄傲,事实上,母亲就是伴着这些骄傲与父亲走过了20年,也将走过又一个20年,再一个20年。  相似文献   

18.
听话的老爸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青年时立志学习哲学,可是他的父亲却不同意。有一天伽利略对父亲说:“爸爸,我想问你一件事,是什么促成了你同母亲的婚事?”父亲回答:“因为我喜欢上她了!”伽利略于是又问:“那你有没有考虑过选择别人?”父亲笑容满面地说:“怎么可能!儿子,你知道吗?当时家里的人要我选择另一个富有的女人,可我只对你母亲钟情,当初我追求她时仿佛陷入迷梦中,你母亲是多么美丽动人……”“这倒确实,现在也还看得出来。”伽利略话锋一转,“你知道,我现在也面临同样的处境。除了哲学以外,我不可能选择别的职业。哲学是我唯一的需要,我对它的…  相似文献   

19.
再婚与养老     
辛玲 《老年教育》2010,(10):31-31
蒋老师是我的邻居,一天,在楼道里碰见,她高兴地告诉我,她的母亲再婚了。蒋老师的父亲两年前去世,母亲一直和她住在一起。虽然她很关心母亲的生活起居,也经常陪母亲聊天,但母亲始终提不起神来,做什么都没太大兴趣,好像换了一个人。  相似文献   

20.
奶奶与父亲     
父亲走时,我17岁。奶奶走时,我18岁。父亲在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父亲和奶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两代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有一位母亲三十多岁,她有个儿子七八岁。有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头,母亲走在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