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细节描写是司马迁在人物传记中塑造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一部成功的小说要塑造出形象丰满、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离不开细节描写,因为重视细节描写是小说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可以说,《史记》对当代的小说家及其小说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申屠云峰 《科教文汇》2009,(30):254-255
本文首先分析了米勒《小说与重复》的解构主义重复观。然后从米勒对语言符号的性质、意义本源、意义产生的模式等三个方面的解构主义式的理解来初步探讨米勒作为“重复”的阅读理论观。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史记·晋世家》与《左传》相关记载的比较,从记事、记人、记言等方面探讨二者在材料运用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论述了《史记》体现的司马迁尊重历史、考证文献、实地调查、秉笔直书的求实精神,且注意到求实性和抒情性在《史记》中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代瑞娟  邵晓岚 《科教文汇》2007,(8S):158-158
本文通过对《史记·晋世家》与《左传》相关记载的比较,从记事、记人、记言等方面探讨二者在材料运用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明史记》是一部未完成也未曾问世的史学著作。本文旨在梳理这部史书编纂的缘起、过程和最后的命运,重点叙述了吴炎、潘柽樟为编纂《明史记》所付出的种种努力,包括吴、潘二人与钱谦益的书信辩难,以及钱谦益和顾炎武对《明史记》所给予的期盼和帮助。康熙初年的"庄氏史狱"给《明史记》的编纂带来了的致命打击,本文也叙述了吴潘二人受其牵连而惨死的过程,王锡阐和顾炎武对两位挚友的哀悼。最后则探讨了潘柽樟的异母弟不顾众多师友的规劝入明史馆参修明史原因和王锡阐等人对《明史记》遗稿的保存和整理等事。  相似文献   

7.
江秀娟 《科教文汇》2011,(16):75-76
司马迁的《史记》可谓是中国史学领域的一朵奇葩,对我们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对于《史记》的天人观,在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司马迁的《史记》主要持"天人相分"的观点,但在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之下,仍然脱离不了天命论的影子。  相似文献   

8.
徐朔方先生从叙述时间不衔接和文字不顺两方面认定《史记·大宛列传》有错简。本文从原文语言逻辑的辨析入手,否定了徐文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许小红 《科教文汇》2007,(12Z):172-173
战国后期,出现了以某一人物为中心的颇具小说趣味的史传文学作品,如《晏子春秋》。它的出现,不但透露出史传文学与中国古代小说之间的微妙关系,也预示着两种文体从包蕴到分流的某种可能。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的《史记》可谓是中国史学领域的一朵奇葩,对我们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对于《史记》的天人观,在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司马迁的《史记》主要持天人相分的观点,但在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之下,仍然脱离不了天命论的影子。  相似文献   

11.
战国后期,出现了以某一人物为中心的颇具小说趣味的史传文学作品,如<晏子春秋>.它的出现,不但透露出史传文学与中国古代小说之间的微妙关系,也预示着两种文体从包蕴到分流的某种可能.  相似文献   

12.
战国后期,出现了以某一人物为中心的颇具小说趣味的史传文学作品,如《晏子春秋》。它的出现,不但透露出史传文学与中国古代小说之间的微妙关系,也预示着两种文体从包蕴到分流的某种可能。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序志>隐含地表达了刘勰写<文心雕龙>的目的:实现功名德行、肩负历史使命感、提倡经典治国和文学教化和"载心".从这四个方面,可以窥探刘勰为文之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陈双双 《科教文汇》2010,(19):60-61
《文心雕龙·序志》隐含地表达了刘勰写《文心雕龙》的目的:实现功名德行、肩负历史使命感、提倡经典治国和文学教化和"载心"。从这四个方面,可以窥探刘勰为文之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谷利平 《科教文汇》2008,(2):149-149
《庄子》戏剧化的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戏剧化的人物形象;二是戏剧化的情节结构;第三是戏剧化的歌舞场面和对话。这三个特点构成《庄子》以戏为文的艺术特色。《庄子》呈现出“以戏为文”的特点,最重要的原因个人气质和楚地巫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庄子》戏剧化的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戏剧化的人物形象;二是戏剧化的情节结构;第三是戏剧化的歌舞场面和对话。这三个特点构成《庄子》以戏为文的艺术特色。《庄子》呈现出"以戏为文"的特点,最重要的原因个人气质和楚地巫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谈琛 《科教文汇》2008,(10):174-175
《帷幕》一书被称为昆德拉“文学思辨”三部曲的终结,本文试将它与《小说的艺术》和《被背叛的遗嘱》一同进行比较,得到其在小说是什么、小说和历史、小说和地域、小说和小说家等方面均有更深入细致阐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刘明娅 《科教文汇》2009,(14):40-40
《中国小说欣赏》是高中语文课程的一个选修模块。本模块教材内容涉及了十八部小说,由于远离高考多年,小说的教学难度很大是可想而知的。笔者认为,教学时抓住教材的解读与重构,是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殷洁 《科教文汇》2011,(1):76-77
以鲁迅小说《伤逝》为母本改编的电影作品继承了原作品文本语言的结构形式与风格形式,以谨慎稳妥的方式完成了从文字到影像这两种艺术媒介的转换。另一方面由于电影与小说语言系统的差异,改编作品对文本形式的继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影像上人物与主题的弱化,这是值得其他改编作品思考之处。  相似文献   

20.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对后代的书籍分类和学术流别的考察具有深远的影响.<隋书·经籍志>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四部分类目录,是继<汉书·艺文志>以后的第二部重要的古代综合性图书分类史志目录,它对我国古代目录学影响深远,对古籍考证、辨伪意义重大.本文从小说类文献目录这一角度,对<汉志>与<隋志>试作一个比较,从中看出二者的变化,以及小说演变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