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对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作出突出强调,大会主题中的“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继续前进的宣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务必”,是新时代新征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力量支撑,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要继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强大精神武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题中之义,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必须以伟大建党精神提升全党的精气神,坚持党的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相似文献   

2.
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题中应有之义,伟大建党精神的国际传播,为国际受众读懂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成功之道提供了新的叙事内容和文化积淀,也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赢得了稳定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新时代答好伟大建党精神国际传播考卷,取得国际舞台话语主动的优异成绩,要在叙事编织、话语构建、舆论引导、效能影响上持续发力,把握全球叙事中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播逻辑,推动多元主体协同传播伟大建党精神,纵深拓宽伟大建党精神立体化传播渠道,健全伟大建党精神受众定位和评估机制,不断提升伟大建党精神国际传播感召力、说服力、影响力和亲和力。  相似文献   

3.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支撑,是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力量源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追忆和学习伟大建党精神正是为了践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深刻学习与理解伟大建党精神是今后各行业的重要政治任务.高校作为社会新人、时代新人的培育基地,更应该做好伟大建党精神融...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时代课题,堪称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论”。其核心要义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界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内涵,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二是指明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路径,即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三是明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即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四是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从大历史观揭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并从战略上全面部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目标。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这一伟大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财富的活水源头,统摄着整个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艰苦奋斗精神、甘于奉献精神、敢于创造精神鲜明地体现在党的百年历史之中,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题中之义和具体展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践行这一初心使命过程中始终不能离开亿万劳动人民。新时代,以艰苦奋斗精神涵养中国人民辛勤劳动精神品格、以甘于奉献精神涵养中国人民诚实劳动精神品格、以敢于创造精神涵养中国人民创造性劳动精神品格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举措,也是三种宝贵精神在新时代的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6.
孙少帅 《现代教育科学》2022,(6):110-116+138
中国共产党在创建过程中淬炼出的伟大建党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高度内在契合和深切价值关涉,集中体现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探索、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耦合以及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和具体活动中。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科学内涵、崇高思想、坚定信念以及真理光芒的内在特质,彰显着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具体表现在生成理性爱国认知、涵养深厚爱国情感、砥砺坚毅强国意志以及践履真切报国行动4个维度上。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引领正确方向,以当代中国人志气骨气底气的增强凝聚磅礴力量,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夙愿激发不竭动力,进而推动伟大建党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民族复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为将它充分融入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的教育内容,《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新教材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将“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单独成目。围绕“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重难点问题之价值支撑、精神内核、精神保障等问题展开探析,有助于我们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的教育教学,能更好地为高校思政课建设凝心聚力。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建党精神是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过程中凝结的精神源泉,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根基,具有丰富的时代意义和教育价值。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党组织的后备人才,关系着国家、社会的未来发展。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用建党精神厚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爱国主义情怀,为其提供充足的精神养分,鼓舞广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早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并科学总结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新时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参与者、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奋斗者,应深入学习、传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深刻把握,从中准确提炼并拓展延伸教育内容,在思政课程与课程...  相似文献   

10.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泉,是中国人民前行之动力,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之灵魂。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决定了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通过讲好党史故事、感受实践温度、培养时代使命责任感,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构建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形式与内容相贯通、主体与载体相统一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1.
蒋华 《现代企业教育》2014,(20):283-284
《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与十八大精神一以贯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通过深入学习,加深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十八大报告内涵,坚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而伟大复兴就在于要走实干之路,实干之路就是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12.
王治东 《上海教育》2023,(31):52-53
<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和伟大建党精神之间形成源和流的关系、普遍和特殊的关系、内核与表征的关系。精神谱系中的一系列精神无一不是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密码”,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引领作用。伟大建党精神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政治自觉来自思想的觉醒和精神上的强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的伟大建党精神,是在中国近代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文化精神力量,饱含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具有深刻的文化逻辑。伟大建党精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培育土壤,形成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实践之中。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要从文化逻辑中深入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内涵,充分发挥其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新时代美好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的文化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2012年11月,习近平和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这一梦想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明,概括了百多年来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体现了六十多年来民族全面复兴的伟大实践,更寄托了当下中国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中国梦"不仅是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奋斗历程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号召全党“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这需要进一步深化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等重大问题的认识。新的伟大奋斗,要求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要求我们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与本质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我们牢记“三个务必”,在创造新的伟业中保持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是敢于坚持真理的马克思主义者、敢于担当的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敢于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忠实反映党和人民愿望的老党员。他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光辉一生,充分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在新征程中,伟大建党精神将继续鼓舞我们不懈奋斗,夺取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17.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强化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投身伟大事业,培育学生爱国情怀,指引学生确定奋斗目标。结合思政课教学特点,以理想信念、伟大复兴、伟大斗争、人民至上为切入点,将知识性、价值性、情感性的因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引导青年大学生致力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从这一思想我们可以看出“精神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强大动力。新时代新征程,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任重道远。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需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夯实以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共同坚定的理想信念;提高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之中,是我们党由小到大、从弱变强的精神之源。它既构成了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又以其独特的理论品格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对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概括来说,伟大建党精神从战略动力、战略自信、战略保障、战略旨归四个维度深化了党和人民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发展。从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科学阐释其所蕴含的鲜明战略意蕴,有利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认清历史大势、把握战略主动,不断增强科学治国理政的战略优势、政治优势和精神优势。  相似文献   

20.
准确理解和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是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前提和基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集中体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共产主义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集中体现为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集中体现为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集中体现为忠诚于党,造福于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