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屠户是《范进中举》中刻画极为生动的人物之一,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几乎家喻户晓。但细读课文,我却发现了胡屠户的另一面——他对女儿、女婿的特别的爱。其独特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范进中举前,胡屠户时常以教训和臭骂的独特方式来表现对女儿、女婿的特别的爱。胡屠户毕竟是屠夫,他根本没有所谓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他和中国大多数老百姓一样,有自己的生活逻辑,那就是首先要解决“温饱”问题。所以,当范进要向丈人借盘缠去参加考试时,被胡屠户骂了个狗血淋头,让他“趁早收了这心”,“明年在我们…  相似文献   

2.
说明:《儒林外史》堪称中国讽刺小说的登峰造极之作,这一点在阅读《范进中举》时可见一斑。在中举之前,胡屠户对范进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中举后,胡屠户换上了另一副嘴脸;昔日“尖嘴猴腮”,如今却变成了“方面大耳”;“癞蛤蟆”摇身变成了“文曲星”。不仅如此,他还要跟在“贤婿”的身后,将滚皱的衣服小心地扯上几  相似文献   

3.
一“、变化”中探究1.人物形象的变化。例如《范进中举》中人物形象的变化探究可围绕范进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身份的变化……地位的变化……家境的变化……对胡屠户态度的变化……学生通过对比进行深刻思考,分析人物形象有哪些变化,探究他们如此大变、巨变的根本原因。2.人物态度的变化。同样是《范进中举》,有关人物态度的变化可让学生从以下多方面进行突破:胡屠户对范进称呼的变化……胡屠户对范进长相评价的变化……胡屠户对范进才学认识的变化……胡屠户对范进的礼物评价的变化……胡屠户面对范进举动的变化……张乡绅在范进中举前后“…  相似文献   

4.
小议胡屠户     
谈到《儒林外史》,许多人会联想到“范进中举”这个情节。通常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范进中举后如何发了疯,我以为最令人咀嚼的不是范进本人,而是他的丈人——胡屠户。胡屠户本人是个杀猪的,没文化,属于社会底层。但他完全通晓阿谀奉承之能事。作品描写了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先前范进中了秀才,胡屠户拿了“—副大肠和一瓶酒”,与其说是来贺喜,不如说是来训斥。他把范进称为“现世宝”(丢丑的家伙),说范进“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称范进是“烂忠厚没用的人”。还自以为是地“教导”范进:“看…  相似文献   

5.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开了中国讽刺小说的先河。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中,范进、胡屠户的形象更让人领略到小说家高超的讽刺艺术。范进的中举发疯,引人深思;胡屠户的冷热嘴脸令人喷饭。小说成功的形象塑造,强烈的讽刺效果,深刻的主题表现,皆是小说家高超的语言艺术所致。《范进中举》一文集中表现了小说既鲜明生动又言简意丰的语言特色。一、鲜活灵动,闻声见人“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积了  相似文献   

6.
小说教学的几种课型山西/张信一、模拟型模拟分析,具有形象性和可感性,能用较少的言语将人物的性格特征展示在学生面前。我在教《范进中举》分析胡屠户这个人物时,就是抓住范进中举前与中举后胡屠户的语言、动作进行模拟分析的。范进去参加乡试,因没有盘费,便去找丈...  相似文献   

7.
《范进中举》中的细节描写是很成功的.其中尤以范进见报贴后发疯时的“一跌”和胡屠户治范进疯病的“一巴掌”最为精彩.这两处之所以独见功力,我以为这两个  相似文献   

8.
王灵同学问:《范进中举》一文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和揭示文章中心的?小说将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和个人表现作了对比,又将胡屠户和众人在范进中举后态度的变化作了对  相似文献   

9.
胡屠户是《范进中举》一文中着力刻画的人物。作者抓住胡屠户的语言特点,运用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将一个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典型市侩形象勾画了出来,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仔细分析胡屠户的思想性格和语言特点,我们觉得胡屠户的最大特点是荒唐性,这着重表现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现行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一文,节选自清代吴敬梓所著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对于这篇文章的主题,大多数语文教师都认为是反映我国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笔者认为有待商榷。这篇文章以范进中举为中心事件,对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进行了对比刻画,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他周围的人,尤其是范进的老丈人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的不同表现,反映了当时国人的世态和人情。正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是真实的中国世态人情的写照。  相似文献   

11.
胡屠户作为一个奚落训斥的近亲,他不帮助范进,他也不会选择离开。就像范进的影子,随时都会在其左右。范进的一举一动.他都了如指掌。范进进了学。他即时来贺。就连范进是如何进的学,他都一清二楚.说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到范进真中了举,还必须要他的一巴掌,耳光响亮,范进才如梦初醒.神智回复。这是多么大的讽刺!范进做了“老爷”,胡屠户摇身一变。由奚落训斥者转变为吹捧献媚者、  相似文献   

12.
炼词举隅     
长军 《初中生》2012,(35):13
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写范进中举前贫困落拓,乡试前向丈人借钱,被胡屠夫骂道:"……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来了……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在胡屠户眼里,秀才女婿只是个癞蛤蟆,把其想中举定性为想吃"天鹅肉",这令范进毫无自尊可言。而一个"天鹅屁"更把侮辱推向极点。从"肉"到"屁",胡屠户  相似文献   

13.
《范进中举》中除主角范进外,范进的岳丈胡屠户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重点人物。在作品中,作者通过细致描绘胡屠户的言语动作,塑造了一个既狂妄自大,又自卑怯懦的市侩之徒形象。通过分析胡屠户的性格特征,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一、范进中举前后的有关情节介绍《范进中举》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三回的后半回,原文回目是:“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写得很精彩的一个故事。本文描写一个叫范进的穷书生,受“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毒害很深,拼命猎取功名,一心想挤进仕林。可是他考了  相似文献   

15.
吴敬梓《范进中举》(新课标人教版9年级上册)第九段里有这样一句话:“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这是胡屠户将喜极发疯的范进打醒后一位邻居说的话。句中的“亲切”一词,课本编者可能认为通俗易懂,而没有加注释。《现代汉语词典》对“亲  相似文献   

16.
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和小说《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虽是不同社会、不同时代的人物形象,但在对待亲人的态度上是极其相似的,即金钱地位是决定亲疏的唯一标准。由此可见,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封建社会里,“黄金是这世界的人要顶礼膜拜的唯一力量”。  相似文献   

17.
吴敬梓《范进中举》(新课标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九段里有这样一句话:“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这是胡屠户将喜极发疯的范进打醒后一位邻居说的话。句中的“亲切”一词,课本编者可能认为通俗易懂,而没有加注释。《现代汉语词典》对“亲切”的解释是:“①亲近;亲密。②形容热情而关心。”  相似文献   

18.
《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吴敬梓所著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是一篇反映我国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针砭文章。这篇文章以范进中举为中心事件,对范进中举前后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进行了对比描写,形象生动的刻画了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尤其是对范进的老丈人胡屠户,  相似文献   

19.
我看范进     
在《范进中举》这篇小说中作者刻画了一个受封建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形象———范进。使他丑态百出,可在我看来丑态百出的范进也有可取之处。在文章中胡屠户谩骂范进的情形十分生动,考试之前,范进被岳父骂得狗血喷头,摸门不着。但他没有反驳,并没有像我们当今不少学生,跟父母长辈顶嘴、吵架。相比之下,范进的态度还比较驯服。但他心中并没有放弃乡试的念头,毅然再次乡试。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中了举。这难道不是他坚持不懈精神的体现吗?而现代中学生很缺乏这一点,一些高考失败的人,就会失去生活的勇气,萎靡不振。而范进却拥有其学之以恒的精…  相似文献   

20.
彭竹英 《湖南教育》2005,(13):32-33
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如果所提问题难度过大,就会导致学生“冷场”“卡壳”,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要作降低要求的处理。如教《范进中举》,在解决“小说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环境”这一问题时,笔者从较浅处提问:“范进中举前后,众乡邻、胡屠户及张乡绅的态度有何不同?”通过引导对比,学生较容易理解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从而对这个问题作出比较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