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取决于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目标导向”模式就是以“企业专家开发”为依据创新课程体系,以企业真实场景为基础创新实验环境,以培养“双师”队伍为保障创新运行机制,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创新特色模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要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室的"岗位超市"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引导,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专业工作室为载体,以"零距离"上岗为目标,通过构建自主、开放的工作岗位和学习环境,促进不同个性、不同潜能的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职业能力培养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基本内涵,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主要体现在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推行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构建"双师"素质高、"双师"结构合理的工程型专业教学团队.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人才培养理念、强化校企合作机制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企业学习"环节学生学习质量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决定因素。通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南京工程学院以明晰现场工程师的规格标准为起点,以"普惠型"培养模式带动全校人才培养内涵拓展和质量提升为目标,以校内外联动的实践教育平台为基础,构建了完全意义上自主、灵活的校企相融协同育人模式,为创新"企业学习"实施平台与机制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以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才培养需求为出发点,结合企业定位和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构建以"四合"为引导思想、以"社会-单位-学生个体-老师"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为基础、以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培育为主线、以人力资源管理用具为资源的人才培养系统。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要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设置上,以市场为主导;在教学设计上,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宗旨;在课程模式上,采用工学结合,任务教学法;在师资建设上,努力建设"双师型"队伍.  相似文献   

7.
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担负的重要历史责任和使命,大学生学科竞赛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学科竞赛驱动的"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一二三四"理念和思路构建的,即一个目标、二个面向、三个结合、四个支点,包含了目标层、路径层、机制层和成果层四个层次."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以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在实践中得以落实.构建完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协作机制和宣传机制能够保障"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主要创新点:1.模式创新本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对接创新抓课改、对接生产抓技改的"两对接"方法,实现专业技能教育与技术创新教育两位一体;通过基础文化学习、专业技能学习、企业生产实习三个领域同步推进创新教育的方法,构建创新文化教育、创新技法学习、专利转化和科技创业"三步走"理论模型:通过组织设计"四推动"实践项目和建设  相似文献   

9.
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校企协同的卓越人才培养等问题,以本科生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校企协同为导向,通过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探索、企业实践课程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开展等,实施三结合("课堂教学、企业实训、学科竞赛"三结合)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本科生的工程创新能力[1]。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教育部提出高职院校要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行业性和职业性的特点,走基于行业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之路。我院在航空服务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以分析专业的行业面向和目标岗位为基础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以目标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设计课程体系,以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为手段培养职业能力,以三步实践教学实现岗位对接,形成较完善的"任务导向,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优势以及应对全球知识经济的挑战,探索师范院校培养社会认可的创新型人才模式,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科学定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学校"创新杯"活动为契机,打造创新人才培养的专业平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创新杯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本文就基于大学生创新杯活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本文以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构建"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从企业需求出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最后以师资队伍和实训室建设来保障"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变迁和高水平专业建设速度的加快,以产教融合为载体,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势在必行。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过程中,必须把握其关键点,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即:深化产教融合,完善育人制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要求的双向对接;采用“双导师”制开展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的“学练结合”;统筹专业建设与生产实践,加快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标准,促进办学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产业升级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机电专业为例,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通过深度校企合作,构建"厂中校"、"校中厂"平台,实现"场地共建"、"设备共享"、"资源共融"、"人才共育"的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引入现代检测、设计与制造技术于学习、培训课程中,满足员工岗位变迁和企业发展需求。实践证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行之有效,取得了众多成果,值得推广和复制。  相似文献   

15.
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改革方向和目标,需要构建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创新人才的共同特征出发,提出"课堂—实践—科研"三步走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要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是专业的建设发展,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建设的关键.我国高职教育界都在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探索与实践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的载体,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3+1"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校企合作的模式之一。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塔型"框架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详细论述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以学生为本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校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以承担"理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及其实践基地建设"、"综合性全程考试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等国家教改项目和多项省部级项目为契机,以实施创新教育为主线,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在各个层面积极推进创新教育实践,形成了"以学生为本,特色突出,整体优化"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及个性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具有机制灵活、市场应变能力强等优势,本文以民办高校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特色为研究目标,以"GPC"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将药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目标和基本要求进行进一步实践和探索,在药学类人才培养的市场化需求、课程整合、实践创新体系的构建等方面进行特色研究,以期为地方高校,尤其为民办高校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产生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本着"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会计专业办学活力为目标"的专业建设思路,强化会计专业改革力度。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会计应用人才,就必须创新"岗课证对接、德能识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满足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所需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融入行业、企业要素与职业要素,强化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室内涵建设,有效发挥校外实训基地作用。使学生通过校内、校外的实践活动,实现"德能识"共育之目标。为"岗课证对接、德能识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