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松健 《教师》2008,(12):84-85
今年,湖南省高考文科综合试卷采用全国卷一,笔者对其中历史试题部分做了一些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安徽省阅卷点提供的第一手材料 ,对 2 0 0 2年高考文科综合 (安徽、浙江、福建卷 )历史试题作一分析 ,供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一、数据统计分析1、试题分值和知识分布分析关于文科综合试题中各学科的分值 ,每年都存有争议 ,这也是由综合测试的特点决定的。 2 0 0 2年历史学科内综合的分值为 1 0 8分 ,对此大家没有异议。而跨学科综合试题中历史学科的占分比例就无法严格界定了。对于难以归属于具体学科的有争议的试题 ,如第 1、2 7题和第 39题第 ( 2 )问 ( 3)分、第 40题第 ( 2 )问 ( 4分 )等 ,本文采取折衷的办法 ,由此计算出历史学…  相似文献   

3.
李翰  曹靓 《历史学习》2007,(2):25-29
时间是构成历史的基本要素之一,高考历史试题特别注重对时间的考查.2006年广东高考历史单科共有五道选择题涉及中国古代史,其中有四道题目都是直接设问考查历史时间.高考重视对历史时间的考查还表现在: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发生的时间在高考试题中往往反复出现.  相似文献   

4.
一、近几年文综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一)关注学术,凸现文明从总体指导思想看,近几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历史试题加强了对人类文明多元化和人类文明演进的考查,强调“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即从经济文明、政治文明、思想文明等多个角度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如以“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主题,考查春秋战国、明清时期的经济史内容,主要是考查物质文明;又如以“古往今来,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推动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为题引,要求回答推动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发明与发展的社会需求、印刷术对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强大推动力、中国近代新式印刷业出现的社会政治背景及新式印刷业给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带来的新变化等内容,以及就中国印刷术发明、发展的曲折与辉煌谈认识。  相似文献   

5.
品评高考试卷.已经成为历年高考结束后各科教师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品评高考试卷既有利于促进高考命题的改革,也是为了反思我们中学历史教学与高考命题的关系,提高应对高考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王叶军 《历史学习》2003,(10):26-28
历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有“一幅古代到现实高度浓缩的历史画卷”之美誉,其“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关怀,弘扬时代主旋律,凸现活的历史教育”、“强调学以致用,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命题理念、命题的角度与技术乃至于命题的知识载体都起到了引领全国高考与中学历史教育的潮流。纵览2003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第37题(长城题)借鉴了2001年上海卷37题(燕王夫人墓题)和2002年上海卷28题(秦砖·汉瓦与东汉·画像石题)而且与2003年上海卷第28题(唐代妇女三彩陶俑照片)有异曲同工之妙,很大程度地体现了上海高考卷的特色。其一,命题立意现代化1.以考…  相似文献   

7.
2004年北京市开始自主命制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经过五年的探索,文科综合试卷历史试题已隐然具一家之风格,并且得到了中学历史教学界的普遍的认可乃至较高的评价。纵观近几年北京高考文综历史试题,不难看出,命题者始终坚持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学科能力为核心、以学科素养为主导的命题原则,  相似文献   

8.
高考结束的第二天.我便急忙买了一份带有高考题的《扬子晚报》,在办公室认真地看高考历史题。这时一个高中毕业十几年的数学老师也凑过来和我一起看。很令人意外的是,11个中国史的选择题他居然做对了8个。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9.
广东卷第26题最大的亮点是突出了对学生历史研究意识、能力和方法的考查,体现了与高校历史教学相衔接的特点。在以往的历史试题中,我们重视的是对学生的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复述、再认等能力)"和"运用能力"的考查,而"运用能力"则主要集中在对比、概括、论证、综合等方面,忽视了对学生历史研究能力的考查。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我们"要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探  相似文献   

10.
张玲角 《教师》2012,(34):106-106
2012年高考江西卷历史试题第41题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下图)。  相似文献   

11.
一、试题特点 1注重学科知识特点,兼顾现实热点问题 近几年来,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历史试题总要考查不少现实问题和与现实问题相关的热点问题。这样做.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负面效应:每到高考前,高一历史教师总要列出几十个的时政热点,来提醒考生在复习时加以注意,同时,也搞得教师自己在复习时无所适从,一是因为现实热点问题太多了,举不胜举;  相似文献   

12.
今年文科综合卷&;#183;历史部分的选择题,较往年高考卷的明显不同之处是依托某一重要历史知识点为切入点,考查与之有关联的一串知识,或者说考查了一个知识群。这是加大学科内综合能力考查的重要举措。如以罗斯福新政为考查切入点,既考查了对其经济政策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又考查了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经济政策中与罗斯福新政基本内容的相同处,  相似文献   

13.
周智 《政治课教学》2003,(10):40-41
2003年全国高考文综卷第41题是一道紧扣社会热点,涉及政、史、地等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题,主要考查二大方面的问题:一是历史上美国和现阶段我国关于人口流动和迁移的一些问题;二是城市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意义。这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好题。说它是一道好题,是因为:1.试题涉及的时空跨度大。从19世纪中期美国的多种形式的人口迁移(例如:有欧亚移民、奴隶贸易、国内移民),到我国近年来的多种形式的人口迁移和流动(例如:改革开放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人口流动;城市化下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长江三峡工程建设中的移民),相距…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认为,近年来的全国文综卷Ⅱ历史试题已成为高考试卷中的“鸡肋”,让老师难教,更让考生难学难考。2009年全国文综卷Ⅱ历史试题更是如此。结合流传于云南昆明的以下真实爆料,对卷Ⅱ历史试题特点及考生的成绩状况进行理性分析,无疑会得到相关印证。  相似文献   

15.
2004年.随着广东与山东、海南和宁夏高中课程改革的开展,“课改后的高考怎样考”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2007年,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终于来临.其谜底也被揭开。下面据阅卷所得,试对广东历史卷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最初看到2013年北京卷第37题时,我们与很多同行的感受一样,关注到的是北京卷在能力考查方面的不断深入,实现了从“顺理”到“成章”过渡,如第37题第(3)问“解读从‘海岸时’到北京时间在近现代中国的变化历程”,就是一个“升级版”——由2010年的指定主题、划分阶段,到2011年提炼主题、补充材料,再到2012年限定角度、解读现象,“升级”为自定角度、解读现象。由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也在感慨北京卷在推进课改方面表现出的坚决。  相似文献   

17.
2000年小综合3 x高考试卷,撩开了它的“红头盖”,终于使我们对命题思路、试题内容和格式、如何同政治、地理结合,有了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试卷命题的思路,对历史教学无疑起了指导作用,指明了命题的正确方向,有利于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杨健 《历史学习》2003,(10):28-28
2003年高考(广东)文理大综合卷第7题是一道历史题,笔者觉得这道选择题答案不够严谨,现分析列举如下,不当之处,请同仁指正。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两广地区占有独特的地位。回答7—9题。7.兴起于广西桂平的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的共同特点是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脱离了社会现实,流于空想C.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D.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此题所给正确答案为B。笔者认为B答案不够严谨,《资政新篇》不能实施原因是脱离了社会现实,但不能说它流于空想,《资政新篇》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洪仁之所…  相似文献   

19.
题目 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兰溪市第三中学戴胜旗老师通过对2006年多份全国高考文综卷中历史试题的分析,认为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人文性,即加强文化史考查、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如全国文综卷Ⅰ的第37题中华文明题、全国文综(北京)卷第37题“18世纪以来文明的对话”主题展览题、全国文综(天津)卷第37题“书籍翻译与中西文化交流题”等。作为高考命题的这一变化无疑是对中学历史教学的一种正确的导向,既利于改变文化史在高考和历史教学中的边缘地位,适应加强文化建设和科教兴国的时代要求,也利于发挥历史在教育中起到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作用。人文性使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虽然在纸笔为主要形式的高考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难以考查,但却可以通过考试进行引导。通过答题进行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