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快速发展使职业技能与技术更新周期不断缩短,难度不断增大的技能和知识含量要求更高质量职业教育资源的供给.职业教育技术人才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职业教育招生难、生源紧缩等现象也呈现出公众对职业教育需求不足.职业教育供给的有效性是职业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升职业教育供给有效性需要深刻认识职业教育培训有效供给的构成要素,基于多元化职业教育的理论和经验,创新发展多元职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生源质量差"绝不是导致职业教育质量问题的唯一原因。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但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吻合度不高、校企合作两张皮、社会认可度不高等状况,已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一、职业教育质量问题的成因现实中,企业对职校毕业生进行二次培训、职业学校"无门槛"招生、教师抱怨生源质量、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是无奈选择等,反映出职业教育教学供给与政府、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五个方面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3.
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需要大量的职业人才。尽管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速度也很快,但是仍然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韩国在经济起飞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韩国的职业教育改革虽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但有许多经验仍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国后脱贫攻坚时代的减贫事业面临巩固脱贫成果、建立反贫困长效机制,解决相对贫困、多维贫困,反贫困与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统筹等新形势,职业教育在提升贫困风险个体的经济、人力和社会资本,助力脱贫乡村经济转型和产业兴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融合、解决相对贫困等方面均具有相对优势.在脱贫攻坚战略指导下,通过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和东西协作、对口支援机制,以"三区三州"为代表的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培养与培训供给能力、教育质量有效改善;通过精准培训提升劳务输出水平与规模,为东部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职业教育扶贫政策方面也有所创新,开始探索契合本地社会经济需求的专业布局;但同时也面临学校资源容量告急、专业建设粗放、校企合作层次低、职业教育内涵不足、社会认可度低等挑战与问题.因此文章建议"后脱贫时代"继续加大脱贫地区职业教育投入、扩大对口支援范围,壮大职业教育规模、完善其体系,打造出特色品牌,从而提升职业教育助力减贫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以及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职业教育作为现代人力资源的重要源泉之一,其作用和地位日益突显.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是加快农村发展、促进农村进步的重要途径,农村职业教育产业化是加快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深入分析农村职业教育需求和供给状况,探讨农村职业教育产业化发展,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职产学研结合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类型,但还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社会需求与职业教育供给之间的协调需要基本动力,这个动力就是政府、学校、行业三者形成的合力,并通过产学研结合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技能型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需求的不匹配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在当前产业转型升级,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迫切需要的形势下,职业教育也需要从供给侧角度进行改革。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作为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政府加强制度保障、经费投入,需要职业院校努力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需要社会深度参与,为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条件和机会。  相似文献   

8.
加强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需要,是职业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研究社会经济发展,把握人才需求脉络;研究"试验区"理论和实践,为决策提供参考;研究职业教育矛盾和问题,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是教育科研的基本任务。用教育科研推动"试验区"建设要有明确的思路和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学校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沟通,是建立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是学校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积累社区教育资源、提高社区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其广泛背景是国外社区学院的成功办学经验和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其选择形式应包括招生社区化、课程社区化、资源社区化。  相似文献   

10.
和震教授与谢珍珍在《就业不是职业教育的终点:职业教育的经济决定论驳析》中对职业教育"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有着误解。"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国家、社会和学生的现实需要;"普杜之辩"针对的是对职业教育双轨制和单轨制的选择问题,杜威也十分重视教育的就业导向;经济需求和学生需求、就业能力培养和公民素养培养并非必然矛盾,职业并非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唯一依据;"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需要有正确的理解,未来职业有变和不变的方面,要全面看待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市场需求是不可或缺的考虑因素,职业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1.
八项对策     
《职业技术教育》2005,(24):39-41
加强政府对发展规模的宏观调控力度 面对"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发展的艰巨任务,政府在政策导向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各地政府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在制定职业教育宏观发展规划的同时,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提高职业学校招生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比例,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引导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有效需求.建议参考浙江省的做法,通过制定政策,规定高中阶段教育中的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比例达到1:1的水平,以保障职业学校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制定必要的政策,吸引个人、社会团体和企业各界参与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多元办学体制,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鼓励探索"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和"国有民办"等多种办学形式,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重组和优化,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及职业教育东西合作的推进,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将有更大作为和更多担当,同时也将面临更多挑战。为此,增加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供给并扩大辐射范围、突出本土导向以服务当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落地以畅通学生上升通道、实施多样化发展以满足社会多元需求,将是新时代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3.
基教分论坛     
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供需失衡及其基本对策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学校管理处副处长刘培俊刘培俊副处长首先指出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必须要以"需求为根本动力",以"应用为主导方向"。同时,他指出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矛盾: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旺盛需求,而职业教育信息化策略、制度、经费等资源却远远供给不足。刘培俊副处长分析了供给不能满足需求的基本矛盾,归纳出造成供需失衡的原因。并针对供需矛盾带来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四点对策:加强政策引导,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继续创新信息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模式;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刘培俊副处长总结说,基于事业发展对信息化建设提出的客观需求及职业教育宏观政策对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很多传统职业逐渐消亡,新兴的融合性职业不断衍生,大量职工需要转岗,农民工自然会想到选择职业教育提升自己的能力适应供给侧改革需要。研究了农民工职业教育供给和需求,认为农民工职业教育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发展不平衡、融合不充分,农民工职业教育供给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使得农民工不能获得优质职业教育。培养供给侧改革需求的高技能、高素质农民工需要农民工职业教育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工匠精神理念、供给引领理念,应用现代学徒制、O2O教学模式和终身教育1+X模式,积极培养"互联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生态旅游业等可持续实用人才,着力培养乡村振兴和返乡回流农民工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5.
经济新常态下,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迅猛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水平不断提高,而职业教育存在"供需错位"的问题,职业教育的供给与当前社会多元需求不能很好地匹配,必须要从供给侧的角度进行改革,进而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职业教育兴国战略。从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内涵入手,分析了辽宁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应有之义,提出了当前辽宁职业供给侧改革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改进路径。  相似文献   

16.
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拟合情况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从技能型人才的有效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等方面研究了广州市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拟合状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职业教育的有效需求不足直接影响了技能型人才的有效供给;相对于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战术措施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并提出了三点建议:加强非学历教育,缓解技能型人才的供需矛盾;充分发挥企业自身培训机构的作用,建立企业技能型人才自给机制;统筹优化现有职业教育资源,挖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潜能。  相似文献   

17.
"实业论"和"生计论",是两种经典职业教育目的论,深刻影响了中国教育实践,随着时代变化也日益暴露出其理论缺陷。重新审视它们,并揭示它们对现实职业教育的启示,甚为必要。培养实业发展人才是"实业论"职业教育目的的核心理念。考察"实业论"职业教育目的发现:它存在目的单一、对教育地位认识不恰当等问题,不利于教育和社会的健康发展,职业教育应该属于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社会价值。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是"生计论"职业教育目的的核心。考察"生计论"职业教育目的发现:它旨在为将来职业做预备,容易陷入单纯的技能训练,不利于人的健康发展,职业教育应该采用教育的方法才能实现技能和人格的同时发展。对经典教育目的论的批判提供了三点启示:职业教育要具有时代的特点;职业教育要具有教育的内涵;职业教育要重视教育对象的现实生命的完整性。现代职业教育应该具有教育的底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国现阶段教育供给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分析认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传统教育体系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非均衡发展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议我国逐步建立普通学校教育和职业学校教育互相衔接、并行发展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使教育供给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9.
我国职业教育供给与社会多元需求之间存在的显著性不匹配造成了结构性矛盾,而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内涵及其与职业教育治理改革之间的逻辑来看,推动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其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创新又是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大制度红利。然而,我国职业教育治理还面临着一系列突出困境,比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差距较大、治理技术及其实践手段不适应当前发展需要、治理主体间的价值认知和参与理性异化明显、治理的制度设计难以激发供给侧活力。为此,我国应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参与主体的治理能力、加强职业教育治理技术手段的创新、重塑职业教育治理的核心价值体系、构建职业教育治理设计的落实机制,进而切实推动职业教育治理改革,培育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新动力,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查吉德 《职教论坛》2007,(3S):44-47
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拟合情况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从技能型人才的有效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等方面研究了广州市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拟合状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职业教育的有效需求不足直接影响了技能型人才的有效供给:相对于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战术措施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并提出了三点建议:加强非学历教育。缓解技能型人才的供需矛盾;充分发挥企业自身培训机构的作用,建立企业技能型人才自给机制;统筹优化现有职业教育资源,挖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