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奥茨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受到现代西方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其在实际创作过程中通常会以人道主义思想为创作核心,充分吸收现代文化的创作理念和相关技巧,该种小说塑造方式使其成为了独特的心理现实主义,并采取相对独特的心理描述方法准确揭示人物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  相似文献   

2.
心理现实主义把"心理"和"现实"有机结合,二者互为补充又相互依存。欧茨在小说创作中,继承和发扬了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他们》中三位主人公的生存背景、个人成长及心理发展的解读,来探寻作品的心理现实主义特征和其中的道德及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3.
作为美国一流的剧作家,奥尼尔在已经创作的近50部剧本中作出了大胆的尝试,并在能想象得到的所有戏剧形式上作出了创新,尤其是将心理斗争和现实主义融入到了他的作品之中。《毛猿》这部剧则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4.
《杂色》与《游泳的人》是两篇优秀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它们的作者分别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和美国心理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性作家约翰.契佛。本文通过对两篇作品的比较分析,试图说明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文学作品和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6.
《他们眼望上苍》是美国已故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最重要的代表作。小说以其寓意深刻的象征手法,由整体到局部,从情节安排到自然物象、人物姓名、人物服饰都用少量文字表达出丰富的内涵。本文将全面解读小说中的象征所包含的丰富意蕴,揭示主人公的个人成长经历、女性意识觉醒,从而了解小说的主题与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比利时与法国合拍的动画版《鲁滨逊漂流记》于2016年国庆档登陆国内各大院线,欢乐卖萌的喜剧元素让人忍俊不禁,困境求生的题材设定使人斗志昂扬,客观真实的历史再现则引人深思。本文从海盗意象、宗教信仰以及动物角色三方面入手,归纳了影片的现实主义元素。  相似文献   

8.
心理现实主义及其奠基人亨利·詹姆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现实主义是传统文学从现实主义走向现代主义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也是一种创作方法。它的产生无疑是直接受到了现代心理学的影响。与现实主义相比,它虽然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旨归,但作品表现的对象已从外部事件转移到了人的精神世界;与意识流手法相比,它虽然也是以心理描写、心理分析为主要艺术手段,但这仍然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而且它所关注的只是意识层面的而非潜意识的心理活动。亨利·詹姆斯以《贵妇画像》为代表的作品的艺术成就以及由此显示出的艺术探索精神,奠定了他作为心理现实主义奠基人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9.
10.
美国著名作家菲利浦.罗斯于2001年出版了凯佩什系列小说的第三部《垂死的肉身》,在评论界引起好评。文章从新现实主义视角解读小说《垂死的肉身》,旨在探讨当代美国人精神悲剧的同时,揭示作品中美国移民在当代美国社会的境遇和危机,并指出作品中罗斯将凯佩什的个体经历置于美国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去思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利琳 《考试周刊》2013,(28):24-25
现实主义是对西方十八九世纪的工业文明及兴起的中产阶级庸俗价值观的一个大反动。伴随工业文明而蔓延开来的麻木不仁、苦闷沦落、孤独寂寥的精神瘫痪和信仰破灭,在城市里每时每地都上演着。本文分析《阿拉比》中的细节,揭示人们心灵的荒芜和宗教信仰的破灭。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技法与主题两方面,解读石黑一雄的小说《克拉拉与太阳》中对传统现实主义的超越。在技法层面,主要体现为用丰满的人物塑造体现人性的复杂、非人的第一人称叙事引发思考两个方面;在主题层面,主要体现为将小说的内涵从批判社会现实深入到揭露人心、从关注当下社会现实拓展到警示未来生存危机两个方面。在对现实主义的超越中,作者发出了尖锐而又现实的“人心”存在之疑,警示读者在人机共存的必然历史发展趋势下,如何重拾“人心”的主体性和不可替代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暴力的描写,欧茨揭露了美国女性的生存状态,透析了隐藏于暴力之下的女性的悲哀与无奈。以男性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带给女性的是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伤害。这些在暴力中成长的女人在无形中变成了同样不择手段的施暴者。论文从语言、身体和精神等三个方面揭示了欧茨的作品《他们》中的女性暴力,分析了其社会根源,也展现了女性自身的悲哀。  相似文献   

14.
李丹 《林区教学》2011,(10):16-18
《只争朝夕》是公认的贝娄的代表作之一,是当代一部名著。运用心理现实主义和心理学理论分析小说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以此来解析小说中所展现人物的迷惘与孤独,并通过研究小说中对于人自身存在的思索和认识,对人类生存意义进行有价值的思考,同时通过对作品中的主人公进行剖析,分析其苦闷与绝望生活的原因所在,进而指出个人只有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努力,才能获得人生的成功。《只争朝夕》的成功对索尔.贝娄以后的创作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同时对我们进一步研究索尔.贝娄的其他作品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人格心理及社会文化心理的角度,解读由美国名著《飞越布谷鸟巢》改编并获得五项奥斯卡大奖的影片《飞越疯人院》,并对其所反映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美国六、七十年代社会文化心理变态现象,进行了表象和内涵的解剖。  相似文献   

16.
湘西“牧歌”的成功建构,让一个作为浪漫主义作家的沈从文的文学地位得以确立。但是,沈从文却并非一个纯然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写作者。事实上,沈从文自创作以来,对现实的倾注都是一以贯之的。不过,他真正从“二十世纪最后一个浪漫派”转变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应该是全面抗战以后的事。其中,未竟的长篇小说《长河》可以视为他向现实主义转向的一个重要节点。《长河》以鲜明的现实主义方法不仅描写了生活的细节,塑造了一系列典型人物,还生动还原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湘西社会的整个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抗日战争的触动以及1937年南迁途中的见闻,增强了沈从文关注现实、评价现实并期望能够介入现实的激情。正是这种现实主义精神,为《长河》灌注了悲慨动人的情感力量,小说文本也因之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于春荣 《培训与研究》2007,24(12):23-24
佐拉.尼尔.赫斯顿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升起的一颗明星。当代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赞誉赫斯顿为"南方天才"和她的"文学之母"。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和沃克的著名小说《紫色》被誉为黑人女性主义的杰作。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这两部小说进行阐述,通过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回归分析了黑人女性的独立过程。  相似文献   

18.
许多中外学者认为象征主义的经典诗作《荒原》是反现实主义的,笔者却从主题、内容、语言和表现形式等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荒原》的现实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9.
20.
列夫.托尔斯泰是伟大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长篇小说《复活》正是其具有深远的影响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