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与往年高考报道不同的是,今年的高考报道尤显热闹。媒体还未正式报道高考,网络上就相继出现了“高考新闻大预测”等话题,掀起了全民预测媒体高考报道的热潮。不过有趣的是,各大媒体的高考报道竟与网民预测的基本一致,除了考前的备战策略和考试当天各种相关报道之外,“全民吐槽作文题”以及“各地状元成就之路”等也成为各大媒体和公众热捧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高考成绩一揭晓,许多媒体立即众星捧月般地“追击”本地高考状元。笔订阅的一份都市报,先是报道省会城市的高考状元,接着又报道全省的高考状元,还将高考状元及其家长接到报社,开通什么“冠军热线”、“冠军家教热线”,好像其他学生与高考冠军通个电话,就能得到决胜高考的法宝似的。而且从6月24日到26日,该报连续三天使用特别显的大版面,其中两天几乎是专版。(6月26日《华西都市报》)  相似文献   

3.
根据高考阅卷,今年考生在作文上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的问题: 一、偏离题意 偏离题意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审题不清,诚信的含义是诚实、守信用,有的考生把“诚信”等同于“诚实”,审题不全面。还的考生把诚信理解成为“诚实+自信”或“诚实+信仰”;有的考生把“诚信”拔高为“忠诚”。二是转移话题。这种作文开头尚能扣住话题,但越说越离开话题,直到完全转移话题。 例如有一个考生是这样展开论述的:诚信很重要──诚信属于精神文明建设──只有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培养好大批人才──人才很重要,要珍惜人才,培养人才。三是另起…  相似文献   

4.
肖伟颜 《大观周刊》2012,(6):278-278
近年来,媒体相继报道的“浙江省的‘三模三电’加分遭遇广泛的质疑”、“重庆31 名考生民族身份造假”、“厦门马拉松比赛集体作弊”、“西安二级运动员造假”等关于高考加分的腐败丑闻,使得高考加分存废的话题重又见诸媒体。目前,国人已把对高考加分的不满提到了教育公平的高度,甚至成为“两会”中的热点问题,公众呼吁废除高考加分政策的声音也日益高涨。那么,实施了几十年的高考加分政策究竟该不该取消呢?  相似文献   

5.
建达 《大观周刊》2011,(24):I0001-I0001
“西安高考阅卷队伍惊现本科生”,6月15日,这样一条消息在新闻媒体一经刊出,立即引起社会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6.
吴凤晓 《大观周刊》2012,(50):234-234
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几种考察类型.近年来,高考作文已南热极一时的话题作文转移到“新材料作文”的没置上了.其特点和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一些同学面对这一变化.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或者与旧材料作文相提并沦.或者当成话题作文胡乱拼凑,导致偏题、跑题,出现高考考场严重失利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不懂得高考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把握不准写作的要领所致。下面我结合自己从事高三教学多年的体会.谈谈对新材料作文写作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7.
清金檀 《今传媒》2005,(6):21-21
6月7日上午8时28分,一辆警摩载着一位高考学生,一路警灯闪烁,连闻三红灯,风驰电掣般驶向位于成都市梁家巷的成都第八中学,“吱”地一声刹住车,就在离考场开考还有2分钟时间,成都高考学生林成杰被安全送达考点。这动人的一幕,发生在成都高考场点成都八中校门口(四川新闻网记6月7日报道)。  相似文献   

8.
吴万里 《青年记者》2010,(13):83-83
高考结束后,作文成为媒体访谈名人学者的热门话题。但是,谈作文一定要避免犯文字大忌。 言归正传,咱来拜读6月8日某报刊登的《于丹称高考作文题反映社会转型期特点》,全文不足800字,却有多处不足。其中也可能出自编校之误。  相似文献   

9.
2002年全国高考作文是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是继2001年“诚信”以后对话题作文的发展和创新,体现了“3+X”高考内容教学的“三个有助于”的原则(即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应当说是一道有深度很精采的高考作文试题。它有五个特点:  相似文献   

10.
孙涛 《声屏世界》2007,(4):32-33
眼下,电视新闻互动话题正以其双向、即时、贴近、便捷的特点吸引着传受双方的目光,就是一向秉承严肃新闻传统的央视新闻频道,在2006年6月5日改版后推出的两档新栏目《朝闻天下》和《360°》也不约而同开设了互动话题板块。倾听观众心声,把握舆论主流,互动话题无疑已经成为当今电视传媒争夺受众、聚敛人气的一种特色“武器”。  相似文献   

11.
2006年6月4日至7日,世界报业协会第59届年会在莫斯科召开,第13届世界编辑论坛和2006信息服务展览也同时在该城举行。长期受到关注的“新形势下报纸的出路”这一话题自然也是这次报界盛会的主要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万众瞩目的2016年高考结束了.今年,有多家纸媒不约而同地挖掘起报纸刊发内容与高考试题的联系. 6月7日中午,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公布:50分大作文,其中一个题目是根据材料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而10分的微写作中给出的一份材料是就班级“家长群”发表评论.  相似文献   

13.
一年一度的高考报道是各媒体间展开竞争展现自己实力的重要机会,对于这个永不褪色的题材和话题,怎样做好相关的报道策划,是各家媒体必须思考的问题。在高考前后,各种各样的高考报道铺天盖地,报道的优劣势也一览无余。  相似文献   

14.
“全国文明城市”几乎是被所有城市一致视为含金量最高的一块“金字招牌”。对于这场全国城市之间的“高考”来说,要想考出“真功夫”,其难度或许不亚于真正的高考  相似文献   

15.
郭平 《记者摇篮》2004,(2):35-36
通过反复报道某类新闻,从而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新闻议程设置已经成为报纸等传统媒体实现传播效果的常用方式。同时,人们也注意到,许多重要的、热门的话题越来越多地从网上诞生,网络议程设置有着更鲜明的特色。2003年6月11日,国内实力网站新浪网推出大型公众调查:评选“二十世纪中国十大文化偶像。”这个议程新浪  相似文献   

16.
说不尽的“城市话题”──广州电视台《城市话题》栏目创意广州电视台杨宇华,朱毅,曾志我们觉得,作为城市电视台的时政记者,不关注城市话题是不可思议的。“城市”有说不尽、道不完的话题。到本世纪末,“城市化”将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大变化,城市人口的比例将破天荒...  相似文献   

17.
石倩  王俊飞 《新闻前哨》2013,(11):51-52
2013年6月7日,全国912万高中生冒着酷暑,走进考场,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入学考试。一年一度的高考因其重要性被人称为“中国第一考”。然而,同时被“考”的还有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如何抓住丰富的新闻资源。烹制一席盛大的关于高考的新闻大餐供广大受众品尝?荆楚网作为湖北省重点新闻网站。  相似文献   

18.
核心阅读:高考的时间已由炎热的7月调整至相对凉爽的6月初,但是媒体对高考的关注度并没有冷却下来,反而一浪高过一浪。通过媒体的议程设置,高考也成了人们在6月里最关注的大事之一。作者对今年一些媒体的高考报道作了客观的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比较多的媒体对高考报道有明显的过热现象,带来了一定的社会负面影响。但与此同时,不少媒体开始以冷静、理智的态度对待高考现象,一些报道受到了考生、家长及学校的欢迎。面对每年一次的高考报道,媒体应该如何把握?作者把今年的高考报道概括为三种“声音”,并试就这一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加入WTO,脚已经踏进“门”里。将来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你能不能迅速与WTO“接轨”,只有这样,你才能赢得主动,化弊为利。从WTO谈到给《中国军校》“校园话题”写稿,首先也要解决一个写稿与用稿“接轨”的问题。打个比方,你写的话题需要卖,我需要买,这就构成了买方与卖方市场。如果你的话题适合我的口味,我当然要买,而且急着想买;如果根本就不合我的口味,那我肯定不买,你写的话题也只是废纸一张。作者与编者之间解决好了“接轨”的问题,你的话题就有了“销路”,这岂不是两全齐美之事。?闲…  相似文献   

20.
2005年6月7日,全国867万中学生冒着早到的酷暑,走进考场,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入学考试。每年一度的高考因其重要性被人戏称为“中国第一考”。然而同时被“考”的还有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如何抓住眼下丰富的新闻资源,烹制一席盛大的关于“高考”的新闻大餐供广大受众品尝,又如何抓住受众的“眼球”从广告商的钱袋子里掏出钱来。这种双重效益的追求使得媒体对高考格外重视。本文关注的是在这场不大不小的新闻战役中,教育新闻报道本身所显现出来的“厚重”与“单薄”之间的辩证关系,以期引起业界人士的思考。关注视点:疏密不一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