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蛰存是20世纪30年代率先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挖掘人物潜意识和无意识心理的作家。《春阳》这部作品较好地从主人公的精神层面诠释了弗洛伊德的白日梦与潜意识理论,展示了作家心理分析小说独特的创作手法,文章将从婵阿姨对于性渴望的无意识行为、白日梦幻想及金钱欲望与性欲之间的关系探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
施蛰存是中国“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在上世纪30年代左翼文艺思潮风靡全国时,他并不趋时,而是借鉴弗洛伊德主义的无意识理论及人格结构学说,进行心理分析小说的创作,注重对人物深层心理剖析。他在表现技巧方面也主要是借鉴了弗洛伊德理论关于梦幻、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等意识流小说常用手法。施蛰存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作家对弗洛伊德主义理论的借鉴、运用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施蛰存对心理分析创作手法的成功运用,与二十年代“为人生”和“创造社”的小说有着密切关系。二十年代小说模式催生了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的雏形《娟子姑娘》,后来促使他有意识地借鉴国外心理分析理论和创作手法,在心理分析小说创作上有所成就。  相似文献   

4.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的矛盾原则,对中外大量的微型小说的创作现象进行审美观照,认真梳理,归纳总结出写作辩证手法在微型小说创作中的妙用,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层面上,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例析了“虚实相生法”、“抑扬互易法”、“因果藏显法”、“正反错位法”、“寓庄于谐法”等五种写作辩证手法,在微型小说创作中的实际操作及应注意的具体事项,对微型小说的创作技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废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非常独异的作家,他的文学创作之所以远离中国现代文学主潮,成为一座“永久孤绝的海岛”,是由他“文学是梦”的文学观所决定的。废名“文学是梦”文学观的形成,一方面受到弗洛伊德“白日梦”说的启发,另一方面则与周作人、鲁迅的影响有很大关系。“文学是梦”的文学观在废名的小说创作中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距离”与“想象”是解读废名小说及其文学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在阐述巴金在自己两大小说创作高峰时期-“激流时期”和“寒夜时期”文化思考视角的转变,展示了“寒夜时期”的巴金对现代社会的物质构成、权力话语意识,知识者的人格构成以及生命本体的深刻思考,表现了巴金 对中国现代文化建构的独特贡献和巴金小说特有的文化超越性,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探讨了20世纪中国文化变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被英国RM公司誉为“世界十大文豪”的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1919年发表了她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小说围绕着“斑点”展开,但没有遵循小说介绍人物、安排情节、塑造环境的一般规律,而是将“斑点”放在次要位置,抓住看见“墙上有个斑点”这一瞬间,直接展现人物的各种意识流动的过程,也就是采用现代人们常说的“意识流”手法进行创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现代文艺美学的角度评析了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和《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的主要观点,较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了《读法》所提出的有关小说的艺术虚构、典型性格、创作手法,以及戏曲艺术的主要人物形象地位、“有无”等艺术辩证手法等文艺美学思想,充分肯定了金圣叹在中国古代美学发展史上对小说美学和戏曲美学理论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欧阳子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台湾现代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欧阳子的小说触及爱情、婚姻背后的性心理与潜意识、恋母情结及乱伦之爱等领域。本文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为依托,从“利比多”、潜意识、变态心理、“俄狄浦斯情结”、“白日梦”理论等方面对欧阳子的小说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鲁迅小说创作引域外小说的炬火,又融铸了中国白描写意的手法和意境追求,开创了中国现代白话小说创作的先河。他在用小说直接为现实社会人生服务的同时,又努力使艺术与功利均衡融合,展现了高层次的美学追求。他在小说的体式上不断创新,创造了简约精深而又意境深邃的现代小说的典范。其以艺术与功利均衡融合为美、以不断创新为美、以简约精深为美的艺术追求,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