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字经》竭力鼓吹“生而知之”的天才论,说“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公开宣扬世界上有什么“生而知之”的神童。林贼出自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反革命需要,也竭力鼓吹“生而知之”的天才论,把自己比做“天马”,胡说什么他的脑袋特别灵,他的知识是先天就有的。这完全是骗人的鬼话。我们在学工小工厂学习刻灯的过程,就能说明认识是来源于实践的。开始时,看了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师实践知识的研究受到教育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各研究者认为以前的教师知识研究过多地关注了“应该知道什么”,而忽视了“怎样知道什么?”的实践以及在实践中形成的知识。因此。许多研究者对教师实践知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写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教育需要智慧。其实,教育就应是一种大智慧。 教育的大智慧是什么?苏格拉底认为。智慧的本质是“认识你自己”。卢梭说:“我觉得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相对于其他社会实践和其他学科领域而言,对于人的“知识”教育学中更是“最为有用的”,然而.事实是,关于人的“知识”又是最不完备、最为薄弱的。教育离开了对人的认识、对人的理解,还有什么智慧可言?还能称其为教育吗?  相似文献   

4.
《实知》和《知实》,是《论衡》第七十八篇和第七十九篇,是王充有关认识论的重要论文,是声讨唯心论的先验论的战斗檄文。唯心论的先验论和唯物论的反映论,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切反动统治阶级及其御用文人,总是鼓吹唯心论的先验论,进步的阶级或阶层,一般地主张唯物论的反映论。孔丘鼓吹“生而知之”,孟轲宣扬“不学而能”,“不虑而知”,汉代的儒者更胡说圣人是“前知  相似文献   

5.
孔子自称“述而不作”①,且又欲“无言”②。但身为人师,欲做到“述而不作’惕,而欲做“无言”则难。对于学生所提的各种“问”,孔子不能不“答”。而正是在这种“问”“答”中,其思想得以凸现出来。因此,离开问答这种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哲学思维方式,则无从把握住孔子的思想。一般认为,“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范畴②,但“仁”的实质是什么?孔子对这一实质最集中的表述是什么?学术界则众说不一。笔者以为,就《论语》这一作为研究孔子最真实可信的文本看,孔子确实很少直接地“论述”仁是什么的问题,但却有许多关于仁的“问答…  相似文献   

6.
郑鸿轩 《作文大王》2022,(11):18-19
<正>子贡原名端木赐,春秋末年鲁国人,是孔子弟子之一。他是一名商人、政治家、外交家。传闻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自己一枚铜板没出,旅费全是子贡出的。子贡的眼光有多狠毒?超狠毒!他囤什么,什么就涨价;他出手什么,什么就跌价。至于口才嘛,孔子曾说:“言语:宰我、子贡(善于交际的是宰我、子贡)。”这说明了子贡是一个相当出色的外交家。  相似文献   

7.
朱兆乐 《广西教育》2012,(29):23-23
“仁”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天下归仁”是孔子的社会理想。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又曰:“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相似文献   

8.
求学、做事、为人,历来有两种态度:“为己”或“为人”。2500年前,孔子就指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充实自己;今天求学的人,是为了装饰自己,是为了给别人看。  相似文献   

9.
历来注家对《论语》中“知之次也”,“一以贯之”等重要章句有不同理解,有的片面地强调孔子的先验论。一笔抹杀《论语》的积极方面。在学术界重提全面评价孔子的今天,就《论语》中孔子认识论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恢复孔子认识论的本来面目,应当是必要的。《论语》多闻、择善、多见、识之等认识环节,不能全盘否定,因而有必要重新提出讨论。《论语》提出大溉有“不知而作”的人,孔子说自己不是这洋的人。不知而作的人,是通过“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获得知识。这样得到的知识,是决于“一以贯之”的知识。理性认…  相似文献   

10.
两千多年来,孔老二这个顽固维护奴隶制的反动思想家,一直被历代的反动统治阶级吹捧为“圣人”,并被抬到吓人的高度。什么叫“圣人”?“于事无不通谓之圣”(《书·洪范·孔传》)。这样的“圣人”完全是反动统治者为了欺骗和愚弄人民而制造出来的。毛主席说:“什么是知识?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并且指出:“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孔老二既不参加生产实践,又反对劳动人民变革现实的阶级斗争,他怎么能有什么真正的知识呢?有一天,孔子的学生樊迟请教孔子学习种庄稼的事,孔子恶狠狠地说:我不会,你去问老农。樊迟又问如何种蔬菜,孔子仍然回答:我不会,你去问菜农。(《论语·子路篇》)看!寥寥数语,揭穿了孔子“事无不通”的假面具。正如毛主席所说的那样,孔子“不但没有  相似文献   

11.
反对死灌知识 ,提倡开发智力 ,而“开发”意味着要有智力的“矿源”。这就涉及到一个深层的观念问题 :智力是先天决定的 ,还是后天发展的?翻开国内的书籍报刊。“开发智力”、“发展智力”到处可见 ,“培养智力”实难一现。怎么回事?其实 ,早在80年代初 ,不少人就认定 ,智力主要依附于人脑 ,而人的大脑生理结构及其机能天生就有差异 ,智力的先天的基础就不同 ,所以只能讲“开发智力” ,不能提“培养智力”。近20年来 ,这个观念似乎成了定论。现在 ,多数同志认为素质是先天后天积累、后天养成为主形成的品质。但如果偏偏把智力视为例外…  相似文献   

12.
七、敏行讷言孔子特别轻言重行。孔子为什么把颜回确定为自己的接班人,而不是子贡呢?这恐怕与孔子的轻言重行也有一定的关系吧!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在孔子看来,君子说话要迟钝,做事要勤勉。他还说:“刚毅木讷近仁。”  相似文献   

13.
七、敏行讷言孔子特别轻言重行。孔子为什么把颜回确定为自己的接班人,而不是子贡呢?这恐怕与孔子的轻言重行也有一定的关系吧!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在孔子看来,君子说话要迟钝,做事要勤勉。他还说:“刚毅木讷近仁。”  相似文献   

14.
各言其志     
孔子坐着,颜渊、子路两人站在孔子身旁。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坏了也没有什么不满。”  相似文献   

15.
教育随笔     
陈丹 《教育艺术》2004,(10):41-42
一 当学生谈到对现在所学知识、科目为什么没有兴趣时,许多学生认为现在所学的知识今后没有用处。“为什么我们非要学习这些没有用的知识呢?”是学生经常爱抱怨的一句话。 现在的学生己不像我们读书时,老师教什么就好好学什么。他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实用的眼光看世界。但由于年轻缺乏社会阅历,以及对自己和社会了解不够等原因,看得不够全面、正确。作为老师应该对他们这样的想法加以分析和引导,一旦学生没心思学习了,他就不会再做任何努力,而浪费宝贵的时光。我有时就反问学生:“那什么知识才有用?你是否只学这门知识就够了?每个人都考虑一下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屈凤英 《现代语文》2006,(9):80-80,47
阅读,自古以来就被文人学者们推崇之至。宋代大学者、大作家苏轼曾指出:“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他很正确地指出,从孔子以来(其实也应该包括孔子之前),凡有学问、有知识的人,都离不开广泛地阅读。而朱熹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更是把阅读作为“为学”的根本。直至今日,我们对阅读重要性的体会愈来愈深刻了,而文学作品的阅读作为阅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被中国历代反动统治阶级捧为“圣人”的孔子,曾经竭力鼓吹“恕道”,来欺骗人民。事隔二千四百多年,叛徒、卖国贼林彪之流又拣起了“恕道”这个破烂,大肆兜售。林彪和孔子是一丘之貉,对于他们鼓吹“恕道”的鬼把戏,必须彻底戳穿。孔子提倡的“恕道”究竟是什么东西呢?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相似文献   

18.
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对人要诚信,不敷衍;对自己严格要求,要多学习,求取新知识,不能停歇。孔子的这番话值得我们每个人作为修身立志的座右铭。新时期的少先队辅导员更应“三省吾身”,那就是:一省学习是否有进步,二省工作是否有创新,三省是否共享了快乐。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人也不可能不犯错误,但只要善于反省自己,不断地改正错误,他就会不断进步。据《论语》记载,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曾子勤奋好学,深得孔子的喜爱,同学问他为什么进步那么快,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相似文献   

20.
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即“读思结合”,是指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应当自始至终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这是一种由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提倡的读书方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大意是说:只是读书,而不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就不会有真正收益;只是自己一个人空想,而不踏实读书,就会疑惑不解。)这两句话清楚地说明了“读”和“思”两者之间的关系:“读”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思”有利于自己智力的发展,但这两者必须结合起来。但如果仔细思考一下,那么我们不难发现,这“读”与“思”一般说来还是有先后顺序的:“读”在前面,“思”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