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当中曾经流行过这样一句“学谣”:“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言语间透出了应试教育体制下正处于“被动挨打”地位的学生的酸楚与无奈。而如今。那些素常惯以“考试”为法宝对付学生的老师们竟也大都落入了各种各样、各级各类考试的“围追堵截”之中。  相似文献   

2.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我敢说;对于绝大多数老师、家长和学生来说,考试都是生活中一件既重要又神圣的事情,因为许多人的命运由于考试而被改写。可是,当家长们想凭着自己以往的经验指导一下孩子的考试时,却惊讶地发现:考试竟然变得让人不敢认了,因为一场考试的革命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曾几何时,一些人以为考试是走向素质教育的绊脚石;以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怪现象”小学生不考试或者只考一点儿;中学生则比小学生多考了一些,或者有些课程考而有些课程不考;到了…  相似文献   

3.
学生中曾经流传过这样一首“学谣”:“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言辞之间透出一种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的酸楚与无奈。许是应了那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老话,那些惯以“考试”为法宝对付学生的老师们而今竟也大都堕入了各级各类、各种各样的考试的“围追...  相似文献   

4.
几乎在每所学校,都流行着这样的顺口溜:“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由此可见,考试对老师的重要性和对学生的影响力有多大。从踏进校门开始,考试就伴随着我: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小考、中考、大考;单门考、综合考;班考、校考、市考;……形形色色,数不胜数。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一场考试就是一次心灵的摔打、一次意志的锤炼,一次认识的升华。时至今日,久经  相似文献   

5.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在我国的教育界已经流传多年。它反映了一种考试观,可以说是最为典型的传统的考试观。 这种考试观是一种惩罚主义加功利主义的考试观。它把考试当作管、卡、压学生的工具,当作追求某种功利的手段:学校为提高升学  相似文献   

6.
《山东教育》2008,(4):61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是在中小学校广泛流行的一句顺口溜。近日山东省出台政策要求在中小学全面推行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这引发了公众热议。  相似文献   

7.
随堂考、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初三“统考”,高二“会高”,外加“黑色七月”的高考。和其他学科一样,在我国历史教学中,考试的次数越来越多,地位越来越重要,影响越来越大。“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此话看来的确不假。但是,作为历史教师,当你频繁地采用考试这一法宝时,是否认真研究过考试的功能和作用呢?是否仔细考虑过对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8.
教改前,在我们学生中间流传着两句顺口溜:“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是学生为“分”而学,老师为“考”而教的写照由于传统教育思想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注重考查知识,造成许多老师在教学中牢牢把握大纲,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们以为,反正考试不出大纲的圈儿,什么能力培养,管它有什么用!如果学生  相似文献   

9.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说得真不假。如今临近期末大考,老师更是近乎疯狂地考试,考完英语考语文,考完语文考数学……学生忙得晕头转向,几乎成了考试的机器。  相似文献   

10.
考场奇遇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试看考试来临时,各位“武林高手”为想保住“命根”又会使出怎样的绝招,在考场大显神通呢?  相似文献   

11.
考试断想     
“考 ,考 ,考 ,老师的法宝 ;分 ,分 ,分 ,学生的命根儿” ,这句口头禅对于当代人来说 ,早已是耳熟能详的了。但是 ,王晋堂校长在对考试进行了一番“断想”之后 ,竟然酝酿出了一个新举措。  相似文献   

12.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虽然这句话已被贬意地互传了好几代,但在高考当前,有谁能否认“考试”“分数”的份量。在培养能力的同时,如何学会考试,争取更高的分数,便成为教师、学生共同的目标。在物理考试中,我认为关键在于破译题意,即我们通常说的“  相似文献   

13.
在学校,最让人头疼却又不能回避的就是考试了。俗活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的确如此,对于考试,我是一看试卷,两眼无神,三思不解,四肢无力,五脏俱焚,六神无主,七窍生烟,八面受敌,九死一生,十分痛苦。怎奈,我们始终逃不过正气凛然的老师。  相似文献   

14.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句在老师和学生中流传广泛的顺口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成效的依据只是一张单一的试卷,而学生总是紧张被动地接受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在未进行评价体系改革之前,我对“一张试卷定成绩”也乐此不疲,我所教的四(1)班学生整天忙于背单词,抄句型,读对话,成了考试的机器,而我则忙于批改,讲评试卷,而每次讲评试卷时,我都声嘶力竭,对所谓的重点是再三强调,  相似文献   

15.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这是无可辨争的事实。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教育质量弱化为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又蜕变为考试成绩。当考试名次成为评价学校的重要依据,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的神圣砝码时,考试评价便成为学校久远而又沉重的话题,成为学校发展进程中永远的“痛”。在成绩主宰的校园里,考,成了领导和老师的法宝;分。成了学生和家长的命根。千军万马竞过“独木桥”,演绎着一场淋漓尽致的分数大战。  相似文献   

16.
考试的困惑     
曾经有人编了个顺口溜: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可如今,考试已不再是老师的法宝了,而是老师的痛苦。学生无外乎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学业精英,他们做题飞快且准确率极高。而这样的学生可谓凤毛麟角,是可遇不可求的。第二类是才情中上的学生,他们平时刻苦努力。但出题者却有难倒天下学子之意,试题出得明沟暗坎奇多,沟沟坎坎令学生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17.
考试风波     
大奇最讨厌考试了,他一考试就头痛,学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什么18的平方加10啊,自然保护区的英文啊,一点都不知道。他一到期末考试必会“大红灯笼高高挂”,很是喜庆!大奇一点也不想考试——考试丢尽了他平日树立的“高大形象”。可是“,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背背背,学生不敢叫累”啊!做学生真难啊!从小到大,不停地考试:小学升初中,要考;初中升高中,要考;高中升大学,要考;大学毕业再考研,读博,终于结束了,可以不用再考了。大奇沉浸在幻想之中。“大奇!”老师叫了“,快醒醒!马上要考试了!”大奇无可奈何地睁开眼睛“:唉,又是考试……”结果,大奇…  相似文献   

18.
“分、分、分,家长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多年来,考试与分数一直是学校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手段,在反复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百分制的分数评价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充分说明,考试与分数在素质教育中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在乐理教学中,很多教师遵循着“考考考,老师的法宝”的法则,期中考、期末考、章节考、月大考、周小考、堂堂考,企图以考来促使学生及时复习,巩固知识。然而考出结果却事与愿违,学生们普遍感到上乐理课枯燥乏味,做乐理作业不带劲,对考试更是反感厌恶。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乐理考试进行了一次尝试,让学生在考试中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改变“教师命题,学生考试”的传统做法,采取了“教师编写提纲,学生出试卷,自考自”的新方式。 “教师编写提纲”指的是:教师根据所学过的乐理知识,列出比较详细的考试纲目,打好一份试卷的框架。例如,考乐理中“音高、音值、音强的概念及其记谱  相似文献   

20.
段风华 《神州学人》2008,(10):22-25
树下,一个少年踮着脚。伸着脖子,盯着前面不远处的教室出神。教室里正在进行一场紧张的考试——大学招收工农兵学员,好不容易从教室里走出来一个老师,少年赶忙迎过去:“老师,里面考的什么呀?”“难不难?”或许是他脸上的执著打动了老师。老师停下来,告诉他说:“今天考数学,题目有……”老师刚一说完。少年就一把从树上折了一个树棍,蹲在地上就比画开了:“这个题我会做,你看,你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