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差生、后进生、学困生,提起这些名词,老师皱眉,父母叹息,邻居摇头,大家谈差色变,骨子里透出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情绪。在教育中,老师、家长常常方法简单,其结果使他  相似文献   

2.
学困生即我们传统上所称的“后进生”“差生”,它是一个相对概念.在每一个班集体中都存在学困生。常言道:“一颗老鼠屎坏一锅粥”.如果不慎重对待学困生,他们往往会对班级的安定构成威胁.成为破坏班级的“导火索”。因此.学困生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整个班级集体的发展和形象.做好学困生的转化便成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那么,如何转化学困生呢?根据笔者长期积累的经验,转化学困生应在“点”字上下功走。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差生"有着多种认识和界定。"后进生""学困生"和"差生"在内涵上并没有实质性的不同。被贴上"差生"标签的学生在学校里有着种种不公平的遭遇,教育者要尽量避免使用这种标签化的称谓。我们应该撇开对"如何称呼有差距的学生更合理"的考虑,转而在教育实践领域促进教育行为向更加公平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有的老师喜欢使用“差生”的字眼,说得好听一点叫“学困生”或“后进生”。一提到“后进生”,总有人会直摇头,认为他们无可救药;而我却认为,一个老师,只要你能够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信念,时刻注意留给学生一丝宽容,一份真诚,一点自尊。我想,你的班上一定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后进生”。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目前现有的3.67亿未成年人中,有2.35亿是中小学生,他们中被老师和家长划入“差生”行列的学生达5000万人,相当于一个法国、10个瑞  相似文献   

6.
转化“学困生”的过程就是教育科研的过程。 李镇西老师在转化“学困生”方面做了大量艰辛而细致的工作。他自愿把人见人厌的“差生”要到自己班级,并动员一批优秀教师和他一起教这个班。他告诉老师们:“转化后进生是最好的教育科研,我们在教这个班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我们想像不到的难题。教书的过程也就是教育科研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差生”一词何时出现,无从考究,但似乎时间并不遥远。虽然现在类似“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说法逐渐成为人们口头的共识,使得“差生”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大大降低,但在部分从教者的观念里、嘴巴里,这个词并没有真正消失。  相似文献   

8.
苟忠 《四川教育》2008,(10):48-48
潜力生,其实就是“差生”、“后进生”、“学困生”的别名。因其“差”、“困”,他们总是觉得抬不起头,直不起腰,常常处于“边缘化”的境界,在班级中很容易受到忽略。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教师,工作中最难、最苦的差事就是对差生的教育工作。所谓差生就是后进生,有的表现为成绩差,有的表现为思想落后和行为习惯差,有的二者兼而有之。对于差生的教育方式多以生、冷、硬、顶和围、追、堵、截的方式为主,差生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师生的冷落、漠视甚至诋毁。这样做的结果无疑会使差生更差。我们要用“天生你才必有用”、“因材施教”、“以心育人”的教育理念,对差生高看一眼,用真心去理解他们,用感情去温暖他们,用好办法去疏导他们,这样差生势必会得以转变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毕庆富 《教育艺术》2005,(12):54-55
这里不美其名日:“教育后进生”,而实说:“教育差生”。这实在是因为这更符合这类学生在我们一般教师心中的真实印象。的确,无论我们怎样“偷换概念”,以诸如“后进生”这样的新名词来麻醉自己,也无论我们怎样在教育方式方法上苦苦地“摸爬滚打”,“上下求索”,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差生教育依然是我们难以解开的死结,难以逃出的罗网……直到听了江苏大学一位实习老师的课,我方醍醐灌顶,有大彻大悟之感。  相似文献   

11.
回顾“诲人不倦”的育人生涯,那些“后进生”似乎总是老师的心头之痛。声嘶力竭、气急败坏之余,“恨铁不成钢啊!”老师们无可奈何地叹息!“后进生”们噤若寒蝉,或抑郁惶恐,或破罐破摔。然而,恨,铁就能成钢吗?其实,学生心灵就像一架多弦琴,其中有一根是和弦,只要找到它弹一下,就会使其它的弦一起振动,产生共鸣,协奏起来,汇成美妙的音乐。后进生心中也有一根和弦,为师者如何拨动这根弦,实现心灵沟通呢?唯有坦诚!只有坦诚相见,以心换心,才会产生师生双方内心的“共鸣”,碰撞出心灵的火花。用坦诚去开启他们闭锁的情,用至爱去温暖他们冷却的心,…  相似文献   

12.
每一个班级,不可避免地会有少数学习成绩差,纪律观念不强的学生,即所谓“差生”。“差生”令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头疼。笔者从教多年,在“转差”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作为班主任老师,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来转变差生,这是“转差”成功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你做家长的,有没有管过孩子的学习?你看她这单元的考试,那么多不会做,声母、韵母瞎拼瞎凑,而且字写得像蚯蚓!再瞧瞧人家,满分不少。卷子拿回去,家长监督着做好……”被老师打机关枪似的数落着的一年级学生王萍的妈妈,见女儿立在办公室里。对着试卷,发着愣。脸色沉得如暴风雨前的天空。待走出办公室。乍听得一阵拳打脚蹋声,紧接着是孩子的悲号声。我赶忙起身出去,想劝说什么,只见她拎小猫似的把孩子扔上电瓶车的后车架,一溜烟儿消失在校门口。  相似文献   

14.
陈述 《考试周刊》2011,(59):205-205
“差生”包括学习有困难的“学困生”,经济上的“贫困生”.身残的“残疾生”,失去父爱或母爱遭不幸的“单亲生”,更有智商不低,却在班上让老师们和同学们十分头疼,心理品质劣质的“后进生”,他们是班上处于被遗忘角落边的一分子,在班里抬不起头,心理上受着压抑,对学习、对学校、  相似文献   

15.
16.
前些时候,和一些朋友去学车,我用尽全力也无法让车倒进指定的“库”里。教练反复强调的方法,我也能一一记住,但一坐到驾驶室,一摸到方向盘,车子就是不听使唤,该往左时却往右,该往右时却又偏到左,角度无法准确把握。教练开玩笑地说:“你是当老师的,就这么个心理素质吗?怎么老记不住呢?你的学生如果也这样,你会怎么样?”一席话说得我满脸通红。  相似文献   

17.
“差生”是各级各类学校中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差生”通常是指那些成绩或表现不好或兼而有之的学生,如今一般称为“后进生”、“问题学生”、“困难学生”、“待进步生”等。在应试教育的所谓“择优录取”面前,“差生”成了学校、老师和父母的心头痛。  相似文献   

18.
有一类学生常被称为“差生”。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这类学生又被称为“后进生”、“学困生”、“潜能生”。但这些称呼多见于媒体、文件等正式严肃的语境,而在私下随意的语境中还是呼之以“差生”。甚至在很严肃的场合中也用“差生”称呼,  相似文献   

19.
学困生过去又称为差生、后进生。对于学困生的界定,专家学者们认为,学困生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体质等要素及其融合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不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或“医疗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在各学科中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学困生!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团生呢?  相似文献   

20.
转变"差生"是高职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本文就正确认识高职美术"差生"以及"差生"观念形成的原因及对策等方面进行剖析,提出自己的观点,为转差培优提供实践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