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苻坚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著名国君,“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王猛是苻坚的亲信辅臣,“在将相群中也是第一流的将相”。苻坚和王猛,可谓中国古代史上一对明君和贤相。正如当时秦魏公度曰:“苻坚、王猛、皆人杰也!”一苻坚(338—335)略阳临渭(今甘肃泰安东南)人,氐族。一名文玉,字永固。坚“臂垂过膝,目有紫光”“姿貌环伟,质性过人”;七岁时,“聪敏好施,举止不踰规矩”。苻坚的祖父苻洪“奇而爱之,名曰:坚头”,认为“非常相也!”坚自幼好学,博览群籍,多才多艺,广结天下英豪,有经世济国之志。太原薛讚、略阳权翼初次见到苻坚也惊奇地赞叹“非常人  相似文献   

2.
苻坚系前秦皇帝苻健之弟苻雄之子,氏族,于公元375年在众将支持下杀掉残暴的前秦皇帝苻生即位,去帝号,称“大秦大王”。苻坚是一个政治比较清明的统治者。特别是他在对待各民族的政策,这不仅为:“十六国”的多数统治者所望尘莫及,而且连不少汉族统治者也大有逊色。范文澜同志说:“苻坚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册423页)“十六国”中有不少的统治  相似文献   

3.
十六国时期,各割据政权在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纷纷调整统治政策。前秦皇帝苻坚重用汉族文士王猛,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革新,使前秦的国力日益强大,结束了我国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相似文献   

4.
论王猛     
王猛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王苻坚的谋主。他辅佐苻坚,整饬吏治,严肃法纪;发展生产,恢复经济;扫平前燕,完成北方的统一。在他任相期间,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对前秦进行整顿、治理,使前秦社会秩序井然有序,北方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前秦进入全盛时期。  相似文献   

5.
学过中国古代史的人都知道东晋十六国时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知道在这场大战中一败涂地的前秦皇帝苻坚.其实,苻坚是一个风流儒雅的人,论起治国安邦之道,我看他也许可以和唐宗汉武相比.苻坚是氐族人,他357年即位后,招贤纳士,整顿纲纪,把前秦治理成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渐强盛、文化比较昌盛的政权.任人唯贤.他改变了非氐族人不用的旧观念,大胆任用出身寒微但有才能的王猛参掌机要.王猛崇尚法制,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限制打击氐族贵族及汉族不法势力.把京城一霸、皇太后之弟强德处死,还镇压权贵、豪强二十多人,“于是百僚震肃,豪右屏气,路不拾遗,风化大行”.  相似文献   

6.
儒家“华夷之辨”的思想影响着人们对一些历史问题的看法。尤其那些本为华夏之裔却身事夷狄之廷的“失节”汉臣,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承受着极大的舆论压力。李陵、王猛和许衡是中国历史上仕胡汉臣的三个代表,后世文人对他们的看法不一:对李陵个人以同情为主,但却一致反对其效忠匈奴之举;对王猛毁誉参半,多认为他不应效忠前秦,但到清代中晚期开始出现反调,认为忠于苻坚也是一种君臣之义;对许衡则以称赞和辩护为主,但其中仍暗藏“仕元是罪”的逻辑前提,直到清代中晚期士人的史论中,才对元朝的正统地位予以不加保留的认可。这些历史评价表露出不尽相同的华夷观念。我们从中能够窥察到中国古代文人对华夷伦理与民族问题的调适之法。  相似文献   

7.
古今史家均认为“骄傲轻敌”是苻坚淝水之败的重要原因。考诸史实,淝水之战前苻坚并无所谓“骄傲轻敌”问题。从苻坚一贯禀性看,他是一位注重儒学涵养、仁孝规矩、虚心纳谏的政治家,骄傲自大非其性格特征;从前秦与周边民族关系上看,苻坚亦无骄傲轻敌之心,而对攻晋战争十分重视;苻坚战前的言辞并非一般的浅率粗直、骄傲自大的信口之辞,而旨在表明其政治愿望和攻晋信心,是企图达到激励将士的誓师性言辞。这些言辞并非毫无凭依,而是有其政治、经济、军事内涵。通过苻坚和祖逖的比较,分析《晋书》的民族偏见和正统观念,还可进一步了解《晋书》为苻坚定“刑”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8.
氐族苻氏在军事部落集团的基础上建立政权时,氐、羌贵族势力豪横,无君臣之体。苻生继位后,为维护和巩固脆弱的皇权,大杀酋帅重臣。而夺得大位的苻坚,更重用汉人士族王猛,继续打击朝廷和地方上违法的氐族豪强,建立起强大的专制君主制度。苻坚还实行“夷狄应和”的民族政策,采取对投降的异族贵族的优礼制和对边境异族的羁縻制。他为促进民族和解、缓和社会矛盾,而坚持抛弃民族偏见、反对民族歧视的理念是非常宝贵和值得称道的。  相似文献   

9.
纤媚妩 《初中生》2017,(7):40-41
公元383年,踌躇满志的前秦皇帝苻坚,多了一个新身份——征晋兵马大元帅.他召集了八十余万兵力,摩拳擦掌准备建立一个四海一统的崭新的秦帝国.于是,苟延残喘的东晋,这块被苻坚念念不忘的鱼肉,终于被搁上了砧板. 大约是苻坚同学首次参与如此声势浩大的军事行动,再加上皇帝当习惯了,拎不清自己的角色定位,一时间对兵马大元帅的身份有点“出戏”.前秦军八十余万,东晋军八万,兵力如此悬殊,胜与败应当是毫无悬念,主帅的“出戏”似乎也无伤大雅.  相似文献   

10.
苻坚是一位深受汉文化影响的氐族人。他对汉文化有着很深的认同,尊儒崇德、隆遇儒士和对“大一统”的强烈追求。苻坚所采取的民族政策不仅对汉人,而且对其他少数民族和政敌都带有极大的包容性。然而苻坚的这种民族政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忽视了西晋以来不断升腾起来的民族意识的强固性,错误地认为自己主动向汉文化认同、以极大的包容态度对待各族士人民众,就会赢得他们对自己的认同与接纳。  相似文献   

11.
在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当中,前秦苻坚是一位颇有作为的杰出的政治家。他即位后,励精图治,国富兵强,先后“平燕擒代吞凉”①,统治范围“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苞襄阳,北尽沙漠”②,使前秦政权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统一北方大业的少数民族政权。苻坚治秦的成就,和他治国的思想及实施的各项政策是分不开的。本文准备对这一问题的几个主要方面试作一番探讨。不妥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公元383年,暂时统一了中国北方和四川地区的氐族人苻坚统治的前秦政权,出动号称的百万大军,进攻偏居江南的东晋。东晋朝野团结一致,以八万精兵在淮南的淝水击溃了前秦的军队,前秦政权不久也就败亡了。这就是历史上闻名中外的淝水之战。如何评价淝水之战的性质,当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新的意见:其一,认为“前秦对东晋的战争,不是以氐族对汉族进行‘种族奴役’为目的的民族侵略战争。……乃是南北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一场兼并统一的战争。”①其二,认为“前秦方面是统一中国的正义的战争,而东晋方面是保卫土族地主腐朽统治的不义战争”,因为“前秦的统治到苻坚时,已经完全封建化,完全是一个封建政权。”而东晋的“士族制度已发展到了糜烂的程度,”统治者“关心的不是如何治理国家,发展生产,而是如何抢掠、瓜分这一角落里的土地和财富。”②笔者认为这两种意见都值得商榷,现论述如次。  相似文献   

13.
前秦是氐族贵族联合汉、羌等族地主阶级建立起的封建政权。在苻坚统治期间,前秦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在民族政策方面,苻坚推行了相对来说比较先进的民族政策,并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但形式上的统一并没有使前秦和诸民族的矛盾得到彻底的改观,苻坚民族政策的失误更进一步激化了民族矛盾,使之成为前秦国家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苻坚乃十六国时期前秦之统治者。在其统治前期,独尊儒学,兴办教育。总结苻坚崇儒的经验,对研究十六国教育史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苻坚是一位深受汉文化影响的氐族人.他对汉文化有着很深的认同.尊儒崇德、隆遇儒士和对"大一统"的强烈追求.苻坚所采取的民族政策不仅对汉人,而且对其他少数民族和政敌都带有极大的包客性.然而苻坚的这种民族政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忽视了西晋以来不断升腾起来的民族意识的强固性,错误地认为自己主动向汉文化认同、以极大的包容态度对待各族士人民众,就会赢得他们对自己的认同与接纳.  相似文献   

16.
【成语出处】《晋书·谢玄传》【求解驿站】形容惊慌疑惧。多用于战争。【活学活用】由于连番败于敌手,此时将领已____,只盼早早结束这场战斗。离现在一千五百多年的东晋时期,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被前秦皇帝苻坚统治着。苻坚仗着力量大,组织了近百万大军,去攻打东晋。这支队伍浩浩荡荡,旗帜蔽天,  相似文献   

17.
德莱塞曾在一篇文章里谈到他对托尔斯泰的看法时说:“照我看来,托尔斯泰那永垂不配的伟大,并不在于他的社会学说和道德学说,而是表现于他的长篇小说.”德莱塞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它不仅仅反映了长时期以来许多人对“托尔斯泰主义”的不理解,同时也是典型的“世界观与创作方法分裂论”的又一体现.这种“分裂论”在我国早已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文章还进一步指出其错误在于把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全部归纳为他的政治观点,我完全赞同这种分析.但是,当再进一步将世界观具体化为哲学观、历史观、道德观时,却又认为托尔斯泰的政治观点、宗教观点与他对生活进程社会关系的理解和揭示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并把宗教观点与政治观点一起说成是反动的.对托尔斯泰的宗教观完全否定的看法我不能不表示异议.宗教,“托尔斯泰主义”与托尔斯泰的创作究意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本文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略论谢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在东晋初创时,“王导之笼络江东士族,统一内部,结合南人北人两种实力,以抵抗外侮,民族因得以独立,文化因得以续延”,他是“民族之功臣”①。继王导之后,“江左风流宰相,唯有谢安”。②谢安是在孝武帝时位至宰相的。他执政时发扬土族政治统治的优势,妥善处理了各种尖锐的社会矛盾,使东晋“君臣辑睦,内外同心”③,为东晋开创了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376年,前秦苻坚统一  相似文献   

19.
汤化龙、进步党与民初政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们对立宪派在民初的政治活动研究不够,评价也欠客观和公允。对立宪派的重要领导人汤化龙的评价即是一例。有的研究者因汤化龙支持过袁世凯,就说汤的“政治利益和袁世凯紧密联结在一起,因而为巩固袁的专制统治格外卖力。”或说他“为袁世凯推行专制统治效力。”对其领导的进步党,有人讲其“真正意图就是要建立一个驾驭各党之上的政党,以便控制全国政局,帮助袁世凯建立一个强而有力的反动政府,以巩固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它建立后,“成为袁世凯的反动工具。”对此评价,笔者不敢苟同,拟就汤化龙及进步党在民初政局中的态度与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裨有助于客观、公允地评价立宪派。  相似文献   

20.
苻坚评述     
从整体来看,前秦皇帝苻坚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位有个性、有思想、有作为、有功绩的悲剧人物.如果把苻坚的一生按出生至20岁、21岁至43岁和43岁至被杀分为三个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