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社会性软件为代表的Web2.0现象自2002年初开始为大众所知,给网络信息消费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以Web2.0网站的成功代表豆瓣网为切入点,对Web2.0时代网络信息消费的社会化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网络中的信息消费平台不仅是一种媒体,还是一个社会,而网民信息消费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信息获取与阅读过程,还是一种与他人互动、融入社会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中有一个较为常见的理论"边际效应递减规律",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从某种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的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如果把教师的教学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那么教师教学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  相似文献   

3.
边际效用递减现象是西方经济学中关于消费者行为的一条基本规律,本文试图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引入《石油工业技术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揭示教学中的诸多现象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减现象,据此提出对教学艺术的思考和探索。 一、边际效用递减现象 边际效用递减现象的含义是对某种物品的消费达到一定量后,则随着消费量的增  相似文献   

4.
消费社会学在国内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但依然有不少人对消费社会学的效用表示质疑。但要回答消费社会学究竞有什么用的问题,不能不引申出更为一般性和根本性的社会科学的效用问题,即需要在社会科学的综合效用分析框架中,讨论分析消费社会学的效用空间。在这一框架中,社会科学的效用涉及多个维度,包括工具性效用与自目的性效用、外部效用与内...  相似文献   

5.
随着INTERNET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终端高速增长的渗透,社会化媒体正在以不可抵挡的态势进入到大众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社交化网络在逐步建立,消费客户被新的社会网络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消费群体。而新的消费群体组合的出现,必然会改变传统的外贸经营模式。文章主要探讨社会化媒体在国际贸易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和改变,着眼于国际贸易行业通过社会化媒体来营销产品的方式及效用。  相似文献   

6.
网络德育效用源自于网络德育价值,却不等同于网络德育价值,它既是网络德育价值的前提,又是网络德育价值的结果。网络德育的社会效用主要体现为政治效用、经济效用、文化效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效用。深入分析了解网络德育的社会效用对网络时代德育现代化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购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购物的新兴消费形式,正以其独特的力量改变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白领阶层后备军的大学生是网络购物中的最主要群体,其参与网络购物具有深刻的社会学意义。本研究发现,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型消费形式,是对传统消费形式的继承和创新,消费社会学中的自我认同理论适用于网络购物。在大学生网络购物中,网络购物满足大学生符号性、体验性和功能性需求;自我认同是社会面向和个人面向的整合;自我认同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在有可再生能源投入的经济模型中消费路径的变化,讨论了效用贴现率,能源再生率,技术水平和边际效用的弹性对消费路径的影响.分析表明:技术参数越大,消费峰值越大,达到消费峰值的时间越长,消费路径越平缓;当能源再生速率越大,消费峰值越大,消费路径越平缓;贴现率越小,消费能达到的峰值越大,消费路径很平缓;边际效用的弹性越大,消费峰值越大,消费路径也很平缓.结果表明政府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间接调节模型中的参数,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9.
教育机构的营利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能否营利的问题 ,实质上是教育服务能否由营利性机构提供 ,教育生产能否由营利性机构组织的问题。一、教育领域可以存在营利性教育机构教育不是纯公共产品。公共物品具有两个特征 :一是效用的非排他性 ,公共物品的效用是向整个社会提供的 ,具有共同受益的特点 ;二是消费的非竞争性 ,当一种物品在增加一个消费者时 ,其边际成本为零。萨缪尔森把公共品定义为一个人消费时不会影响其他人的消费 ,即不具有排他性。对教育服务来说 ,为额外的一个人服务的成本非常高 ,排除人们使用也比较容易 ,因而不是纯公共物品。① 教育是私人利益和公共利…  相似文献   

10.
网络德育效用源自于网络德育价值,却不等同于网络德育价值,它既是网络德育价值的前提,又是网络德育价值的结果。网络德育的社会效用主要体现为政治效用、经济效用、文化效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效用。深入分析了解网络德育的社会效用对网络时代德育现代化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课堂”注重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适应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发展,它的出现标志着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互联网+课堂”的基础上,运用先进技术,实施同步与课堂教学、评估与整合,确保师生之间的互动,确保学生与媒体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琪 《成才之路》2020,(6):138-139
信息时代下,"互联网+"进入教育领域,高速传播的网络信息、不断创新的数字技术,为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与快速发展增添了新的引擎。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入"互联网+",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技术的力量,构建高中音乐教学资料大数据平台,实现信息资料的融合共享。文章对"互联网+"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感觉寻求特点及其与网络成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基本信息问卷、网络使用情况问卷、网络成瘾问卷、感觉寻求问卷对65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网络成瘾总分不具有性别、年龄、年级、专业、家庭类型、父母学历、网龄的差异性;(2)网络成瘾总分具有上网地点、生源、网络功能使用、网络使用目的的差异性;(3)网络成瘾总分与周上网时间、周上网次数、每次上网时间具有高相关;(4)网络成瘾总分与去抑制分量表得分与感觉寻求总分相关显著.结论:网络成瘾与网络使用情况、感觉寻求特点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经济发展形态,正在与传统交通运输业融合发展,并有效提升了交通运输效率。但"互联网+交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发展模式研究缺乏有效的指导方案和参考标准,导致二者融合的效率低且方向难以控制。通过研究"互联网+交通"的发展模式可知,在促进"互联网+交通"有效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推进各类系统的大数据共享整合,将大数据用于交通管理中以提供更好的服务,重视政府与产业联盟共同促进车联网的发展,扶持本土汽车产业崛起,增强本土厂商的竞争力,构建针对软件租、约车等新模式的监管体系,平衡各方利益,保障行业发展,从而引导"互联网+交通"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5.
运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和自尊量表(SES)对58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人格特质、自尊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1)外倾性、责任性、开放性、自尊与网络利他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神经质与网络利他行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但宜人性与网络利他行为相关不显著;(2)外倾性、责任性、神经质、开放性和自尊均能显著预测网络利他行为,自尊在外倾性与网络利他行为、开放性与网络利他行为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责任性与网络利他行为、神经质与网络利他行为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因特网因为其方便快捷、互动性强、资源丰富等优点受到众多在校大学生的青睐。一方面它拓展了大学生知识视角,缩短了大学生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对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不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则可以使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网络依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网瘾"。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成瘾"的主要表现形式及不良后果,以求得解决大学生"网瘾"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期长大的,因此互联网思维也要充分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现在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已经融入了互联网思维,在课堂教学时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放在最高位置上,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应用文写作的课程设计中,打造一个"让学生尖叫的课堂",为学生学好应用文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1]。  相似文献   

18.
张树娟 《成才之路》2021,(11):136-13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辅助教学手段。文章分析“互联网+”在学校教育中运用的优势,探讨提升“互联网+”运用效率的策略:拓展课程资源库、强化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运用“互联网+”的教育数据进行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19.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播信息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正牵动着一场教学领域诸多方面的大变革。在信息时代,翻译作为传播信息的一种方式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首先,本文探讨了以互联网为龙头的信息时代给翻译教学带来的影响;为使互联网资源的利用具有可操作性,接下来,笔者讨论了几种运用互联网资源辅助翻译教学的具体方式;最后,笔者提出了目前利用互联网资源辅助翻译教学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传媒发展史上,新的传媒的诞生总是构成对原有传媒的冲击,并导致原有社会信息传播系统格局的变化。电脑网络的崛起也不例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态势咄咄逼人的因特网,不可避免地成为与传统的大众传媒争夺社会信息市场的挑战者,迫使后者处理自身同这一新兴传播媒介的关系。电视也不例外。在网络时代,电视将在同因特网的竞争与聚合的张力下寻求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