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况分析幼儿已学习了运用目测比较物体的粗细、长短、高矮、宽窄等,大部分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对比较的结果进行正确的排序,但也有少数幼儿由于基础差和接受能力差,对这些概念容易混淆。另外,对粗细、长短、高矮、宽窄差别不太明显的物体,幼儿在用目测区别比较时,常常判断失误,因此,幼儿需要学会除目测以外的其它自然测量方法,以便对大小、长短、粗细、宽窄等不太明显的物体进行正确分类和排序。内容和要求1、幼儿学会正确使用两种以上简单的自然测量方法来测量物体。2、用自然测量的方法对3~5种物体进行比较排序3、发展幼儿的思维力。  相似文献   

2.
内容和要求 1、要求幼儿看图形想象和添画出相似的物体,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观察能力。 2、能力强的幼儿能在老师鼓励下独立活动;能力一般的幼儿在老师启发诱导下达到活动的要求;帮助能力较差的幼儿想象出物体的形状,通过具体指导达到活动任务。情况分析本班幼儿智力水平参差不齐,在20人参加的智力测试中,获7至10分的有5人,他们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都较丰富,绘画能力也强;4至6分的有9人,他们  相似文献   

3.
排序是按物体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或按一定规则来排列物体。如按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宽窄、厚薄、数量的多少等进行排序。它是幼儿形成数概念的基础,对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作用。排序是建立在比较基础上的,而且是较高水平的比较,它需要有一定的判断推理能力。教师在进行排序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关于排序的方向。排序具有方向性,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在物体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可从中任  相似文献   

4.
匡雪芬 《课外阅读》2011,(11):393-393
【设计意图】在晨间区域时,孩子们特别喜欢摆弄彩色贝壳的排队规律版,还喜欢动手摆弄图形的拼拼摆摆,看到孩子们对图形很感兴趣,引起了我设计这个数学的思索,能否设计一个技能满足孩子求知图形排序规律的欲望,又能满足幼儿在拼拼摆摆、做做玩玩中习得新的能力,进一步拓展孩子的思维能力。于是,就通过制作PPT,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物体有规律的排序,提高幼儿的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林菁 《福建教育》2011,(10):49-53
自然数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时称为序数.一般用“第几”来表示。序数教育的重点在于让幼儿理解序数的含义并掌握序数词,难点在于从两个维度判定物体所处的位置。幼儿理解序数的含义和掌握序数词,一般比较晚,因为认识和理解序数要求幼儿。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经验,如能一一对应地点数物体.有给物体或数目排序的经验,了解数的顺序,掌握序数词等。研究表明,幼儿最初分不清基数和序数,两者常混淆。  相似文献   

6.
目的要求: 1.要求幼儿能运用学到的绘画技能画出自己想画的物体,培养幼儿合理构图的能力。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逻辑推理思维能力。3.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一节课: 1.启发幼儿编故事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设计意图生活中存在着诸多有趣的规律排序现象。中班幼儿对规律排序已有了初步的感知和体验,比如在区角玩游戏时,他们常常兴致勃勃地按颜色或按形状用间隔排序的方法穿木珠、排列车厢或拼搭积木等,但是这些经验都比较简单、零散,而且一些幼儿在自发排序中经常出现失误。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整理已有经验,提高他们按规律排列物体的能力,本次数学活动提供大量生活化材料,旨在通过材料的增减和摆放方式等变化,引导幼儿探索生活中多种物品的排序规律,让幼儿学会把规律排序知识应用于生活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感受规律的美及规律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数学思维水平和多种能力。  相似文献   

8.
内容和要求 1.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2.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复习巩固等分、分类、排序等数学知识。情况分析全班幼儿喜欢做做玩玩,在语言、美工等方面也有较好的基础,但有的在操作活动中比较粗心;有的对分类排序的方法不太熟悉,操作中容易出差错;有的孩子想象力不够丰富,拼图活动时只能模仿别人,表达故事内容只会使用简单语句;只有几位能力强的幼儿能正确排序分类,构图内容丰富,能生动地编述故事内容。  相似文献   

9.
<正>设计意图生活中存在着诸多有趣的规律排序现象。中班幼儿对规律排序已有了初步的感知和体验,比如在区角玩游戏时,他们常常兴致勃勃地按颜色或按形状用间隔排序的方法穿木珠、排列车厢或拼搭积木等,但是这些经验都比较简单、零散,而且一些幼儿在自发排序中经常出现失误。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整理已有经验,提高他们按规律排列物体的能力,本次数学活动提供大量生活化材料,旨在通过材料的增减和摆放方式等变化,引导幼儿探索生活  相似文献   

10.
《排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能辨别物体排序所依据的特征;能独立地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进行排序;尝试按两个或多个特征同时给物体排序。通过课堂实践,笔者对本课教学策略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刘旭东  张迎春 《科学课》2009,(10):24-25
《排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能辨别物体排序所依据的特征;能独立地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进行排序;尝试按两个或多个特征同时给物体排序。通过课堂实践,笔者对本课教学策略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幼儿数概念的建立,有赖于幼儿在物体之间建立两种关系的综合,这两种关系为顺序性和类包含性,有关分类、排序和对应的数学活动则有助于幼儿在物体之间建立起这种综合。因此,这类活动被认为是幼儿学习数概念的基础和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13.
对小班幼儿进行比较物体量的教学,是幼儿计数前的准备,是形成幼儿数概念的基础之一。量的比较,有连续量的比较和不连续量的比较。幼儿对量的比较,分为数前比较和用数进行比较两个阶段。数前比较物体的量,在三岁左右进行。三岁左右的幼儿,一般能听懂大小、长短等词意,能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长短。他们通过连续量的比较活动,可以感知同类物之间量的相对差异,积累一些感性经验,为排序打基础。三岁左右的幼儿,对物体集合的感知是模糊的。他们通过不连续量的比较活  相似文献   

14.
“大小排序题”要求同学们根据题设条件,将几个不同物体的同类物理量按大小进行排序。这类题型既能夯实基础知识,又能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同学们解答时出错率往往较高,本将结合实例谈谈“大小排序题”的解题技巧。  相似文献   

15.
情况分析 我班幼儿按年龄分成大小两组。大组14名幼儿,经过一年多的培养,在剪、贴、画等美工技能方面进步较快;小组16名幼儿中,有12名幼儿已能沿直线剪许多形状的物体,能折各种小动物,已动作都比较熟练,其余4名幼儿也能用水彩笔画简单的物体。这次活动是根据以上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和要求 1.让幼儿初步掌握谜语的特点,引起对猜谜的兴趣。 2.在老师的启发下,学习按物体的主要特征来猜谜语。 3.发展幼儿的思维力、想象力及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内容和要求 1、要求计算能力较强的幼儿能迅速正确地认识5的数量,能比较多少,并能正确归类、匹配数量相应的同类实物。 2、对计算能力一般的幼儿,要求他们能在老师的提醒下,完成认识5的数量活动。 3、要求计算能力较差的幼儿能在老师及同伴的帮助下,通过操作练习,基本上完成认识5的数量活动。  相似文献   

18.
正区域活动是我们为幼儿创设的具有教育性、兴趣性、探索性、创造性、操作性和自由的、宽松的学习活动环境。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通过摆弄物体,自由操作,观察和实验而认识物体的特征和物体之间的关系,解释事物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形成智慧,发展个性,培养自信,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为此,我园以构建活动区特色为突破口,根据《纲要》提出"以幼儿发展为本""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理念,把活动区作为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我地区、我园幼儿的实际,构建能使幼儿快乐创新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9.
小班第二学期周次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形式和建议lO把同名称物体找出来。 能在一堆物体中,找出名称相同的3一4种物体,为学习分类作准备。 供给幼儿一堆实物,如积木、小捧、扣子等,引导幼儿说出每种实物的名移,再按要求把书称相同的物体选出放在一起。ll1l2①把同颜色物体找出来。②基本色(红、黄、绿)分类。 ①能从一堆实物中找出某一种颜色相同的物体。②能将物体 按红、黄、绿三种颜色分类。 ①提供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实物(如积木),引导幼儿说出其颜色,再按要求分别把红、黄、绿三色实物找出来。②通过游戏,让拿同颜色小旗的幼儿站在…  相似文献   

20.
活动目标 1.在幼儿观察、感知春天的基础上,开展绘画活动,练习多种绘画技能。将平时对春天所获得的零碎认识加以系统化,使幼儿对春天的特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 2.要求幼儿根据物体之间的大小比例,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创作一幅春景图。 3.培养幼儿观察、想象、创造等多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