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开设的一门新课程;目前正处在改革实验阶段,大纲、教材、教参等各种基础设施都必须从头开始,因此,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当多。根据一年多来的教学实践,从教材建设这个方面来说,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就是这门教材的结构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刊1995年第6期发表了金玉香老师的文章,介绍她教“挂在哪儿”这一部分的经验,欢迎大家就《平衡》一课的教法各抒己见。今年第3期,发表了李勇老师的文章,他谈了“挂在哪儿”这一部分的教法,同时涉及课文中有“*”记号部分的教法。本期又从众多来稿中选发龚承海老师的文章,他认为要注意把握内容,同时又强调由老师演示。 许多老师的教学研究经验说明:深入研究一个课的教材和教法,不仅能从中获得教这个课的特殊经验,还能从中获得教自然课的一般经验。试办《各抒己见》这个栏目的初衷也在于此,除欢迎大家继续提供教学经验,作为共同研究的资料外,还希望大家就本课教材和教法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发表见解: 1.“怎样才能平衡”和“你有几种方法使它平衡”这两部分教材的内容、要求和相互联系;《平衡》一课和《小天平》一课的联系。 2.《平衡》一课,上述两部分教学内容,怎样教更能体现自然教学大纲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2001年11月10日下午,世贸组织第四届部长会议主席卡迈勒手中的击槌轻落,中国终于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加入世贸组织,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将对我国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入世意义深远,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政府致力于改革开放的决心,将会对世界经济贸易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毫无疑问,WTO常识将成为政治科教学的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4.
在《建常》的教学中,我体会到要着重弄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认清一个主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建常》课的主题.这个主题的提出既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科学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在我国的一部分人中产生了一股怀疑甚至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思潮。他们提出的或思想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为什么中国搞了三四十年的社会主义还没有摆脱穷困落后的面貌,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则远远高于我们;为什么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正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实践淬炼,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特征逐步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三重视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三重规定。  相似文献   

7.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进一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不断发展的物质文明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提高开辟了新的天地和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市场经济建设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提供必不可少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经济建设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关键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相似文献   

8.
共产国际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党的幼年时期,它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增强理论教学的说服力,回顾与反思这段历史就应成为中国革命史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针对现行教材在这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把共产国际在中国的活动局限于客观叙述,缺乏主观评价,历史与现实脱离,中外不能有机结合,有些观点需补充和修正等,我以为应着重做如下增补。第一,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创建中形成的历史特点有直接促成关系,必须正确认识这种直接促成关系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我国各类高校都普遍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历史证明,高校开设这类课程取得了很大成绩,对于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党中央历来十分重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及其改革工作。《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一门新学科,它的特点是现实性浓郁,时代感强烈。因此,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融理论与实践于一炉,把严谨科学的但在理工科大学生们看来似乎显得枯燥的政治经济理论和改革开放的活生生的现实结合在一起,是搞好这门课教学的首要问题。本文旨在这方面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1.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从历史上看 ,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而决非“历史的误会” ;从现实情况看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决不等于社会主义本身的大失败 ,而只是社会主义一种特定的实践模式即苏联模式的失败 ;展望未来 ,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光明。“试看将来的环球 ,必是赤旗的世界 !”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近些年大中专院校所开设的公共理论课之一,由于种种原因,成为公共课教学中最难上的一门课之一。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想从自己八年的教学体会中,谈谈对这门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几点粗浅看法。一、在教学内容上:要下苦功夫,认真备好每节课。每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研究和备课水平。身为任课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之外,还必须认真钻研,吃透教材、了解教材的特点,编写意图以及章节之间的前后逻辑关系,从而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从目前所掌握的这门课的所有教材来看,任何…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几十年的建设实践所得出的正确结论,可谓人所共知。但是,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却不是人人都清楚的。本文就是老一辈革命家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写的有关这一问题的纲领性文献,它既有理论上的分析阐述,又有对现实的探讨研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是这样规定:高中二年级的教学目标:“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逐步提高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面对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的条件下,把生产力做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新目标和新要求,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契机和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要求我们坚持唯物史观、把握党史的主题主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中,梳理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整体脉络,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中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唯物史观;讲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经验和辉煌成就,让学生准确地把握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为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穿正确的党史观,教学上可以采取思维导图、多媒体技术和案例教学等手段,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并认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8.
把握内容体会思想——《心愿》教学建议□山西省教科所李莉莉《心愿》是第九册课本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中国工作人员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公园里与一家法国人友好谈话的情景。通过谈话表达了巩固和发展中法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是这个普通的法国家庭...  相似文献   

19.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再次颁发,小学作文教学也有了相应的改变。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调整作文教学策略,整体把握作文教学方向,扭转陈旧的作文教学思想,体现作文的个性化,进而转变胸有成竹的意识,倡导作文教学要精心备课,让学生愿写、乐写,消除学生谈文色变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教学的系统性、针对性,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性以及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关系等几个问题,探讨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教学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