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设问是教师在组织、引领与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行为,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启发思维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中,课堂设问不但使用广泛,而且与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对如“何设问”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要加强对“问”的目的性的研究,即怎“样问”才能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只有明确“了问”的目的,才能强化教师“设问”的主动性,才能更好地发挥“问”的教学功能。对此,笔者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谈几点做法。一、旨“在置疑”的设问——重理解和自发领悟学贵有疑。学生…  相似文献   

2.
“设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求知欲,是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变“被动”为“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设问”也能帮助教师创设教学高潮,调节教学节奏,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用好“设问”手段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着重探讨“设问”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一些基本原则。一、“设问”的导向性“设问”的导向性是指通过“设问”,应使学生思维趋向于某一确定方向,即指向“设问”的目的。因此  相似文献   

3.
课堂设问是教师在组织、引领与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行为,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启发思维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中,课堂设问不但使用广泛.而且与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对如何“设问”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要加强对“问”的目的性的研究,即怎样“问”才能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只有明确了“问”的目的,才能强化教师设“问”的主动性.才能重好地发挥“问”的教学功能。对此.笔者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4.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课堂设问是教学的基本内容,是教师启发诱导和执教的手段。但现行教学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设问只有10%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台上设问频频,学生在台下默默无闻,所提的问题激不起学生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课堂上缺乏师生、生生间互动的热烈氛围。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精心设计问题,巧妙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气氛和效果。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结合平时听课的观察、思考和总结,现提出政治课课堂设问的五个“度”,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中,设问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它被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注重问题的设计。当前课堂设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表面性设问;习惯性设问;  相似文献   

6.
设问是生物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设问中大有学问。教师结合所教的内容.以精心的设问,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他所熟悉和关心的情景;通过启发和引导学生参与解决这些问题,达到掌握、巩固、运用和发展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目的。按教学要求,设问可分为“是什么”到“为什么”,直到解决问题的“怎么办”三个递进层面。在“是什么”的第一层面,教师所涉及的是陈述性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是判断的准确性,只需通过简单的应答即可完成,  相似文献   

7.
自然教学中,为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我试用了“设问·探究·结论”的新的教学程序,这种教学程序同传统的教学程序正好相反,是将欲探索、研究的问题放在前面,通过学生的动脑、动手,最后得出结论。 “设问”即设置问题,问题的设置是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是本节课内容中的关键问题,有时可以采用课文中提的问题,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某一自然现象出发由教师提出。教师设置问题,要深入挖掘教材,找有“戏眼”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学认为:“思维常常由问题引起。”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设问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的设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语文阅读教学中设置问题的技巧的优劣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好评。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掌握灵活多样的设问技巧。那么,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设问呢?  相似文献   

9.
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问题,掌握设问的艺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则会使课堂充满活力。一般来说,设问的艺术主要体现在通过以下“五问”来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10.
问题1:课前设问把握不准设问是美术教师备课遇到的难关之一,因缺乏教学经验及大量的听课积累,年轻教师在备课时往往遇到设问无方向的问题,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影响。问题2:课堂提问指向不明美术课堂常问“是不是?”“对不对?”等指向不明确的问题,学生无法了解教师的提问意图,并且这些提问也未能体现美术的学科性。  相似文献   

11.
课堂设问是为了开启学生思维,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是教师教学启发艺术的主旋律,也是教师教学艺术核心。对课堂设问的基本特点、原则、类型、功能的认识程度决定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动性的差异,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思维的成败。笔者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体会,对探讨课堂设问作粗浅论述,以有利于今后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一、中学数学课堂设问的特点及原则 1.课堂设问的特点: (1)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  相似文献   

12.
立意统摄下的选材与设问,是“双新”背景下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和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学为例,对立意统摄下的选材与设问作了初步探索与反思。教师可以通过解读课标和教材、关注初高中衔接、化用学术界成果等方式,确定教学立意;基于教学立意进行选材和设问,让学生在围绕核心问题思考和突破的过程中生成对于历史内涵的认识,进而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以设问的形式把学生引入探究活动。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往往有一些学生会大声地喊“我知道,我知道”。这时,教师如果处理不当,会出现尴尬的场面,甚至会打击这些学生的积极性。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样处理呢?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学则须疑。”有疑问才会积极思索、努 力进取,力求得到正确答案。在现代教学中被广泛应用 的“启发式”教法正是充分利用了这点。将设问作为一 个很重要的手段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设问的目的在 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然后在教师的分析、解说之后,真 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及技能。因此,教学中要设问, 但更应注重设问的艺术性。 一、应直接提问,忌过于简单或难于回答 在整个教学过程。应直接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要求而 精心设问,提出难度适中,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然后相 应围绕问题进行导读或讲解,使学生能够努力思考,踊跃讨论…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以设问的形式把学生引入探究活动。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往往有一些学生会大声地喊“我知道,我知道”。这时,教师如果处理不当,会出现尴尬的场面.甚至会打击这些学生的积极性。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样处理呢?  相似文献   

16.
课堂设问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手段。在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教学中,虽处处也离不开“设问”,但其出发点往往偏重在巩固知识、掌握知识上,而现代教学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把眼光放宽到发展学生智能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选用如下几种设问形式: 1.观察型设问。给学生以实物、实例或图形等,让学生观察,使其获得对某种事物的某种特性的认识。在观察前或观察后,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学生或者是根据教师事先提出的问题进行观察、思考,随后回答;或者是先进行周密观察,然后按教师事后提出的问题思考、回答。这类问题,有时是引导学生集中观察事物的的某一侧面,不使其分散精力;有时是帮助学生增加观察事物的深度;有时是促进学生观察的敏锐性,注意抓住与学习课题  相似文献   

17.
生物课的课堂设问是生物教师常用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作用。设问后教师对学生的应答如何作出评价呢?这是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一个恰当的设问与中肯的评价相结合,才能使课堂设问这一教学环节达到完美。设问后的课堂评价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一、肯定性评价在课堂设问中,由于教师设问的层次不同、涉及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点不同、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学生所作出的应答是有差异的。有的能正确回答,有的回答不够准确甚至出现错误。无论何种情况,教师所做的评价都应是肯定性的。对回答正确的…  相似文献   

18.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无从探究;问题的质量高低,也决定了探究的学习效果.在探究性学习中,要努力提高设问的有效性,达到以“问”促探,以“问”引思.这是很值得教师深思与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中提问“六忌”牛春明提问这一教学方式以师生之间活动为主,它可以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有些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常常在教学时陷入困境,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设问不得当。现将发现的问题归纳如下,简称“六忌”...  相似文献   

20.
宋朝教育家张载说过:“学则须疑。”“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课堂设问是为提高教学效益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就设问的种类和原则谈一点认识和体会。一、课堂设问的种类 1、引入新课的设问引入新课是教学程序的第一环,新课引入是否顺利,关系到整节课的教学成败,通过设问巧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探究问题底蕴的强烈愿望,例如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教师可先演示“铁球碰鼻”的实验(取一个铁球作为摆锤,用细绳悬挂起来,把铁球移离平衡位置,靠近实验者的鼻尖,然后放手,当铁球落过后又荡回来时,十分靠近鼻尖,却不会碰着),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大铁球撞向鼻子时老师一点也不怕呢?由这个问题引入课题,学生的思维就很活跃,又如电动势课题的引入,可采用教师先演示将同一小灯泡分别接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