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议学生的逆反心理王培利班主任老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要求学生这样做,学生却偏要那样做。这种学生与教师意愿相反的心理状态,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好奇心。比如,社会上的一些不健康的文艺作品,越是受到批评,学...  相似文献   

2.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免不了要用批评这一教育手段,使犯错误的学生能够改正错误,更快地进步。但并非所有的批评都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有些老师由于批评运用不当,不仅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给整个班级带来不良影响。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运用批...  相似文献   

3.
批评和教育是教师常用的两种手段.学生处在受教育的阶段,一般来说,老师对待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应以正面教育为主,但必要时也要采取批评的手段.批评是教育学生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它对矫正学生的错误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批评要注意原则,讲究方法,包括时间、地点、态度、手势、表情、范围、学生的素质、谈话的方式等等.如果批评的方法不当则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相似文献   

4.
正确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会泽县教研室周怀云常常听到一些老师感叹:“唉!现在的学生邪门!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是油盐不进,真拿他们没办法。”其实,有这种态度的学生是逆反心理在作怪。逆反心理是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情绪,做出与该事物皮层的...  相似文献   

5.
实践中,常令教育者头疼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是中学生早恋问题。由于对此类问题的措施不当和处理不力,常使教育事倍功半。有些教师,一旦发现哪个学生早恋,就如临大敌,批评、训斥、讽刺、挖苦……造成了师生间思想对立,学生在逆反心理作用下破罐子破摔的严重后果。而有经验的老师,对此往往采取暗示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萍 《宁夏教育》2014,(4):27-27
批评是教师教育学生改正缺点和错误常用的手段。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常常收效甚微,有时因为教师批评的方式、场合选择不妥,使某些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能正确认识缺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观察发现,有些教师批评学生时在言语、表情、动作等方面存在着不当行为,结果批评不仅没有唤醒学生,激发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内驱力,反而给学生心理造成了消极影响,致使批评收效甚微,甚至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7.
大凡做学生的都害怕老师批评,也厌烦语气生硬的说教,这种害怕和厌烦就是一种潜在的心理负担。当学生受到老师的说教与批评时,这种负担便会转化为"心理超重压力",使学生产生"任尔风吹浪打,我处岿然不动"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表明,批评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策略。惩罚作为一种外部动因,使用得当,可以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能使学生对错误行为产生羞耻感和负疚感,把批评看作是前进的鞭策力和进步的新起点。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老师使用批评不当,简单粗暴的批评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益。  相似文献   

9.
活动背景 现代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家长都是百依百顺,这就导致一些孩子经不起批评,受不了挫折。有时候由于迟到、和同学闹矛盾等,被老师批评一两句,他们就会想不通,片面地认为老师是故意和自己过不去、给自己找麻烦,进而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对抗老师的教育,甚至让家长到学校帮自己“理论”、无端投诉老师,严重地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批评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如何对待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反心理是教育的大敌,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但老师的教育难奏效,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极为不利。逆反心理主要有超限逆反心理、自主性逆反心理、情境性逆反心理、公平性逆反心理等几种类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通过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营造良好的班级氖围、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措施,做好教育工作,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1.
陈庆梅 《湖北教育》2004,(20):59-59
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是:有的班主任温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而有的老师批评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做老师的都愿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有一种正常的、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情感交流方式。学生方面却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老师关起情感的大门,痛快一点的,也是半开半闭。显而易见,班主任如不能了解、不能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增加施教、管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12.
批评是实施教育,达到教育目的的方法之一。方法适当,会达到预期的效果。方法不当则会劳而无功,或者收效甚微,甚至产生负面效应。一味地讲大道理,满嘴老话套话,学生听腻了,效果不会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动辄大发雷霆,把学生骂得狗血喷头,或者讽刺、挖苦、嘲笑,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结果可能是学生口服心不服,还可能公开对抗,使老师处于尴尬的境地。我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批评方法,力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或者婉转地提醒一下,让学生自己觉悟过来,自觉纠正不好…  相似文献   

13.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特别是班主任工作,难免会与学生发生冲突。教师若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造成他们情绪波动,产生逆反心理。平时也看到一些教师,由于批评方式不当,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也损害了教师形象和威信。如果讲究批评的方式,将批评之语用赞美之词作艺术包装,将逆耳的语言放在赞美之后,先肯定他的长处和优点,他一定能诚恳地接受批评,改正不足。在一次活动课上,一位五年级学生竟大打出手,满口脏话。由于他个子高、性子犟,平时老师、同学都叫他“惹不起”。因此,他平时也毫无顾忌。当时,作为任课老…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和教育者,要管理好一个班级,教育好每一位学生,有时离不开批评这一教育手段。批评得当,可以促使学生自觉认识缺点和不足,从而积极改正错误;但运用得不当,就会失去应有的教育意义,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批评教育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班主任在运用时要把握前提,明确原则,注意方法,讲究策略。  相似文献   

15.
消除学生逆反心理方法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反心理是学生对教育者的“反抗”心理,它是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逆反心理会影响学生接受正确的教育,影响他们世界观的形成,是教育工作的一大障碍。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呢? 1.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态度生硬,方法不对,学生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教师的批评不符合实际,或把学生说的一无是处,也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3.教师在不以身作则时批评学生,学生就会不服气,因而产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6.
批评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作为一名正处在成长发展时期的初中生来说,违纪犯错,产生矛盾在所难免,受到批评当然是少不了的。虽然批评的手段人人会用,但技巧各有不同,批评不仅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师如果不讲究批评的艺术,批评的方式不妥,不分场合,语言不当,往往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样不但达不到批评教育的目的,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抵触,产生逆反心理,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为人师者,在批评学生时,必须周密思考,把握度和量,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心理特点,结合具体问题,采取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批评方式,讲究批评的艺术性,给学生良性刺激.提高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希贵在《学生第二》上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说是在一个参与式校长培训班上,一位校长被要求回答一个情景性问题:当一位教师与一名学生发生争执,校长该批评老师,还是该批评学生?这位校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当然是批评老师,因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这是一个毫不动摇的中心。当今天普遍强调学生是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时候,教育管理中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怎样的位置上?教师是具有自主权、主体地位、独立人格的人还是受人差遣、训导的附属品、雇工甚至工具?  相似文献   

18.
批评教育是教育学生的一种重要方法。适当的批评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正确学习。然而,很多教师对于学生的批评程度难以做到合理的控制,那么这样就会适得其反,让学生产生一种逆反心理,进而造成师生关系恶化。批评教育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它要讲究方法手段,不仅要批评也要给予肯定。既有对于学子的热情和期望的态度也有一个冷静分析的理智,这样可以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老师对于自身的关怀和爱护,使其振奋精神,加倍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给老师。本文就对于小学教育中的批评教育法来探讨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做到批评、教育两者兼得。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工作辛苦,特别是碰上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更使人烦恼,尽管想了许多办法,但收效甚微,就是得不到学生的理解,总认为老师与他们过不去,在故意整他们,从而形成逆反心理。诚然,老师批评学生其用意是好的,即使骂学生一顿,也认为是良药苦口。但笔者认为良药并非一...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反感并导致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越是表扬某个学生,其他同学越是看不惯这个学生;过分批评某个学生,反而激起其他同学的同情;越是禁止学生某种行为,而重复该行为的学生。反而日渐增加;等等。这类现象都是心理学所指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作为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一种违背常规的心理活动,通常表现出多种特点:一是对立性。产生逆反心理的学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与众人和常规相对立的言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