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客家人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客家人文素养。客家人文素养中既有廉洁文化建设需要的优秀人文精神,也存在有一些不利廉洁文化建设的封建糟粕。客家廉洁文化建设要吸收客家人文素养中的积极因素,又要防止客家人文素养中的落后元素。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结构的层面上,研究客家廉洁文化对社会廉洁文化建设具有推动意义。社会文化体系的建设包含了三个层次:一是个人的人生价值观;二是社会组织的价值取向;三是社会的价值理想和社会的价值评价。客家廉洁文化是客家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文化特质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在客家地区具有广泛而普遍的亲和力,适应于客家社会的社会组织的社会生活。其廉洁思想理念和行为,在廉洁文化建设中对社会个体潜移默化的教化,对社会风气的净化,对组织行为的规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客家文献是具有"客家特色"的地方文献,它能够完整地反映客家人的历史及文化传承。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客家文献,无论对客家研究还是对客家文化的传承都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就客家文献的定义、类型及如何建设客家文献资源体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长河中,由于特殊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客家地区产生了内容丰富、特点鲜明的"廉洁清正、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它主要通过客家人喜闻乐见的匾额、堂联、族谱、史志、谚语、格言、山歌、民谣等形式加以传承,同时又在杰出人物的身上折射出熣灿光芒,激励着客家人奋发向上,净化了客家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由于历史的原因,客家人十分重视道德教化。客家人的道德教化内涵丰富,外延宽广,主要通过客家人喜闻乐见的匾额、堂联、族谱、史志、谚语、格言、山歌、民瑶等形式加以传承,激励着客家人奋发向上,使得客家社会和谐稳定,人们安居乐业。从客家文化这一文化样态中汲取养分,重视道德教化,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客家廉洁文化受中原河洛文化影响,具有中原河洛文化底蕴。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不断传承和发展。以族谱、谚语、山歌等多种艺术形式,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客家廉洁文化,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廉洁中国梦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嘉应学院学报》2017,(10):16-21
粤东客家人"过番"的历史由来已久,明清达到高潮。"过番"是客家族群文化中的一道烙痕,它成为了客家人深刻而永久的记忆。"过番"之行牵系着客家妇女的累与痛、爱与恨。客家妇女为血泪"过番"的历史做出了牺牲:正是客家妇女坚强不屈,不畏生存的困境,而为客家人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谋生、发展,提供了后方保障与精神支柱。同时,客家妇女的"过番"又为现代客家人侨居南洋甚至广袤的世界而生存、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前期基础,为国家的昌盛作出了巨大的奉献。  相似文献   

8.
客家文学是客家历史文化的展现者,同时也是客家人对现实的思考。客家身份的认同是客家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种主题不仅成为客家人的自我意识表征,而且还成为了客家族群历史的记忆。客家身份认同是客家人对自身文化进行表达和表述的一种社会叙事,同时也为叙事学提供了一种族群历史记忆的叙事范式。  相似文献   

9.
客家节庆习俗体现了客家人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它们是建构客家人形象的基础。对客家节庆文化语篇的翻译是从地域文化到标准文化的转换,涉及复杂的文化因素。由于深度翻译有助于保留文化异质性,在文化翻译中有较强的适应性。基于深度翻译模式对客家节庆文化翻译进行的话语语境补充、主体意图明示和社团感情表达,有助于突出原文的社会文化语境和客家人的价值观,实现译文中客家人形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赣南采茶戏是客家人的文化产物,反映了客家人的精神世界、性格特征,展现了赣南客家的社会历史、风土人情,是客家人民间文化的一朵奇葩。作为培养中小学师资的高师教育,应大力弘扬和传承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把采茶文化、客家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相似文献   

11.
建设廉洁政治最重要的就是廉洁权力运作,从而必须以保持“廉洁”为中心,建立健全权力监督体系。其一,要着眼廉洁分权,强化权力资源配置的监督;其二,坚持廉洁“亮岗”,强化招聘岗位竞聘的监督;其三。要规范廉洁授权,强化岗位应聘人员选任的监督;其四,要健全廉洁运权,强化权力运作程序的监督;其五,要立足廉洁用权,强化权力具体作为的监督;其六,要完善廉洁管权,强化权力运行全程的监督。  相似文献   

12.
"三个自信"源于中国共产党90多年历练的总结,辨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中国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折腾,不动摇,不后退,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这一宏伟目标的提出有其历史必然性.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90多年不懈的努力,终于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目前,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建设方面,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梦”的提出和实现对于中国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都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推动社会发展,离不开对社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与准确定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纲领的新认识。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反映了我们党对世情、国情、民情的深刻认识和唯物、唯实、唯是的科学态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是在中国条件下实现现代化的一个过渡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三平"精神不仅是对中原人群体性格的精炼概括,而且也是对全体中华儿女本性的概括。因为"三平"精神与雷锋精神的本质和核心、所产生的道德基础是一致的,它们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特征,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十分重大的社会意义,都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两者一脉相承,密不可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国家统一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家统一与建设和谐社会是当前全党全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繁荣昌盛的关系进行剖析后,进一步揭示出当前统一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孝具有文化、伦理、教育、政治等多重内涵,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结构。其基本意义在于孝顺父母尊敬亲长,这构成以孝为本的理法规范要求。对父母“孝”的情感的扩充和延展,形成儒家传统中的祭祀祖先的“家-国”集体无意识形式。在中国文化中,孝文化是儒家仁爱伦理的底线;孝伦理是东方人伦所止的身份规范;孝心理是由家及国的人伦扩展;孝政治是君子齐家治国的基本前提。反思现代文化的西式建构模式,我们应对中国“孝文化”结构的发生、发展与中国先秦社会家庭组织的类型结构、地位形态加以认真审理,重建现代人类社会的精神支撑,才能对孝文化对中国文化心理结构的意义有正确的诠释。  相似文献   

18.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了解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内涵,探讨其时代价值,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境界,改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的提出再一次唤醒了国人心中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实现“中国梦”是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伟大实践目标.“中国梦”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不仅是“中国梦”的现实诉求,而且还构成了“中国梦”的实现方式,另外文化自强与“中国梦”体现出一致的文化话语表达,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文化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以客家廉洁文化推动和谐人际关系构建的内容非常丰富,从推动正确荣辱观的树立、纯化人际关系的社会风尚、确立人际关系的廉洁原则和促使清洁人际关系的形成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客家廉洁文化对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推动作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