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发现在上《划船比赛》这一课前,我为表现划船比赛时的激烈场面花费了不少心思,最后编成了一套自己还算满意的场景动作教给学生,就在我叫学生表演这首歌曲时,我发觉有一个学生没有按照我设计的动作来表演……教学片断:师:老师刚才发现有一位小朋友很聪明,她在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我们看她是怎样表演的好不好?生:好。师:小朋友,你们说她表现得怎样?生:很好看。师:那么,你们想学她的动作吗?生:想。师:下面,我们一起跟着这位小朋友来学一学。上完这节课,我发现小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是最值得欣赏和最宝贵的。新课标提出“: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小语界,贾老师有“语言大师”的美称。在课堂上,他常常以自己出色的语感能力,一丝不苟地修正学生的表达。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滋润,无疑会使学生的语感养成,获益匪浅。2003年,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特级教师到你家”栏目,每周二晚7:00随着“叮咚”一声门铃响,我们便可以听到贾志敏老师为小朋友讲作文的熟悉的声音。这是个现场直播节目,一个个热线电话不停地打进直播室,大都是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文,请贾老师指点。简单的问候和自报家门后,一位小朋友便开始读自己的作文。生:我作文的名字叫《“激流勇进”真刺激》。师:不是“…  相似文献   

3.
[片段描述] 片段一:用字母表示关系式的意义 师:下面我们来举个大家非常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说明一个问题。在我们班,有的小朋友年龄一样大,有的可能相差一岁、两岁。现在,老师就拿两个小朋友来举例,我暂且称一个小朋友叫“甲”(板书),那么另一个小朋友呢?  相似文献   

4.
案例一:师先拿出6个苹果,问:把这6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几个?生:3个。师:要是把2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几个?生:1个。师:那要是只有一个苹果(出示一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几个?生:每人得半个。师:“半个”还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表示吗?生:不能,用分数12表示。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分数,根据刚才分苹果的经验,你能表示出自己喜欢的12吗?(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再涂色。)……案例二: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知识。老师已经给每对同桌准备好了一些学具(每张课桌上放着一个塑料袋,袋里装着彩色纸。有的袋里装着4…  相似文献   

5.
曾在不同场合听两位老师教学“聪明”这一词语 ,听后颇有感触 ,现将教学过程简录如下 :A师 :聪明是什么意思?生 :聪明就是会动脑筋。师 :对。那我们怎么来记住“聪明”这两个字呢?生 :“聪”字左边是个“耳” ,右边是个“总” ,合起来是个“聪” ,聪 ,聪 ,聪明的“聪”。生 :“明”字左边是个“日” ,右边是个“月” ,合起来是个“明” ,明 ,明 ,聪明的“明”。师 :这两位同学说得很好。我们一起照他们的方法来记一记。(学生齐声说。)B师 :你们知道 ,历史上哪些小朋友很聪明?生 :司马光很聪明。一个小朋友掉到大水缸里 ,司马光举起一…  相似文献   

6.
中班语言课复习儿歌《桌上一瓶花》时,老师讲解“诚实”一词,与幼儿作了如下的谈话。老师问:“这个小妹妹好不好?”幼儿齐声说:“好!”老师又问:“为什么小朋友们都说小妹妹好呢?”一位小朋友说:“因为她打破了花瓶,自己就承认了。”老师很高兴地表扬了这位小朋友之后,说:“自己做猎了事,就自己承认了,这就叫诚实!诚实的孩子,谁都喜欢他。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呀?”小朋友们齐声回答:“愿意!”老师又问:“那么,谁来告诉老师,你怎样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一位小朋友说:“如果我拿了别人的铅笔,我还给人家,承认是我拿的,不承认就不诚实。”老师笑着说:“对,这是诚实。”  相似文献   

7.
师 :小朋友 ,老师这里有5张卡片(在黑板上贴出2、3、7、 -、=) ,你们桌上也有这样的卡片 ,我们用这些卡片来玩一个数学游戏 ,好吗?(生齐说“好”。)师 :请小朋友听清楚游戏规则 :1 用这些卡片摆成两位数减一位数(板书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算式 ;2 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为一组 ,一个人摆 ,另一个把算式写下来 ;3 在2分钟内 ,看哪一组摆出的算式多。(学生摆卡片 ,写算式。)师 :哪位小朋友说说自己摆好的算式?(教师板书学生说的算式 :73 -2、37 -2、27 -3、23-7、32-7、72-3。)师 :请大家口算前面3个算…  相似文献   

8.
一天下午,小朋友正在活动室玩游戏。突然听见有一个小朋友在叫我的名字,我很吃惊,回过头去一看,敬敏小朋友伸了伸舌头。这位每天都要在班上爆出“新闻”的人物,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大错误,赶紧老老实实一声不响地坐回到自已的位置上。游戏结束了,我把敬敏叫到午睡房,问他:“你知道老师的名字吗?”他点了点头,“叫什么?”他胆怯地看了看我,我笑笑说:“没关系,大胆些,你知道教师的名字,说明你很聪明,老师的名字就和你叫敬敏一样,不是什么秘密。”“真的吗?”他悬着的心放下了。我又接着对他说:“在幼儿园里,小朋友称呼老师,而不叫老师的名字是  相似文献   

9.
片段一师:小朋友,我在黑板上画一样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于老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张弓)生:于老师画的是一张弓。师:这叫什么呢?(于老师用手指着弦)生:这叫弦。师:(又画了一支箭)这又是什么呢?生:这是箭。师:大家知道,有了弓,有了箭,才能射到鸟。  相似文献   

10.
教学片断一(多媒体引出去北湖公园游玩,老师组织学生准备出发)师:集体出发前,咱们先清点人数,看看今天来了多少个小朋友?生1:23个.生2:24个.师(笑着道):这就怪了,出现了两种答案,那老师想听听你们的人数是怎么得来的,先请答案是23的同学来说.生1:班主任老师原来是说派24个同学来,可是肖军同学不舒服,今天没来上课,所以是23个同学.师:哦,你是听班主任老师说的,不过听别人说的……有时会因为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不是有些小朋友自己数了吗,可以站起来发表意见.生2:我一个一个地数,是24个.生3:我一组一组地数,是2…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仅就应用题启蒙教学问题从三个方面谈几点做法。作好准备 1、引导学生根据插图和算式说话,初步培养学生口头叙述数学问题的能力。如在教1和2时,我先引导学生看书上的图说一句话:“圈里有一个书包”,“这里有一所学校”,“学校的屋顶上插着一面五星红旗”,“两个小朋友上学去”等等。到教2+1=3时,再逐步引导学生看插图说两句话:“有两个小朋友在做游戏,又来了一个小朋友。”随着老师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学生答:“一共有3个小朋友。”进而要求学生连起来说三句话:“有两个小朋友在做游戏,又来了一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三个小  相似文献   

12.
一、看中学发音1郾师: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请小朋友拿出老师课前发下的纸,像老师这样放在嘴前,然后跟着老师发音。练习发“b,p”的音。2郾说说自己刚才在读的时候发现了什么。3郾请一名学生上讲台示范发音,大家注意观察那张放在嘴前的纸张的动静。4郾师小结:大家都发现了,读“b”时发出的气轻,读“p”时发出的气重,小朋友在发音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哟!二、摆中认识形过渡引入:你们刚才在游戏中发现了一个秘密,真了不起!我们再来做个游戏。(老师举起竖条模型和半圆模型)就用竖条模型和半圆模型把我们今天刚认识的新朋友摆出来。1郾学生…  相似文献   

13.
刘莹 《山东教育》2003,(36):37-37
耿浩然小朋友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但有一个令人头疼的“毛病”:爱插嘴。有时,我刚说个开头,他接过去就叽哩呱啦地讲个不休,惹得其他小朋友也跟着叫。在课堂上,有时根本听不清我的话。这一天,我刚说:“小朋友喝水。”他便叫:“一组去,二组别去。”可是全班小朋友并不听他的,一齐涌向了缸子架。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先让小朋友回座位上去,然后宣布:现在请耿浩然来当小老师。孩子们见状都觉得好玩,嘻嘻哈哈吵成了一团,耿浩然大声喊:“一组去喝水。”丝毫没有用处,我趁此机会对他说:“你一个人的声音怎么能比他们那么多人的声音大呢?老师上…  相似文献   

14.
李君  侯名松 《湖北教育》2002,(17):27-27
案例老师发现学生作文中出现不少语病,于是摘抄在白纸上。师:今天,老师遇到了难题,想请大家帮忙,不知你们愿不愿意?师:这儿有个句子,不知怎样修改?请大家当一次老师吧。(出示备好的纸条)“老师组织我们到公园去春游,啊呀,不好!两个小朋友不约而同地掉到湖里去了。”  相似文献   

15.
第一课时板书课题:有一个小村庄生:老师,您写错了。应该是“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您丢落了“这样”二字。师:非常感谢你帮助老师纠正了一个错误。不管是谁,我们只服从真理。叫什么名字?来,握握手,交个朋友吧。生:我叫×××,谢谢老师这么真诚。师:(补充“这样”二字)请同学们读课题。生: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连读三遍,突出“这样”一词。)师:产生问题了吧?什么问题?生1:有怎样一个小村庄?生2:有什么样的一个小村庄?生3:有哪样的一个小村庄?师:这是你们三读课文自己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第一个目标。(画一问号,代表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16.
10月19日是青青的生日,妈妈特地买了一只大蛋糕送到幼儿园去。青青在台历上扯下19日这一页,用透明胶带粘在胸口的衣服上,宣告:今天是我的生日!按照一贯的做法,凡家长送生日蛋糕来,都要由老师切成许多小块,分发给全班每一个小朋友,还要讨论一下,哪个小朋友因为最近表现不好,不能参加。讨论中,老师提出了一个“最最不听话”的小朋友,青青自己提出了一个“打过”他的人,但是讨论的结果,那两个小朋友还是能分享这块生日蛋糕。因为,老师提出的“最最不听话”的小朋友,青青认为“最近好一些了”;青青提出的“打过”他的小朋友,老师认为那是“很久…  相似文献   

17.
片断一 (课堂上,学生分为四组坐在两边,中间摆着几张桌子。教师和学生进行简单交流以后,播放《上学歌》,师生一起唱起来。)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开心地唱着歌,老师很高兴。可是有一个小朋友叫“盼盼”,他却不开心,你们想知道原因吗?  相似文献   

18.
三位老师执教了《爱如茉莉》,下面是她们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教学实录。课文: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第一位老师:师:为什么连用了两个爱如茉莉?生:可以更加突出“我”被爱感动了。师:作者开始不理解,说“这也叫爱”,后来目睹爸妈的爱,最后是由衷地赞叹“爱如茉莉”。第二位老师:师:读一读,体会一下,两个“爱如茉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用两个“爱如茉莉”?生:后一个比前一个更加深刻。师:这样写为了表达什么?生:为了强调爸爸妈妈之间的爱。第三位老师:师:谁能代作者表达自己的感受?生读。师:作者开始对妈妈说“爱如茉莉”感到疑惑,现在把问…  相似文献   

19.
【教例】二年级《公鸡的脸红了》(出示句子 :有一天深夜 ,又刮大风 ,又下大雨。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 ,教师范读指导。)师 :小朋友想听听老师怎么读吗 ?生 :想。(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学生给予掌声 ,并说 :“你真行 !”)(让学生继续找喜欢的句子。学生找的句子是 :这时候 ,兔子、鸭子、松鼠赶来了 ,帮助公鸡一起抢修屋顶。)师 :老师也喜欢这句话 ,老师来读读怎么样 ?生 :好。(教师朗读时故意将“赶”、“抢”两字漏读。)师 :怎么 ,这回没掌声啦 ?生 :你把“赶”、“抢”两字给漏了。师 :有没有这两个字不也一样吗 ?(生热烈讨论这两个字所蕴…  相似文献   

20.
正出示学习目标师:(模仿小朋友的声音)小朋友好,只有小朋友的声音是最好听的。刚刚跟小朋友见了面,李老师很高兴,你们是几年级啊?生:二年级。师:看,天底下怎么有这么巧的事情!我在台湾教的也是二年级哦。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台湾的课文。你们读过了吗?生:读过了。师:课题叫什么?生:北极熊学游泳。师:下面,我们来看看,今天40分钟里我们要做什么事情呢?(课件出示四个学习目标)这是一个楼梯,希望这40分钟我们能够把楼梯爬完。第一,自己读书,自己提问与追问。第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